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每天我们都生活在各种数字中:北京世园会开园以来游客数量已突破200万人次;...

作文

每天我们都生活在各种数字中:北京世园会开园以来游客数量已突破200万人次;中国高铁年运送旅客约15亿人次;武汉火神山医院240小时建成;北京人平均寿命超过80岁;2019年北京全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与去年相比下降了18%;人们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日平均不少于4小时;我国公民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

大到世界、国家,小到家庭、个人,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还是日常生活的大事小情,总会牵连着或凝结为一个个数字。我们制造数字,改写数字,也盘点数字,预估数字,更感慨数字……

请以“数字的故事”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例文: 数字的故事 凌晨3时23分,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也无法再次入睡,于是穿上衣服,锁好家门,一个人孤独地走在凌晨3时30分的北京道路上。 忽然看见一位穿着棉大衣的青年正在迅速地将车搬起,举过胸口,整齐地,极有效率地将oof小黄车垒在一辆绿色挎斗的电动三轮上。 漆黑的天空,昏黄的灯光,黑色的大衣,戴着手套,很容易让人误会--偷车贼。快走过去的近20秒钟的时间,他以极快的速度早已将5辆车搬上了车。眼看此“贼”就要跨上三轮,逃之夭夭,我不得不使出全身的气力,大吼一声:“站住!” 那人惊了一下,回过头,那满是紧张的面孔使我有些许得意,走近质问:“你,干什么呢?还偷车,有没有点素质?” “哦,我是共享单车整理人员,每天要将共享单车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一瞬间,想好的一切话语因对方身份的转变而变得毫无意义,心中羞愧难当。“看你也挺闲的,也不了解我们这个职业,走,上车,和你说会儿话。”我木然地上了车,在他的话语中,我逐渐明白之前那熟练地动作流程应是:刷车,握住主梁,用手臂腰腹的力量将车举到胸口,平稳地将车移至三轮车上,然后再去刷另一辆车,如此循环,而这也被称为3秒流程。 很快,在我和他的合力下,早早地将车辆转移完毕,分离之际,他说:“谢谢您,您是我见过的最值得尊敬的人,同时也感谢您帮助我早早地完成了今天的任务,再见。” 凌晨,5时48分,回到家,打开电脑桌前的电脑,搜索了一下“共享单车整理员”的信息,突然发现网页中所显示的冰冷的14257几个字第一次活了起来,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就像空气,默默地围绕在我们身旁:每天62台消防车辆严阵以待,154843张床铺等着随时向病人开放,环卫工人日夜为我们整理城市,交警默默守护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14257名整理员在凌晨的寒风搬送车辆,冰冷的数字背后第一次让我看见了他们的故事,而正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所谱写的非凡的“1”组成了那些庞大的数字,组成了数字的故事。 【解析】 本题为全命题作文,采用了“引导语+全命题”的形式,引导语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打开并引领写作思路。材料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数字,我们可以考虑:制造数字、改写数字、盘点数字、预估数字、感慨数字……同学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本篇文章中要写的是何种数字;然后需要表达对该数字的态度,是赞颂、反思、预警、感慨等等;最后构造故事。以下几种思路作为参考:其一,我们可以预估数字,预估数字越高代表期待越高,高期待可以促进进步;其二,我们不要迷信于数字,如果运动场上运动员的水平可以用数值量化,那么就不需要比赛了,任何数字都是动态的,是一种参考,但是无法替代结果;其三,用数字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我们睡眠的时间,我们看手机时间,我们对照着电脑无所事事的时间,这些数字需要现代人在生活中对一些问题进行反思。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选择自己最能得心应手的题材进行写作,注意要写成记叙文,叙写与数字有关的故事,要有丰富而合乎情理的想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鲁迅先生《这也是生活》中的一句话。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发展,重温先生当年说的这句话,依然让我们有很多的感悟:心里有集体,胸中有国家;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从“我”做起,滴水汇成大海……

请以“                与我有关”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近些年来,“最雷建筑”屡屡跌破底线。“罗马”、“普罗旺斯”等洋名字遍地开花,奇形怪状的大楼突兀而立。

一谈及中国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比之下,欧洲古建筑数量众多,古堡坚固雄伟,教堂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有这样一层心态,中国当代建筑崇洋求异之风就不足为奇了。

难道,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此言差矣。

中西古建筑在材料使用上差异显著。中国传统木质建筑易朽,简朴,平展,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西式砖石建筑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材料短缺或古人的技术落后。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领先世界,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很先进。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              ”。

中西古建筑在用料上各有偏好,这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实现“返归自然”的居住理想。

中西古建筑在建筑理念上也是有显著差异的。西方建筑师对形式美的法则,诸如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称等均有系统的研究,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美学法则。上述形式美的法则,在古代中国建筑师看来,只是停留在建筑理念的表面层次,中国建筑师的着眼点在更深的层次上:在于建筑群体的谐和,在于建筑整体与自然的谐和,在于建筑与人类自身的谐和,创造出“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因此,完全不必为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而妄自菲薄。好在,行业内外反思之声日益增多,文化自觉意识渐次复苏,造出“中国范儿”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中国传统建筑本身的特征,也给当代营造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进入现代社会,不仅建筑材料的性质改头换面,群组结构和院落式格局,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更难有伸展空间。但换个角度思考,传承不能局限于形式,要重精髓,那就是传统中简约、质朴、追求整体效果与环境和谐的理念。要使建筑外观有一张“中国脸”,少不了传统建筑理念这一颗“中国心”。

