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录毕、走送之/众妙毕备 B.执经扣问/执策而临之
C.未尝稍降辞色/不辞而别 D.同舍生皆被绮绣/聪明反被聪明误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翻译: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才能够看遍了当时的书。
理【解析】
因为我能做到“计日以还”“不敢稍逾约”,所以藏书之家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才得以“遍观群书。”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理【解析】
我曾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这才使我最终得到不少教益。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翻译: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理【解析】
我心中有足以使自己快乐的事,并不觉得吃穿不如人家,一点儿也不羡慕那些“烨然若神人”的同学。
3.“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是荀子的名言,请结合上文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一)(链接材料二),说说宋濂、杨时、魏昭是如何“尊师”的。
(链接材料一)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②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③,时与游酢④侍立⑤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链接材料二)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⑥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属:撰写。②见:开见。③暝坐:打瞌睡。④游酢:建州建阳(建阳麻沙镇长坪村)人,北宋法字、理学家。⑤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⑥泰:郭泰,东汉时期名士,与许劭并称“许郭”,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词是①________________(概括内容)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②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结合下片划线语句,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3.“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从古至今没有间断过,月亮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也引发人世间无尽的哀愁。下列诗句与苏轼所抒之情相似的一项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2)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已亥杂诗》)
(4)学校举办学生诗歌创作大赛,小宋得了一等奖。老师夸奖小宋说:“好样的,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啊!”小宋被激发出满怀豪情,引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中的句子对答道:“谢谢您的鼓励,我们现在是‘________________’,立志要展翅高飞啊!”。
端午节来临之际,学校组织了“端午季·家国情”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准备作为展板的序言。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一年一度又端阳,汨水悠悠屈子殇。”两千多年前的汨罗河畔,面对国破家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悲愤交加,纵身一跃,化作了汨罗河畔的一缕诗魂。他就是屈原。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豪情满怀(甲)竭忠尽智。他提倡“美政”,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却痴心不改,体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借以表达内心集聚的深挚悲痛和深切忧患。屈原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乙)“楚辞”,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 )了一片新天地。
在榴花似火的五月,一个民族以节日的名义年年祭奠你,岁岁凭吊你。每到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我们都会用你的精神来互相鼓舞,共抵外侮!“国亡生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屈原,你的诗文永远滋养着我们这个诗歌的国度,你的精神永远烛照着我们这个奋进的民族!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开(辟) 痴心不改(zhī) B.开(僻) 痴心不改(chī)
C.开(僻) 痴心不改(zhī) D.开(辟) 痴心不改(chī)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甲)顿号 (乙)冒号 B.(甲)逗号 (乙)冒号
C.(甲)逗号 (乙)破折号 D.(甲)顿号 (乙)破折号
(3)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括句,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校团委准备在展板上粘贴“端午”两个字,下面是三幅书法集字图。请结合屈原这一人物生平选出一幅,并说明理由。
3.学校团委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历史剧《屈原》。下面是剧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
……
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啊?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1)该剧是由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①_______ (人名)于1942年1月创作完成的。你还读过他的作品《②________》。
(2)看过该剧后,同学们的心情异常激动。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你满腹经纶,却难登政治舞台;你励精图治,却难改败坏朝纲;你洁白无瑕,却难免奸臣陷害。
B.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交响乐,它以历史为题材,表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
C.蔑权贵,洁身自爱,玉可碎而不改其骨;斥黑暗,刚直不阿,竹可折而不毁其节。
D.汨罗江咆哮着,呐喊着,你用掺了泪痕的诗句传唱着一个不朽的灵魂,日日夜夜,千年不息。
4.初三(1)班举行了“迎端午,写楹联”的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书写的一副对联,请你在横线处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赛舟品粽,① ,博大精深扬中外
下联:② ,赞屈子,③
A.①展习俗 ②吟诗作赋 ③高洁伟岸传古今
B.①展习俗 ②吟诵诗句 ③气魄雄浑传今朝
C.①美习俗 ②吟诵诗句 ③高洁伟岸传古今
D.①美习俗 ②吟诗作赋 ③气魄雄浑传今朝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道:“回首昔日,留在我记忆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悦。曾经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怀念。”追求产生于一种人生定位,追求的意义在于它由血有肉的过程,哪怕难如所愿,即使所得甚少,但仍不失幸福与快乐……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身处青春期的我、成长中离不开身边每一个重要的“你”:思想深邃的你,拯救痴迷的我;善解人意的你,帮助叛逆的我;聪明灵活的你,带动拖延的我……我在与你的或亲近或交流中渐渐成长。
请以“________的你,________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