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社戏》选段,回答小题 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

阅读下面《社戏》选段,回答小题

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   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  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③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④"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⑤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1.第①段文字从 ①    和 ②    两方面写回望社戏,表现了“我”对社戏的③    之情。

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3.“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一句有什么作用?

4.“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表现了水乡农家少年阿发怎样的性格和品质?

 

1.① 视觉② 听觉③ 留恋 2.比喻,突出航行之快,表现了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3.从侧面写归航之快,烘托孩子们的驾驶技术高超。 4.写出了阿发淳朴、诚恳、热情的性格,表现了农村少年纯真无私、大方坦诚的品质。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写作方法及情感的理解。从“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可以看出属于视觉描写;从“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可以看出属于听觉描写。从“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 回去看”可以看出,这段文字表达了“我”对社戏的留恋之情。 2.这道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从“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航船”比喻为“大白鱼”。从“在浪花里蹿”可以看出,这句话突出航行之快,表现了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3.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根据文章内容可知,选文第②段主要写孩子们“月下归航”的情形。“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老渔父停了艇子喝采起来,是因为他们看到孩子们的航船,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因此,这句话从侧面写归航之快,烘托孩子们的驾驶技术高超。 4.这道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分析时,要结合文章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尽量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我们一起去看社戏的十几个少年,平时都是好伙伴,再加之还有“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孩子们“偷豆”,一方面是因为“许久没有东西吃”,另一方面是招待“我”这个客人。因此,阿发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写出了阿发淳朴、诚恳、热情的性格,表现了农村少年纯真无私、大方坦诚的品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桃花源记》,回答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臬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注释)①臬():麻的总称。②携:携带。③薪:柴。④或:如果。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如外人

(2)不知有汉

(3)能相

(4)所享者薪米鱼肉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

B.,寻病终      子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臬之

D.处志之        故可同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4.(乙)文中洞中人的生活与(甲)文中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有什么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在学校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___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

(3)___,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坐观垂钓者,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

(6)《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两周前看完《卓别林自传》,对 1920 至 1954 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穷奢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意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

(1)这段文字选自《   》,文中的“我”是指    

(2)从上面的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在下面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后构成一组排比句。

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澜的世界;阅读,        ;阅读,为你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