1.根据文意,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填入文章横线处,恰当的是

(甲)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乙)非不为也,乃不能也

2.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过程。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联系文章和下图,说说你怎么看待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上榜英国《金融时报》“糟糕建筑”的调查结果。

(链接材料)

2014年11月,英国《金融时报》在他们遍布全球的编辑记者中做了一项调查,让他们推举出自己身边最想拆掉的糟糕建筑,结果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和纽约的时代华纳中心等建筑纷纷上榜。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京,北京

陈启文

①我这个外地人,在北京待得越久,越能感受到北京的独特魅力。

②北京之大,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大。北京包 容一切,亦可消化一切。北京很傲慢,但没有偏见,他把所有的 人都视作自己的子民。坐着板儿爷的洋包车在老胡同里逛着 时,板儿爷问你,哪儿来的啊?你告诉他,湖南来的。唔,板儿 爷唔一声,湖南好啊,湖南出了个毛泽东啊。如果你告诉他是 广东来的,香,板儿爷同样唔一声,广东好啊,广东有钱啊。板儿爷这样唔着,夸奖着,像个长辈在夸奖自己有出息的儿子,你 下意识地就会觉得,北京的确像是一个严厉而慈祥的父亲。

③在北京,我住得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是菜市口。那里有 一家很适合我这种小地方来的人居住的旅馆。我孤身一人在 这里住着时,从来没有漂泊异乡的孤独感,傍晚时我喜欢在这 里闲散地疲步,黎明时我喜欢听燕子和鸽子的呢喃,北京一下 变得充满了生活的味道。这让我时常会有一种错觉,我已不是 从外地来的一个匆匆过客,我一直就住在这里,生活在这里。

我喜欢这里的干净,有风也有阳光,人也不太拥挤,而且非常方 便,它离很多我想去的地方都很近:陶然亭、天坛、大观因、琉璃 厂文化街……

④走几分钟就到了邮局,可在第一时间买到全国出版的最 新报纸和杂志。紧挨着邮局就是地铁口,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想看看书,一条路上就有两三家书店,都不大,但书很上档次, 商务、三联、中华书局,在这样的书店可以“泡'就是泡上一整 天也没有人撵你。

⑤在夕阳的余晖中与一条老胡同相随而行,墙壁上挂满了 各种花草爬藤。走进这样的地方,你才感觉到胡同和四合院是 结伴而生的,乍一看,一幢幢灰色旧楼就像刻出来的版画,木刻 画,它与江南那些田园诗或水墨画般的老建筑是完全不同的风 格。我喜欢在这里悠然自得地逛着。每一条胡同,也可能是另 一条胡同,它穿过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从元明清延续到现 在,很多东西混杂在一起,让我感到迷茫,难以分辨。偶尔也会 想起来,这里是谭嗣同被杀的地方,但早已闻不到一点儿血腥味了。无数脚步匆匆踩踏过死亡的地方。一百年了。我在这 里回望那早已消逝的一切,一段黑白年代的记忆。

⑥但在四合院最多的地方,要想看见一座四合院是不容易 的。我是说,现在的北半截胡同那间四合院,谭嗣同的故居莽 苍苍斋。我其实没想过要去那里,我甚至压根儿就没想起过那 里还有这样一座四合院。但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走近了,要说其 实不难找,也不远,沿菜市口大街西边往南走几十步就是。这 让我感到意外,这种无意中的发现总让人觉得意外,而更令我 感到意外的是,一个人的出生地与他的就死处,竟会这样近,很 难想象一个人从人生的另一头走到这一头,竟然走了整整三十六年。这是多远的一条路?我感觉我已经走进了一个世纪之 前的某个傍晚。这是我第一次走得离北京这样近,以无意的 方式。

⑦像这样的四合院,这样的来历,北京还有很多,也大都处于一种被遗忘的状态。但我很庆幸它们被保存下来了,哪怕是 保存在一种遗忘的状态。从里边出来,我看见门口有一棵树, 不知是什么树,是那种可以一边落叶一边又同时长出树叶的 树。我还像刚才那样慢慢溜达着,此时,老胡同里真是静极了, 夜色突然变得很深。脚底下有了一点儿闷闷的回声。这才觉 得,北京很大,也很深。

