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是吴宓教授》,回答下列小题。
我是吴宓教授
①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很快,讲义写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列出参考书、著作、出版社、出版年代等。学生上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②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就走上讲台。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
③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经常看见他埋头备课。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曦微露中”反复诵读。
④当他任教东南大学时,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梁实秋曾旁听他的课,回校后半是羡慕半是嫉妒地抱怨:内容丰富,井井有条,学校未能罗致,“宁非憾事哉”。
⑤他就像是一座钟。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像印刷的一样整齐。一次,有个青年教师不小心把上课用的教科书丢了,吴宓要求他上课前必须找到。当晚,宿舍熄灯睡觉,吴先生前来敲门,高声问:“教科书找到没有?”这名不耐烦的教师只好骗他:“找到了,吴先生,请放心吧。”这才过关。
⑥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上课像划船的奴隶那样卖劲”。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钱钟书、曹禺、吕叔湘……与他们相比,老师吴宓一度不那么出名。
⑦比起教学上的严谨,学生们更爱回忆吴宓课下的关爱。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⑧类似的故事口耳相传,让古板的吴教授在后人记忆里鲜活起来。在他曾任教的清华大学学生BBS上,一个女学生曾略带艳羡地提到,当年在清华课堂上,看见有女生站着听课,吴先生总是会跑出去替她们找来凳子坐。又有人追忆起吴先生点名,点到“金丽珠”这个名字,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名字多美。”全班大笑。
⑨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换。但他却很舍得请学生吃饭。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的。
⑩学生李延先最难以忘怀的,是与老师“月下湖畔、吟咏啸傲”的往事。而钱钟书也把老师课堂上的风采学了几分。正如学者江弱水所言,除了老师这个身份,怎么来描画吴宓其实都不到位。从东南大学到西南师院,数也数不清的讲堂上,作为“老师”的吴宓“划过了动荡不已的时代,也划过了他的一生”。
⑪可惜,到这一生要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当老师了。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回到陕西老家①,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还可以讲课。”
⑫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据说,弥留之际,他不停地喊着:“我是吴宓教授。”
注释:①彼时正值文革时期,吴宓成为大罪人,受尽苦难。病重有残疾,只得回家养病。
1.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嫉妒”的正确读音是(________),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
2.本文记叙的是吴宓教授的事迹,却在第⑥段写到他大名鼎鼎的学生钱钟书、曹禺、吕叔湘,这运用的是什么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3.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吴宓教授的特点 | 具体表现 |
(1)______ | 讲课时不看资料,所有内容脱口而出 |
勤奋 | (2)______ |
(3)______ | 批改学生作业,字迹工整 |
关爱学生 | (4)______ |
4.请你阅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划线句子的作用。
阅读《孙权劝学》,回答下列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句,是孙权向吕蒙指出“学”的____性;而当“蒙辞以军中多务”时,孙权又现身说法,以“______”一句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初,权谓吕蒙曰(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
(5)非复吴下阿蒙(______)
(6)即更刮目相待(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作者在此描写两人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列小题。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本诗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体裁是五言____(填“律诗”或“绝句”)。
2.诵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在竹林里“独坐”“____”“____”,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
下面是一份对360名初中生“追星对象”的调查统计表,请根据调查情况,回答问题。
内容 | 有卓越贡献的中外名人 | 艺术之星 | 实力派影视歌星 | 偶像派影视歌星 |
比例(%) | 10 | 11 | 25 | 54 |
(1)从数据中可以发现:__________。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
古诗文默写。
(1)前不见古人,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造化钟神秀,________。(杜甫《望岳》)
(4)荡胸生层云,________。(杜甫《望岳》)
(5)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6)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7)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8)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9)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10)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A有点慌。他只知道骑自行车的讨厌,还不晓得其中还有可怕的——既然曹先生都不敢家去,这个家伙一定来历不小!他跑了几十步,便追上了那个人;故意地等着他与曹先生呢。自行车把A让过去,A看了车上的人一眼。一眼便看明白了,侦缉队上的。
(1)以上文段出自《____》,作者是____。
(2)“A”处的人物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