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阔绰(chuò) 吞噬(...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chuò         chì          缺土(xíng

B.chú           jīn         纷至来(

C.头(càn           红(yān         怒不可è

D.sǒu           见(piē         后继(

 

C 【解析】 A. 吞噬(chì)——shì; B. 寒噤(jīn)——jìn; D. 震悚(sǒu)——sǒng;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针对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完成下面的倡议书,与好友分享,只写正文,100字左右。

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朋友圈见证我们青春的奋斗与成长!

倡议人:XXX

2020年1月5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②幢(chuáng)幢: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1.两首诗同样描写夜晚,但孟诗描写的是____(天气),元诗描写的是____(天气)。

2.请赏析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阔盈尺,重百钩。每按边,辄使四人扛之。

卤簿①所止则置地上故今北人捉之人力撼不可少动。司马以桐木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以银箔,时于马上舞动。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惊。又于边外埋苇薄为界,横斜十余里。状若藩篱,扬言曰:“此吾长城也。”北兵至,悉拔而火之。司马又置之。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机其下,北兵焚薄,药石尽发,死伤甚众。既遁去,司马设薄如前,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

后司马乞骸归,塞上复警。召再起,司马时年八十有三,力疾陛辞。上慰之曰:“烦卿卧治耳。”于是司马复至边。每止处,辄卧幛中,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启帘,见司马坦卧,皆望榻伏拜,挢舌而退。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卤簿:扈从仪仗。②挢(jiǎo矫)舌:翘舌不能出声。形容惊讶或畏惧。

1.下列对文中王司马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造伪惑敌术 B.火烧边界苇薄

C.垂垂老矣仍再上前线 D.不战而屈人之兵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卤 簿 所 止 则 置 地 上 故 今 北 人 捉 之 人 力 撼 不 可 少 动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司马以桐木依样为刀______

烦卿卧治耳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止处,辄卧幛中,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

5.小说常善用描写方法来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请就此对下面这个句子做简要评析。

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

6.阅读文章后,小文和小涵在主题的理解上产生分歧。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说说你赞同谁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小文:我觉得这篇小说主要是想要表现王司马的机智聪慧、富有军事才能、爱国勇敢的品性。

小静:我觉得这篇小说是想通过人物处境的尴尬来表现当时统治阶层的黑暗腐朽,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读诗是一件美妙的事,但学生不懂得诗歌的美好,不喜欢读诗的现状却很严峻,统编教材中必读名著《艾青诗选》,是一部现代诗集,该书由于体裁和时代特殊,对学生而言有严重的阅读障碍,是学生阅读的难点。“现代诗”有别于古体诗,它用白话文创作,是中国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诗歌类型,而艾青究竟何许人也?他的诗作有什么特点呢?

艾青是现实主义诗人,时代的歌者。他出生于地主家庭,吸吮着农妇大堰河的乳汁长大,从巴黎留学归来,以一个画家的灵感描摹光与色的变幻;他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监狱中发愤而作,以一个青年的激情奏响抗争之曲;他在不断沦陷的国土上辗转流离,以一个爱国者的赤诚,深沉呼唤自由。

(材料二)学生为何读不懂现代诗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不能破译诗歌的编码方式,导致学生在大脑中不能正确表征诗歌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把信息在人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统称为知识的表征。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有形式的表征和内容的表征。现代认知心理学称知识表征的形式为编码。编码分为形象编码和抽象编码。形象编码指的是以声音、图形、画面、表象等可感知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抽象编码则指以词、概念、定义、命题等较抽象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小说等文学体裁使用的是形象编码,因此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诗歌主要使用的是抽象编码方式,学生自然难以读懂。

(材料三)中学生诗歌阅读“还原”策略

“还原”策略之一:朗诵品读,还原真情景

情绪是诗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要做到准确理解诗人的情感,前提条件是理解作品内容,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诵品读,还原真情景,学生能够有效让自己走进诗歌的情境,帮助自己酝酿情感、表达情感。

“还原”策略之二:历史研究,还原大时代

把握时代脉搏,还原大时代,是读懂诗歌的基础。融入历史元素,还原诗人所生活的大时代,重点是要以学生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还原,通过形象编码,直观简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形象表征大时代的策略有很多,除了图片、历史画面、视频等视觉编码形式,还有画外音、《百家讲坛》、音乐等听觉编码形式,以及当时人们生活的情景等感觉编码形式。

“还原”策略之三: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

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就是要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甚至还原诗人创作时的情感情绪。比如,读诗时,读者可以通过资料查阅、想象等方式,还原诗人当时的创作过程:何时?何地?何境及见到了什么画面?此诗为了表达什么?……

学生还可以将历史“大时代”与诗人“小时代”进行整合,以图配文,进行双重编码,感性与理性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材料四)

1.下列说法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有别于古体诗,是中国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用白话文创作的、有固定格律的诗歌类型。

B.抽象编码则指以词、概念、画面等较抽象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

C.还原诗人所生活时代的重点是以学生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还原,通过抽象编码,直观简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D.意象主要提供的是事物的轮廓、状态、细节、色彩等视觉能观察把握到的东西。

2.“材料四”是初三某学生阅读《艾青诗选》后绘制的思维导图,应放在哪种“还原”策略中作为佐证材料?请结合相关材料分析。

3.以下是某位老师关于《艾青诗选》的教学片段,阅读材料,具体分析这位老师授课时用到了哪些“还原”策略,又与哪些学科进行融合。

教学篇目:《我爱这土地》

(一)教学准备

(1)配乐:曲调悲凉、深沉、催人泪下。

(2)配图:抗日战争中,中国大地饱受摧残的具实照片,被日军摧毁的房屋、被杀戮的人民……

(3)诗人足迹: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疯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他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根,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作。

(二)教师诵读指导

(1)还原内心视像:学生根据朗诵内容,想象相关画面。

(2)情在声前:根据配图,伴奏音乐,感受诗人的情感,先酝酿自己的情绪,再来发声。

(3)现场穿越,说出感受:朗诵者说体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