⑧隐居于这些老房子里的不仅只有老北京的记忆,还有生 活,老北京的生活。譬如说,去老舍茶馆喝杯茶,吃点京味儿小 吃,看看戏。老舍茶馆的风格也是我喜欢的,红色的门廊,眼睛 被一盏一盏的红灯笼照着,满眼红彤彤的喜气色彩,连影子也 红透了,一派的朱红,中国红。那八仙桌,那靠背椅,却是别出心裁的黑,黑得耀眼发亮,这样的红与黑,深厚,恒久,大俗中的 大雅,适合平民,也适合文人,二三好友围坐一席,嘴里有吃的, 耳里有听的,眼里有看的,一个个幽静细长的女子,穿着旗袍, 仿佛正从清為走来,脸儿润白,俊棉,含着一点儿笑,在满座的 宾客中来回抖茶。而你往这椅子上一坐,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种生活方式。

⑨这是一个可以忘掉时间的地方,一个连你自己也要忘掉 的地方。丝毫没有察觉,你也成了这里的一种布景和效果。叫 板的痛快,品茶的悠闲,真可谓是完完全全的老北京的风韵。 只有茶是不老的,如花般鲜嫩的,清纯的,每注一缕热水,从根一直漫向芽臾我感到了一种重生般的生长的力量。轻轻吸饮一口,仿佛吸了一口春天的气息。杯中香气缭绕,台上余音绕梁,这座上闲情,这缓慢悠闲地打发时光的方式,在这疲于奔命的年头,已不是消遣,已经是一种忘我的境界。您咕,这会儿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了。

(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北京有哪些独特魅力。

2.卞之琳的著名现代诗《断章》这样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请将这句诗与文中的画线语句作比较,并结合第⑨段的内容说说对该画线语句的理解。

3.这篇文章有些词句颇为生动,请在文中找出一处,针对其语 言特色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作出解答。

你选出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是收藏图书、文献和档案典籍的地方,也就是图书馆。

古代的藏书楼在选址上大都倾向于找个“风水宝地”。如清朝乾隆年间编修的《四库全书》,7个抄本分别藏在“北四阁”和“南三阁”。“北四阁”分别是北京紫禁城皇宫的文渊阁、京郊圆明园的文源阁、奉天故宫(今沈阳)的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南三阁”是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西湖行宫孤山的文澜阁。这些藏书楼都建在环境优美之地,像杭州的文澜阁,就选址在杭州风景最美的地方。

给藏书楼取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少藏书家在楼名中寄托情感、志趣。如清朝藏书家孙衣言的藏书处名为“玉海楼”,寓意藏书“如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明末时的藏书家江元祚(zuò),隐居于钱塘,筑草堂于西溪横山堂上,建藏书楼名为“拥书楼”,被赞为“拥书万卷,连屋充栋”。另外,“传经堂”“好古堂”等名称,也同样表达了对经书典籍的尊崇之意。也有许多藏书楼的名称是源自典故的。比如建于明朝中期的“天一阁”,其名取自《易经注》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古代的藏书楼在功能设计上也是非常考究的。因为藏书楼主要是用来存放和阅览图书的,所以在建造时,首先要考虑建筑规模必须与所藏图书数量相吻合,要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其二藏书楼不是单纯存放图书的仓库,也是一个读书治学的地方,所以一般都在内部设计了供人阅读的空间,并且要考虑取书、看书的方便性。这种藏书与读书分开的建筑格局,对于保护图书是很科学的。此外,在设计藏书楼时,还必须考虑防火、防潮、防蛀、防盗等功能。

藏书楼还十分注意周围小环境的建设,通过对藏书楼周围小环境的人工修饰和设计,使之与藏书楼的整体达到协调一致乃至增色的目的。特别是明清时期,建造园林式藏书楼非常普遍,当时的藏书楼建筑既是技术,又是艺术,融科技文化和审美文化于一体,极富特色。

我国古代的藏书楼不仅收集、保存了丰富的文献典籍,而且也整理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

(材料二)

中国古代特别重视藏书的保存和保护工作,这一点在藏书楼的设计中体现十分鲜明。如明代义乌人虞守愚的藏书楼选址于背山临水之处,引水为池,以小舟为渡。楼上长窗绕环,藏书万卷;楼下,明堂宽敞,读书著述于此。又如中国近代 “嘉业堂”藏书楼,一楼房间皆用烧制的青砖铺地,青砖之下用瓦钵铺垫,瓦钵下面再铺细沙,使得藏书楼的地面比周围高30厘米;藏书楼一楼底层高4-5米,面向天井的库房全部装有落地长窗,通风、采光、隔热效果都很好。“嘉业堂”内的书籍全部存放于楠木书橱、书箱和书匣中,匣内复衬甲板,十分考究。

1.阅读(材料一),说说你对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有了哪些了解。

答:

2.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说明(材料二)中两座藏书楼如此设计的原因。

答:

3.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为自己的藏书楼取名“书巢”。请你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陆游取这个名字的原因,并辨析这属于古代藏书楼取名方式的哪一种。

(链接材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节选自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或栖于椟: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相见。③间:间或,偶尔。④槁枝:枯树枝。

 

查看答案

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之一是给其中的典型形象分类,请你从所给的典型形象分类中选择一类,选取两部名著中的两个人物,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这样归类的依据。(100字左右)

备选典型形象分类:仁者  义者  忠者  善者  智者  勇者  志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