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默写。
(1)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4)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5)对曰:“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克之。”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生动再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一次比赛,一场旅行,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成长的回忆。师长友人的陪伴,少年的拼搏进取……人生总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事物和时光,让我们从中咀嚼出酸甜苦辣,感受真挚的情谊,发现生活的哲理。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阅读曹洪蔚的《裱画》,完成下列小题。
①汴梁城乃书画名城,文人墨客齐聚,能写会画者云集。有人做过统计,仅国家级的书画家就有数百人之众。
②书画繁盛,催生了另一个产业的兴旺,那就是装裱业。汴梁城的御街、书店街都零散分布着一些古色古香的装裱店,最集中的地方是南京巷,一街两行,门挨门,店挨店,全是搞装裱的,走进去,纸香墨香,直往人的鼻孔里钻。
③装裱字画是传统手艺,裱画也裱字。这些年,书展多,画展也多,加之字画收藏市场火爆,装裱业就比较兴隆。传统装裱手艺工序多,耗时长,利润低,所以不少装裱店顺势而为,置办了机器,都改成了机裱,省时省力来得快,多挣了不少票子。
④也有固守传统手艺的装裱师,不为所动,坚持手工装裱字画,南京巷墨祥轩装裱店的装裱师谭玉璋,就是其中之一。
⑤谭家装裱乃祖传手艺,传到谭玉璋这一代险些断代失传,所以他格外珍惜,坚决不搞机器装裱。谭玉璋认为,书画艺术工业化,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东西。
⑥懂书画的人都知道,一幅完美的作品,三分书画七分装裱,道出了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装裱书画,程序复杂烦琐,讲究颇多,对装裱师傅的综合素养也要求极高。一幅书画装裱下来,要经过制浆、托心、托染、镶嵌、裁边、料串、配背、覆画、磨画、配杆、扎带等诸多工序,装裱者心要静,气要匀,身要正。装裱出的字画镶口匀细,平整光洁,柔软协调,乃为上品。这样的作品,展挂平整大方,画面光滑柔韧,手触厚薄适度,收卷灵动自如。
⑦说起来,装裱书画也是个良心活儿,需童叟无欺,智愚同待。谭玉璋当年跟父亲学艺时,就常听父亲唠叨爷爷做装裱师傅时的一件事。那天,爷爷接待一个来装裱字画的人,是省府前街的厨子麻六。麻六说:“谭师傅,我在大南门租了一个门脸儿,开了个香辣虾菜馆。昨晚我在家里翻腾,找到了一张画虾的图,求您给装裱一下,挂在我的菜馆里,好招徕顾客。”爷爷展开一看,立时怔了一下:这是一幅齐白石的《墨虾》,看那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这水中之虾,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中有序,似在嬉戏游动,触须也似动非动,表现出强烈的灵性和透视感。爷爷看罢,问麻六:“此画从何而来?”麻六拍了半天胖头,说是他在省府做厨子的时候,从省主席的办公室顺出来的。爷爷临摹画虾多年,知道这是齐白石的真迹,只是麻六不识货,不知这幅画的珍贵。说好价钱,定好日子,爷爷送走了麻六。回屋,爷爷再次展画欣赏,一再感叹好画明珠暗投。凭爷爷画虾的水平,他完全能模仿个八九分的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来。爷爷端赏一阵儿后,依照装裱工艺,依次进行,并如期把装裱好的《墨虾》交给了麻六。后来,爷爷说起这事儿,承认当初有些心动,但他心里牢记着谭氏装裱的祖训,没做出有辱祖上的事情来。
⑧回过头来,咱还说如今的装裱师傅谭玉璋。谭玉璋学会书画装裱手艺后,还能画,善写意,工篆刻,属多面手。装裱之余,刻刻画画,自得其乐。
⑨菊香满城的一个秋日,墨祥轩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人谭玉璋认得,原来也是搞装裱的,叫秦岭。秦岭曾在南京巷开有装裱店,最先改了机裱,后又去了南方,专事倒腾字画,发了一些财。
⑩谭玉璋看见秦岭进来,忙迎过去,寒暄道:“是哪阵风把秦老弟给吹来了,让小店蓬荜生辉。”秦岭呵呵一笑,回答说:“是南国惠风呗。谭哥,你真该跟我去南方走一趟,开开眼界,窝在这里,亏了你这把手艺。”谭玉璋说:“我是个散淡之人,跟不上你的节奏,去了会是个累赘,还是老实待在这南京巷吧,心里头踏实。”
⑪抿了一口茶后,秦岭对谭玉璋说:“谭哥,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想跟你谈个哥儿俩一块发财的买卖,不知你可有兴趣。”“是何买卖,说来听听。”谭玉璋问道。秦岭把头伸过来,压低声音说:“名画揭裱,一幅多变。”
⑫懂行的人都知道,这装裱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初次装裱的书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书画。揭裱最难,非一般裱技所能为。善揭裱者,一幅裱过的旧画,可揭出数层,再经加工做旧,裱成数幅画作,一幅变成多幅,且真伪难辨,在黑市出手后可获暴利。这也是装裱业的作伪术之一。谭玉璋学过揭裱,但都是原画重裱,从不搞一幅多揭多裱。
⑬秦岭前些日子拍到一批名人字画,立时想到了作伪,无奈自己揭裱技艺不精,猛然就想起了谭玉璋,知他是汴梁城的揭裱高手,就打“飞的”一路赶来,并许诺与谭玉璋五五分成。
⑭谭玉璋弄明白来由,婉言相拒,说:“多谢老弟信任,我虽善揭裱,但从未试过一幅多揭,如今老眼昏花,更是不敢接手,损坏了你的名画,我砸锅卖铁也赔不起你呀。”
⑮秦岭见谭玉璋不愿合作,悻悻而去。
⑯月余,几名警察闯进南京巷墨祥轩,亮证执法,调查一桩书画作伪诈骗案。警察说,有人报案,称花大价钱买到了揭裱作伪的名人书画,卷轴上标有“汴梁谭氏装裱”字样。
⑰谭玉璋看罢,自知遭人陷害,那人是谁,他也心知肚明。他对警察说:“这作伪书画并非谭氏装裱所为,你若想破案,我可提供一些线索。这些年,为保谭氏装裱的清白,我一是坚守,二是自证。谭氏装裱留有落款,但不在卷轴之上,而在画轴夹层钤印①,不信,可拿给你们看。”
⑱警察看过钤印后,对谭玉璋的说法深信不疑,一抬头,又看到了装裱店悬挂的谭家祖训匾额,上书:不欺客,不作伪,不贪财。
⑲几名警察一起向谭玉璋敬了个礼,然后匆匆而去。
(注)①钤(qián)印:中国古代官方文件或书画、书籍上面的印章符号。
1.结合文章情节,完成填空。
接受祖传谭家装裱手艺→谭玉璋__________→秦岭求“名画揭裱,一幅多变”合作→谭玉璋__________________→警察调查书画作伪诈骗案→谭玉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讲述谭玉璋爷爷装裱名画《墨虾》的故事,有哪些作用?
