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面对疫情,我 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结合举国共同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叙写你最...

面对疫情,我   

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结合举国共同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叙写你最热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不少于600字。

作文要求: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例文: 面对疫情,我成长了 今年的春天,来得有点不同寻常。 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打得人们措手不及。大街上没有往日过节的热闹气氛,取而代之的是全国上下停产歇业;人们也不再走亲访友,而是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躲避疫情。当然我也不例外,原来期待的逛街,看电影,玩轮滑等活动全都化为泡影。一开始我觉得好无聊,直到2月14日班主任老师给我们上了那堂“众志成城,联防联控”的网课,让我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 那堂课上我认识了钟南山爷爷,他不仅在2003年就作为中国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带领医疗专家抗击非典,而且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他,仍然带领专家组亲赴武汉,抗击疫情。还有全国各地数万名医护人员在疫情爆发后离开亲人,奔赴武汉。这些美丽的白衣天使们抛家舍子,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一线,她们为了节省防护服,竟然穿着纸尿裤,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都不喝一口水,在她们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看着她们脸上被面罩勒下的深深的印痕,我忍不住泪如雨下……还有许许多多的警务人员,坚持奋战在一线;更有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们,不辞劳苦,为我们的疫情阻击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两天,我常常问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面对疫情我能做些什么呢?我不是医生,我没有资格去冲锋陷阵,挽救病人的生命;我不是科研工作者,我没有能力去研发抑制病毒的药剂;我也不是商人,我不能像那位伟大的浙商在海外直接买下口罩厂低价售回国援助一线;我更不是马云,我没有实力,捐出数10亿奉献社会;我甚至也不是记者,我不能冲到第一线,告诉社会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面对疫情肆虐,我难道除了恐惧,担心和祈祷,什么也做不了吗? 对了,老师说过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明天,虽然我现在无能为力,但我可以一步步成长壮大自己,当下一次人们遇到危难时,不要再束手无策。那么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认真落实课内任务,扎实学习,为有一天实现自身价值努力充电。当祖国需要时,我也可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面对疫情,我长大了!我要勇敢地面对社会责任,为了实现中国梦而读书! 【解析】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面对疫情”是给作文设置的情境,也是前提条件,文章内容要和当前的疫情有关,“我”限制了人称,是第一人称,必须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从自己的生活中取材。补充的内容则可以写自己在疫情期间看到的、听到的、思考的、感悟到的、做的事情,可以写和自己密切相关的人和事,可以写在网络、电视、报纸上听到看到的英雄人物、感人事迹;可以写大人物,也可以写小人物。在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一些情感和观点。 其次,文体。结合“结合举国共同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叙写你最热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可知,这里要求作者要写记叙文,即有具体的事件。可以写一人一事,也可以写一人多事、多人多事,但是写多事时,要体现共同的主题,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第三,选材。作为中学生,从个人能力和思考力上看,推荐写身边的人和事,写小人物的事情。身边的人和事,自己了解的更加的多,更加的细,在写作时更能够用足够多的细节来还原生活的面貌,能够引发读者对自己生活的思考和联想,引发读者共鸣。写小人物,则更容易写出比较有针对性的思考,大人物的事迹大多为人所知,缺少新鲜感,同时针对其生发的情感和思考也比较常见,缺少新意。 第四,主题。这篇文章,写面对疫情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主题必须积极健康,表达对抗击疫情的那些“英雄人物”的感激、敬佩,不仅是医生护士,警察快递员,还有那些电力工作者,那些饭馆工作人员等,他们都是英雄,找到那些可能被忽略的英雄,写出他们的事迹,更好的表现主题。也可以写自己面对这些英雄们行为的思考,民族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人生的价值,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20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随着春节的临近,一场特殊的病毒却降临到神州大地。众志成城抗新冠,万众一心阻疫情。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我们终于迎来了春天!

(1)在这个非常时期,你认为最走心的一句话是什么?请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2)武汉的李华身在一个大家族。在除夕的前几天,李华的爷爷说,不管怎么说,年夜饭还是要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吃,这是老传统了,亲情不能淡漠。作为李华的好友,你如何劝说李华的爷爷改变想法?请得体地表达。

 

查看答案

阅读名著的选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我们婚后的头两年,罗切斯特先生的眼睛一直是瞎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如此亲近——才结合得如此紧密。因为那时我就是他的眼睛,正如现在依然还是他的右手一样。说实在的,我(像他常叫我的那样)就是他的眼珠。他通过我看大自然,看书。我也从来不知厌倦地替他仔细察看,用语言来描述田野、树木、城镇、河流、云彩、阳光——描摹我们面前的景色,周围的天气——还用声音向他的耳朵传达了光线已无法向他的眼睛传达的印象。我永不厌倦地念书给他听,领他到他想去的地方,替他做他想做的事。在这种效劳中,我尽管感到有点儿悲哀,但却获得一种最为充分、最为强烈的乐趣——因为他要求我为他做事时,并没有感到痛苦羞惭,也没有感到沮丧屈辱。他是如此真心地爱我,因为他知道,在接受我的照料时,根本用不着勉强。他也感到我是如此深情地爱着他,我这样照料他就是满足我自己最愉快的愿望。

(1)上面的选段出自《    》(篇名),作者是    。(人名)

