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棉花里的父亲》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棉花里的父亲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

阅读《棉花里的父亲》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棉花里的父亲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我对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种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走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1.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以“棉花里的父亲”为题的好处。

2.以第⑧段为例,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3.请从修辞角度或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

4.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第⑩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既点出了父亲的职业,又让作者抒情有了情感载体。 2.①生动,形象。例如:“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②句式整齐。例如:“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③情感浓郁。例如:“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3.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核桃比喻父亲的脸,用枯树枝比喻父亲的手,生动地刻画了父亲苍老、瘦弱、憔悴的形象,表现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 示例二:运用外貌描写的手法,对父亲的头发、脸、手进行细致地刻画,表现了父亲的苍老、瘦弱、憔悴,突出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 4.结构上:点题,收束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写出了父亲的精神给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由衷热爱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棉花里的父亲”点明了父亲的身份,是一个种棉花的农民,又写出了我和父亲相见的过程,父亲一直不离棉花,父亲对棉花有着深挚的感情,从而为“我”的情感抒发提供了载体。父亲和棉花的关系贯串全文始终,所以题目还起到了引发阅读兴趣的作用。 2.本题考查语言特点概括。“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睡着后的笑容比作“盛开的棉花”,生动形象写出了父亲内心的满足;“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这个句子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将父亲对棉花的情感强烈地抒发出来,句式整齐;“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这是一个反问句,强烈抒发出了父亲对棉花的深厚感情。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首先确定赏析的角度。“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这是人物肖像描写,对父亲的头发、脸、手进行细致地刻画;这也是两个比喻句,用核桃比喻父亲的脸,用枯树枝比喻父亲的手。所以本题既可以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也可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都形象刻画出父亲的苍老、瘦弱、憔悴,从而表现出父亲把一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浇灌在这棉花田里上的艰辛与劳累。 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从结构上说,最后一段收束全文;内容上看,棉花承载着父亲全部的希望,为了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父亲把一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浇灌在这棉花田里,所以,“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就写出了父亲坚韧勤劳的精神给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 ,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②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

(选自《郁离子卷七》)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王晏:南朝齐尚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③绵纩(kuà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闻者咸叹

(2)不绵纩

(3)孝绪之必至颠覆

(4)胤之母周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

(2)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

(3)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

3.请概括出选文中阮孝绪具有的两个品质。

 

查看答案

填空。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4)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

 

查看答案

仿照画线句子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例句: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①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老王》)

愧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说和做》)

兀兀穷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大兄何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见:_______________

②双兔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傍: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或为加点汉字规范加注拼音。

(1)huáng________恐  镶qiàn________  zhèn________悚  高潮dié________

(2)________  ________  字________  气冲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