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小说创作中“荒诞化、幻化”的作用(限30字...

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小说创作中“荒诞化、幻化”的作用(限30字以内)。

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更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给作者和读者分别留下了创作和二度创作的自由. 【解析】 文段最后一句是讲“荒诞化、幻化”的作用,抓住关键句“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可得答案:给作者和读者分别留下了创作和二度创作的自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山路弯弯

①读高中的三年,我一直是步行在家与学校之间40公里的山路上的40公里的山路,现在连自己听起来都有些胆怯了,但上高中的第一学期,我就回了6次家。第一次出远门,太想家了。大概就是因为这种想家的心情,那几次我一点也没体会出走山路的感觉,自然也没有真正学会走山路

②高考下来,紧张的神经放松了许多,与老师同学们告别后,匆匆捆好铺盖、衣服和复习资料,背着回家等录取通知书去了。这一次不是“想回家”,而是学习告一段落回家休整;不是“轻装”走路,而是“负重”远行。

③从前的感觉没有了。走了十几里,就筋疲力尽,举步维艰了。我歇下来,躺在路边,想着长长的山路。什么是山路?山路不就是转不完的弯吗?翻过一条沟壑,就是转了一个向下的弯;越过一道山梁,就是转了一个向上的弯;绕着山根转,围着山腰旋,左一个弯,右一个弯,弯弯相扣。几乎同时我也捕捉到一点走山路的灵感:我是回家去,但我并不去想怎样走到家里,只是如何走过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弯”。我盯着前面那棵树,把它看作一个“弯”的终点,咬紧牙关往前走。这是个看得见的“具体”的东西,“近在眼前”,心里总觉得走到那里不会太难,于是就走到了。到了那棵树,又眼盯着前面的山崖口,把它作为另一个“弯”的终点,脑子里一点不想山崖口前头的路,一点也不考虑要给下一段路分配力气,只管拼命往山崖口走。于是就走到了,于是又缩短了一截回家的路……

④就这样,一个“弯”一个“弯”地各个击破,太阳落下不久,我居然就回到了家里。我一下子没有了下个“终点”,身体瘫软了,精神崩溃 了,再要我走一步路似乎都不可能了。母亲一再埋怨:“半路上有的是人家,咋就不知道借一宿歇歇脚。”父亲说:“这小子有点拼搏精神!”我从中似乎能听出一种隐隐约约的夸赞。

⑤假如那一天,我想到要去借宿,那么,或许第二天可能还要在外边过一宿;假如我到陌生人的家里去借宿,那么,说不上就会遇到热心人容留我,也很可能相反碰上另一类人推我出门。但是,我走了,一直走到了家里。我没有感受到别人的温暖,更没有遭遇到别人的冷酷无情。我十分珍惜这种与别人相互对视的关系。

⑥我庆幸那一次的策略,虽然其中搀和着许多的盲目和无意,但我却得到了一种自觉的、可以永久使用的奔向最终目标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⑦我们常说“人生之路”,如果人生真是一条路的话,那么它就肯定是一条长长的弯弯相扣的山路;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上路的话,那么你就肯定是负重在身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远目标,但是如果一心想着那个遥远的地方,那么很可能在行程中就会捻,就会泄气,甚至会躺倒不干,半途而废。

⑧路是一步一步走的,日子是一天一天过的,事情是一件一件办的。如果按照“山路原理”,把一步路、一天日子、一件事情都看成人生的一个“弯”的话,那么,走一步看一步、过一天算一天、干一件是一件的分段前进的办法就不失为一种智慧了。只要下决心走好每一步路,踏踏实实过好每一个日子,拼死拼活干好每一件事情,才配得上有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也才能走向那个寄寓自己一切心情的精神家园。

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是一个走惯了山路的人,走在任何路上都有一种走山路的感觉。

1.人生之路是“一条长长的弯弯相扣的山路”,结合全文,说说“弯”的含义。

2.第①段说 “上高中的第一学期,我就回了6次家”,但仍然“没有真正学会走山路”,为什么?

3.第⑤段说“ 我十分珍惜这种与别人相互对视的关系”,结合文章看,如何理解这种“与别人相互对视的关系”?

4.生活中常听到人说“走一步看一步,过一天算一天”,这和第8自然段所说的“走一步看一步,过一天算一天”一样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权威发布)下表为2018年发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表一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年份

网络在线阅读

手机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平板电脑阅读

 

2016年

55.3%

66.1%

7.8%

10.6%

2017年

59.7%

71.0%

14.3%

12.8%

 

 

表二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 分钟/每天)

年份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手机

平板电脑

电子阅读器

2016年

20.2

13.2

6.6

57.2

74.4

13.9

5.5

2017年

20.4

12.0

6.9

60.7

80.4

12.6

8.1

 

 

(广州调查)《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7.20分钟,远超2016年度全国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94.11%,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53.41分钟。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89.2%)、杂志(78.8%)的阅读率而言,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各抒己见)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一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的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

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提升。

B.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占比最大,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C.2017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但其总时长远远低于人均手机阅读时长。

D.部分广州市民在数字阅读相当普遍的今天仍偏好纸质阅读。

2.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力对碎片化阅读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合理的,人们大可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

B.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内容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深度、长篇阅读很难进行,目前数字化阅读还无法替代纸质书阅读。

C.严锋认为数字阅读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提升,数字阅读使读者和书的关系突破了传统阅读的限制,是一种创新。

D.郭英剑认为数字化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

3.将来纸质阅读会被数字化阅读所取代吗?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

(1) 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水何澹澹,______。(曹操《观沧海》)

(3)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4)气蒸云梦泽,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6)______,半杆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7)《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①及辰:及时,指在年底前赶到家。②低回:徘徊。

1.第四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写出并作简要分析。

2.尾联中的“风尘”指什么?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投汨罗以死。

注释:①离:遭遇。②惨怛():悲痛。③“被”:通“披”。④见放:被流放。⑤餔其糟而啜其醨:餔():吃。糟:浊酒。啜:饮。醨:薄酒。⑥怀瑾握瑜:瑜、瑾:都是美玉名。此处以喻高尚的品德。⑦察察:清白,高洁。⑧汶(mén)汶:污垢。⑨晧晧:通“皓皓”,洁白。⑩温蠖(huò):尘滓很多。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A人则反本                   B谗人

C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D于是怀

2.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屈平作离骚           吾妻美我者

B.渔父见问之曰         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C.作怀沙之赋           不知有汉

D.遂投汨罗死           策之不其道

3.结合上面的文字,说说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文中下列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标点符号的位置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5.将上文中的相关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