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词是①________________(概括内容)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②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结合下片划线语句,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3.“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从古至今没有间断过,月亮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也引发人世间无尽的哀愁。下列诗句与苏轼所抒之情相似的一项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1. ①中秋望月怀人 ②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与祝愿。 2.示例:下片开头写月光流转,引出第二次问月,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转而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仰天长叹,代替世人发出美好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要乐观看待人生的哲思,和对人世的美好祝愿。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背景,点明了“怀人”的主旨。上阙写月景,表现了自己于天上人间徘徊的矛盾心理。下阙抒情,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和旷达胸襟。可概括为:中秋望月抒怀。“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为: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看淡分离的旷达胸襟和对天下分离之人的美好祝愿,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人间的热爱和祝愿之情。 2.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表达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抒发了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转入议论抒情,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词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最后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向世人发出美好祝愿,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世的美好祝愿。传达出了词人用乐观、豁达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哲思。据此理解作答。 3.本题考查对诗词表达的情感的理解。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的是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抒发了作者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C.“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抒发了词人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渲染出江流的气势,作者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凄怆心情;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2)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已亥杂诗》)

(4)学校举办学生诗歌创作大赛,小宋得了一等奖。老师夸奖小宋说:“好样的,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啊!”小宋被激发出满怀豪情,引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中的句子对答道:“谢谢您的鼓励,我们现在是‘________________’,立志要展翅高飞啊!”。

 

查看答案

端午节来临之际,学校组织了“端午季·家国情”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准备作为展板的序言。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一年一度又端阳,汨水悠悠屈子殇。”两千多年前的汨罗河畔,面对国破家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悲愤交加,纵身一跃,化作了汨罗河畔的一缕诗魂。他就是屈原。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豪情满怀(甲)竭忠尽智。他提倡“美政”,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却心不改,体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借以表达内心集聚的深挚悲痛和深切忧患。屈原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乙)“楚辞”,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    )了一片新天地。

在榴花似火的五月,一个民族以节日的名义年年祭奠你,岁岁凭吊你。每到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我们都会用你的精神来互相鼓舞,共抵外侮!“国亡生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屈原,你的诗文永远滋养着我们这个诗歌的国度,你的精神永远烛照着我们这个奋进的民族!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开(辟)    心不改(zhī      B.开(僻)      心不改(chī

C.开(僻)     心不改(zhī      D.开(辟)     心不改(chī)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甲)顿号   (乙)冒号       B.(甲)逗号   (乙)冒号

C.(甲)逗号   (乙)破折号     D.(甲)顿号   (乙)破折号

(3)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括句,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校团委准备在展板上粘贴“端午”两个字,下面是三幅书法集字图。请结合屈原这一人物生平选出一幅,并说明理由。

          

3.学校团委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历史剧《屈原》。下面是剧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

……

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啊?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1)该剧是由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_______ (人名)于1942年1月创作完成的。你还读过他的作品《________》。

(2)看过该剧后,同学们的心情异常激动。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你满腹经纶,却难登政治舞台;你励精图治,却难改败坏朝纲;你洁白无瑕,却难免奸臣陷害。

B.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交响乐,它以历史为题材,表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

C.蔑权贵,洁身自爱,玉可碎而不改其骨;斥黑暗,刚直不阿,竹可折而不毁其节。

D.汨罗江咆哮着,呐喊着,你用掺了泪痕的诗句传唱着一个不朽的灵魂,日日夜夜,千年不息。

4.初三(1)班举行了“迎端午,写楹联”的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书写的一副对联,请你在横线处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赛舟品粽,①         ,博大精深扬中外

下联:②           ,赞屈子,③            

A.①展习俗      ②吟诗作赋     ③高洁伟岸传古今

B.①展习俗      ②吟诵诗句     ③气魄雄浑传今朝

C.①美习俗      ②吟诵诗句     ③高洁伟岸传古今

D.①美习俗      ②吟诗作赋     ③气魄雄浑传今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道:“回首昔日,留在我记忆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悦。曾经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怀念。”追求产生于一种人生定位,追求的意义在于它由血有肉的过程,哪怕难如所愿,即使所得甚少,但仍不失幸福与快乐……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查看答案

