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疫情期间,难忘那份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

请以“疫情期间,难忘那份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需要,请用“xx”代替。

 

范文: 疫情期间,难忘那份感动 春节前夕,疫情毫无征兆地爆发,新闻联播日日播报着新增确诊人数,特效药尚未研制成功,此病传染性又极强,且恰逢春运,疾病像是长了翅膀一样飞往全国。人心惶惶,大家都在祈祷着能渡过难关。您站出来,告诉大家不要害怕,提醒大家勿要前往武汉,而八十四岁高龄的您,却坐在了前往武汉的餐车上。我想说,国士无双,您是最美的逆行者,我们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 然而,这样的逆行却不是说说而已的。经历过非典的您一定知道,前往武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春节无法和家人团聚,意味着放弃休息时间,意味着最近距离地接触病毒,甚至可能意味着一去不返。可是,您还是去了,为什么呢? 我知道的,因为您是医生,有着救天下苍生于水火的责任感。因为您穿上了一身白大褂,便用生命担起去履行的责任。您在成为一名医生时曾宣誓“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我将要凭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病人的健康应为我的首要顾念。我将要尽我的力量维护医业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几十年来,从未忘记。只要一息尚存,便绝不辱使命。 我知道的,因为您不忍,有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心。看到躺在病床上孤独无助的孩子,那样不安,紧紧抓住医生的手,不确定地询问还能否活下去。看到与亲人隔离后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呼吸困难,奄奄一息,夕阳下的影子那样孤寂。您终究不忍,医生就职宣言中,您曾说“我对人类的生命,自受胎时起,即始终寄予最高的尊敬……”您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那无数鲜活的生命。武汉,曾经多么繁荣的武汉,如今成为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空城。空荡荡的街道、紧闭的商铺,以及隔窗的邻里交谈。武汉就像一个生病的孩子,蜷缩在病毒的夹攻中。您终究是不忍,您说,祖国的可爱的孩子病了,他哭着喊着需要我,我要去救他。 我知道的,因为您勇敢,有着正视困难的决心。罗斯福曾说:“我们所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纵使前方是前所未见之强敌,纵使病毒的信息未知,纵使可能会死,那又如何?生命是强悍的,是坚韧的,不是死亡可以打倒的! 您留给我的那份感动,我会铭记一生! 我们虽不能驰援武汉,但钟爷爷,十七年前的非典您挺身而出,今年的疫情面前您再次出征,请您相信,以后的中国,由我们去扛!无论此后的我们将身处何方,无论我们将从事何种职业,都永不忘记您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永不忘记您那重情重义的仁爱之心以及强敌面前无所畏惧的精神,这样的中国精神必护佑我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薪火代代相承,请您保重,我们向您致敬,也会在后方坚定地支持您和您所有的战友,加油!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给出了时间上的限制:疫情期间,写别的时候的事情就不符合要求了;也给出了内容上的界定:难忘那份感动。难忘,可以是你难忘,也可以是我难忘,还可以是他难忘,文章叙述的主体可以自由选择,不受约束。那份感动,可以是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人,也可以是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让人感动的事情。疫情期间,发生了太多让人感动的事情。如最美逆行者:权威专家钟南山院士,敢作敢当,明确表示“新冠肺炎人传人”,告诉大家“没事不要去武汉”,自己却踏上了去武汉的列车;李兰娟院士,用一个传染病学专家的严谨态度率先提出“封一座城”,从而达到了“救一国人”的目的;王辰院士敢为天下先,提出创建“方舱医院”的壮举;张文宏医生用通俗风趣的语言,传播防疫知识,安抚民心;张定宇院长、李文亮医生、张继先主任等,还有最广大的医护人员,他们在一线争分夺秒,为了抓紧救护,连喝水都不想耽误,因为防护服紧缺,他们宁可不上厕所!……全国人民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支援武汉抗疫:捐款,捐医疗物资,出力,甚至是宅在家里,不给国家添乱……疫情之初,各个友好国家向中国伸出的援助之手;世界范围内的疫情爆发后,中国的“投桃报李”、大国担当……所有这些,都会留给我们太多的感动。选择一个感动的瞬间细节化,让人物形象更丰满可感,这篇作文也就会写得很成功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棉花里的父亲》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棉花里的父亲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我对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种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走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1.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以“棉花里的父亲”为题的好处。

2.以第⑧段为例,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3.请从修辞角度或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

4.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第⑩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 ,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②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

(选自《郁离子卷七》)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王晏:南朝齐尚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③绵纩(kuà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闻者咸叹

(2)不绵纩

(3)孝绪之必至颠覆

(4)胤之母周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

(2)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

(3)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

3.请概括出选文中阮孝绪具有的两个品质。

 

查看答案

填空。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4)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

 

查看答案

仿照画线句子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例句: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①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老王》)

愧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说和做》)

兀兀穷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大兄何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见:_______________

②双兔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傍: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