(2)上文选段的心理描写运用了第一人称,请简述这一人称的表达效果。

(3)这部小说至今有一百七十多年了,在世界文坛上一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小说中哪一点“独特的光芒”使你获取了成长的力量。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儒林外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是吴敬梓,它是我国清代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B.小说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C.整本书开首以王充“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

D.《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很有特点,它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耐人寻味的细节中,通过夸张的描写,鞭挞丑恶,揭露虚伪。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长腿的玫瑰

①三十五岁,他玩够了,终于要成家了,第二天便要迎娶新娘。亲人朋友们正在帮着他准备婚礼,满屋的欢声笑语。忙中出乱,朋友告诉他,用来装点洞房的玫瑰,明明已经送来了,现在却遍寻不见,真是急人,想必是哪个亲朋家调皮的孩子,悄悄拿了去,只好差人再去买。

②突然,姐姐慌里慌张地跑过来:“爸不见了!”他拨开人,急匆匆各屋子里找一圈,不见,瞪圆了眼,冲着姐姐大声吼叫:“说了别叫他来,别叫他来,你非让他来,来了,你可好好看着啊!要是爸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③父亲是老来得子,四十来岁才有了他,如今七十多岁的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今天,非要闹着到新房。他怕人多:父亲去了添乱,可姐姐央求,说儿子娶媳妇了,父亲想凑凑热闹,亲身感受一下,应该满足他的愿望,父亲去了,她负责好好看着。哪知父亲还是跑丢了。

④大家只好分头去找,这么大一个城市,要想找一个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正当大家急得焦头烂额时,他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的女人告诉他,有个穿紫红色衬衣的老头正在她们医院。他的心“咯噔”一下,坏了,难道出了事儿?“我爸,他,他怎么了?”他有些语无伦次,女人说:“你别急,他没什么事儿,你过来接他吧!”

⑤等他们赶到医院,父亲正坐在一张病床上,手里抱着一大束玫瑰,那正是下午送来,装点洞房的那束玫瑰花,旁边的小护士在他的面前,轻声轻语地和他说着话,见他们来,小护士松了一口气“你们可来了,这个大爷坐了好半天了,也不肯走,后来我们感觉他脑子有些问题,在他口袋里找出了这个电话,就打了过去。”他拉父亲走,父亲摆摆手,满脸笑着,指指怀里那一束玫瑰,说:“别急,等会儿,等你妈回来,送给你妈,再走!”他这才意识到,这个房间,是两年前妈妈病重时住过的,父亲坐的,正是妈妈曾经躺的那张病床。

⑥他想起,那时,女友过生日啦,情人节啦,他都会买玫瑰送女友,母亲知道了,满眼的羡慕,说现在的年轻人真好啊,这么好看的花儿,放屋子里,香多少天啊!他总是逗笑:“让我爸也给你买。”回头就对爸说:“爸,给我妈买捧花送送呗!”爸爸总是汕笑着,从鼻子里“哼”一声:“还送花儿?送个狗尾巴草吧!傻老太太哪配得上花儿!”母亲也笑:“妈这辈子,是没人给送花儿喽!”

⑦看爸满含微笑,紧提着玫瑰。固执地坐在病床上,他的泪湿了眼眶。走到爸的身边。说“爸,我知道妈在哪儿,我们给她送去!”父亲欣然跟他走了。他径直将车开到母亲的墓地。车上,姐和朋友拦他:“还是不去了吧,大喜的日子!”“不,一定要去,这束花早就应该送给妈!”

⑧母亲的墓前,父亲把花儿小心翼翼地放在墓碑下,从口袋里掏出手绢,仔细地擦母亲的相片,父亲满脸的微笑,边擦,嘴里边絮叨着:“傻老婆子呀,我给你送花儿来了,你可得好好看,啊!”“放心吧,没花钱,钱攒着,给咱儿子娶媳妇!”

⑨那一刻,他的泪流了满脸,一转身,正遇上父亲微笑的脸,却看见,父亲眼里闪着晶莹的光,墓碑上的妈妈,满脸微笑,似在看着父亲,也似在看着花。

⑩那一刻,他知道,父亲一生没有送过花儿给母亲,那情义却比玫瑰花香更绵长。

⑪那刻,他懂得,这束长了腿的玫瑰,告诉了他,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凡俗的日子里,靠什么坚持一份无声的誓言。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章结尾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凡俗的日子里,靠什么坚持一份无声的誓言”。请谈谈“什么”的含义。

4.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装点洞房的玫瑰,参加婚礼的父亲不见了巧设悬念,吸引读者。

B.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写父亲由“固执”到“欣然”。表现了父亲对母亲的一往情深。

C.“放心吧,没花钱,钱攒着,给咱儿子娶媳妇!”这句话交代了父亲以前没有给母亲送玫瑰花的原因,也体现了父亲的爱子情深。

D.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

5.分析标题“长腿的玫瑰”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颜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虛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晓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⑦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中心论点:①______——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中占得先机——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②______——貌因德而美③______

2.第⑥自然段引用英国人戈登在著述中的文字后,原稿还引用了如下资料,但作者修改文章时将其删除。请分析删除理由。

曾国潘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3.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下面哪一个选项最为恰当?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有“值”不在“颜”高  B.德才兼备,无“颜”何妨  C.“颜”外之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