    身处青春期的我、成长中离不开身边每一个重要的“你”:思想深邃的你,拯救痴迷的我;善解人意的你,帮助叛逆的我;聪明灵活的你,带动拖延的我……我在与你的或亲近或交流中渐渐成长。

请以“________的你,________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没有生命,何谈自由

(1)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仅用两个多月就带领中国人民迅速走出疫情“至暗时刻”,创造了伟大的抗疫奇迹——截至4月10日,中国新冠肺炎百万人口感染率仅约59人,治愈出院比例高达94.3%,病死率低至4.09%,湖北以外地区病死率仅为0.83%。

(2)那么,中国到底凭借什么,才能交出这份高分答卷?

(3)中国有句古语,叫大道至简。 在新冠疫情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前,中国是有担当的政府——做到了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每一个生命。

(4)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每一个生命,意味着敢为人所不敢为。为阻断疫情传播,1月23日,武汉果断封城。封锁规模如此之大、地位如此重要之城,必然带来一系列复杂深远的经济、社会影响。但面对汹涌的疫情,封城是唯一选择。_________。

(5)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每一个生命,意味着不计成本的投入。_________。截至3月15日,全国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医保总费用超10.39亿元,全国确诊患者结算人数44189人,涉及总费用超7.5亿元,人均费用1.7万元。为了拯救生命,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

(6)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每一个生命,意味着中国经济将承受难以想象的巨大损失。2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1.4%,湖北省财政收入甚至同比下降98.5%。为了及时拯救生命,哪怕经济再困难,我们仍然义无反顾!_________。

(7)中国的不惜一切代价,赢得了广泛赞誉。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多次公开表示,中国政府的抗疫举措,体现出对本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负责和对全球疾病防控的大力支持。中方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针对西方个别人指责中国抗疫举措妨碍了个人自由,英国学者、前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罗思义说得好:“中国从一开始就深刻理解什么是真正影响人们生活的人权。在致命的大流行病中,最要紧的人权不是西方刻板、肤浅的‘人权’概念,而是要能活下去。”《纽约时报》记者麦克尼尔在这个问题上也说得很直接:“我们珍视生命、自由与幸福,但如果没有生命,何谈追求自由与幸福?”中国古人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命权是最最基本的人权,疫情面前,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重要。

(8)4月17日,武汉调整了当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数和死亡数统计数据,这是中国政府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表现,是对抗疫秉持公开透明原则的佐证,也是中国政府不遗余力践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有力证明。为什么中国能够不折不扣地做到生命至上?

(9)“生命至上”理念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主思想牢牢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两千多年前儒家就提出将人的生命放在核心地位,认为生命是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 重民爱民、保民安民自古就是政府的首要责任。

(10)“生命至上”是中国政府的政治自觉和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政府遵循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正是这种自觉,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洪水、地震、非典等一场又一场重大灾难,始终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前行。

(11)“生命至上”是中国人民的自我要求。中国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能牺牲,肯奉献。就像伊朗驻华使馆在微博中所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之际,中国以国之名祭奠新冠肺炎遇难者,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对个体尊严与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也让世界读懂了14亿中国人集体情感释放背后的团结与力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简要分析选文第(1)(2)段的作用。

3.选文第(7)段画线句子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面材料作文本文的论据,请分别将它们的序号还原到选文第(4)(5)(6)段空白处。你认为它们分别放在哪一段最合适?

(4)_________  (5)_________  (6)_________

A.为确保所有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1月22日中国政府即宣布,新冠肺炎患者和疑似患者的治疗不用花个人一分钱。

B.美国盖茨基金会联合主席比尔·盖茨也说:“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带来巨大灾难,但相比较人命,经济是可恢复的。我们宁愿承担经济上巨大损失,最大程度减少疾病和死亡带给人的痛苦。”

C.根据美国学术期刊《科学》分析,江城封锁50天,使武汉之外的约74万人免收病毒侵袭,潜在感染人数减少96%。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