3.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谭玉璋这一个人物形象。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和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完成题目。
(链接材料)
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选自《核舟记》)
链接材料和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展现的分别是传统的雕刻技艺和装裱手艺,二者可谓异曲同工,表现了相同的主题,内容上各有侧重点。
相同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侧重点: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⑥段画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跳出心灵的“井口”》,完成下列小题。
①《庄子》里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类似的故事还有“井底之蛙”,由于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这些故事启示我们,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井口”。
②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也丈量着他人。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满,要么骄傲自大,要么畏缩不前。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③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殊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微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就开始飘飘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人外有人。类似“井口”心态一旦固化,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
④跳出心灵的“井口”,应该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学家牛顿曾自喻为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却对不远处的“真理大海”一无所知;国画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仍然保持一种孩童般的“空杯”心态。他们深知,世界无比广阔,有无垠的疆域等待自己去开拓,因而保持着谦逊、进取的姿态。目光高远,向着地平线不断迈进,一个人就不会在意眼前的波涛。
⑤跳出“井口”,并不意味着跳到另一口“更大的井”里。因而,还应明确奋斗的方向,校准人生的参照系。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说,比所处位置更重要的,往往是正确的方向。一旦参照错了对象,规划错了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达不到超越自我的目标。譬如,为官者与商人比财富,求学者与富人比安逸,就是南辕北辙,越用力反倒陷得越深。
⑥智者总是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寻各种可能性,庸者只会安于现状、消极懈怠。人生的“井口”,某种意义上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地带”,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步令人失去进取心,阻塞向上跃升的通道。诚然,每个人都有资格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切不可因此而自满,更不能困于功劳簿的“井口”之下。砥砺实干家的姿态、睿智者的心态,胸怀天下,登高望远,我们才能不断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⑦有人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从即刻出发,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你会发现,世界正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①段寓言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写出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泰州盆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江苏泰州市命名的盆景流派。始于六朝,盛于明清。作品既注重形式,又浪漫抒情,苍古清秀,灵巧飘逸,被著名园艺家周瘦鹃先生赞为“风格独特”。
②根据地理、气候等特定的地域环境,泰州盆景以观叶类的松、柏、桧、梅、榆、银杏、碧桃、石榴、枸杞、山茶、六月雪、瓜子黄杨等树种制作的树桩盆景为主。这些盆景大多取材于1949年以来泰州盆景一代宗师王寿山先后多次深入苏州光福山等地山林中挖掘的老树桩。植株短,叶小,易于造型,而且耐扎、耐剪、耐移植,树根易隐易显,萌发力较强。
③盆景制作“以扎为主,以剪为辅”。树形主要采用一至三层的台式,多层的巧云式,以及三株相连的过桥式和疙瘩式等。先精心剪形,然后从干、枝到每片叶子用不同粗细棕丝蟠扎定型,再把多余的叶片剪掉,形成“桩必古老,云薄如纸,枝无寸直,层次分明,严整平稳”的独特风格。棕丝又软又结实,用棕丝扎盆景不仅能收劲,而且不会伤害盆景的枝和干。棕丝枯黄色,时间长了以后,盆景的枝、干颜色与之非常协调。
④泰州盆景很注意造型的章法。主桩的形态、枝干的分布、云片的层次乃至盆钵、几案的选择,都从整体布局来着眼,讲求气势格调,力求在造型的起伏顾盼之中体现出书画运笔的韵致。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书画界已有从泰州盆景取景的作品问世。2007年7月,泰州盆景技艺被批准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六月申报国家非遗项目。2008年六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据网上相关材料改编)
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2.泰州盆景制作“以扎为主”,说说选用棕丝“扎”的原因及好处。
3.下列选项中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泰州盆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始于六朝,盛于明清。
B.宋代书画都是从泰州盆景取景而产生的。
C.泰州盆景讲求气势格调,力求在造型的起伏顾盼之中体现出书画运笔的韵致。
D.泰州盆景技艺先后被批准为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寺名。 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 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 ④馀:同“余”。 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或自宴客 ②藤今犹在
③始能支拄 ④其蔓旁引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A.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B.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C.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次 则 余 家 之 青 桐
3.翻译下列句子。
(1)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4.《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