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乙)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1.甲词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____,乙文反映了孟子心怀天下的____思想。

2.以下对两篇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词中“赋”与标题中“书”都是“写”的意思。

B.乙文中古今异义词“妻子”,意思是妻子和儿女。

C.甲词中作者将“闲愁”与“哀愁”对比,抒发了半世艰难心酸的无奈心情。

D.乙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说理,使齐宣王认识到治理好国家是对百姓应尽之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4.乙文孟子三个问题顺序的安排,是如何体现说理的层层推进?请简述。

5.乙文中,齐宣王最终“顾左右而言他”是因为______;甲词末句“却道‘天凉好个秋’”,作者也“顾左右而言他”则是因为______

 

1. 辛弃疾 民本(仁政) 2.D 3.(假如)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 4.孟子从个人生活事例,推及中层官吏的行为,再推论到国君治理国家,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推人及己),层层递进。 5. 齐宣王意识到孟子把矛头指向自己(齐宣王明白了孟子要讨论的是君王治理国家的大事);或为避免陷入尴尬而把话题引开(化解尴尬引开话题)(意对即可) 辛弃疾无奈报国无门,内心无法摆脱沉重的愁苦与抑郁,只得说些言不由衷的话。(意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乙文“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反映了孟子心怀天下的仁政思想。 2.D.“对比说理”有误。乙文孟子的进谏,采用类比的推理方法,委婉含蓄,意在提醒齐宣王,要及时纠正不足,尽心治理好国家。故选D。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后一个“士”当指士师的下属。治,管理。如之何:对他怎么办?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冻馁其妻子”是个人生活事例,“士师不能治士”推及到中层官吏的行为,“四境之内不治”再推论到国君治理国家,孟子的三个问题由小到大,推人及己,层层递进,尽显思维的严谨。 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乙文中孟子的三个问题层层推进,意在使齐宣王认识到治理好国家是自己对百姓应负的责任 ,“王顾左右而言他”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齐宣王尴尬的样子,齐宣王没有把国家治理好,他应该承担责任,所以他不敢也不愿回答孟子的问题,只好转移话题。甲词的下片,表现辛弃疾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作者的忧国伤时之愁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可据此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黄鹤楼》)

(2)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3)夕阳西下,________。(《天净沙·秋思》)

(4)________,往来翕忽。(《小石潭记》)

(5)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与“义”两者关系时,我们应当: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国士”成“明星”,在战“疫”中锤炼新的偶像观。此次战“疫”中,不少科学家广受赞誉,甚至成为年轻人的偶像。首屈一指的是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从在火车餐车研究疫情到明确宣布“人传人”,再到及时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称谓叫“国士”,用来形容那些德才兼备、以身许国之人。此次全民战“疫”中,我们庆幸,也自豪,国士仍在!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题目:生活需要             。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云不遮月,疫不挡春,经过漫长的寒假,我们终于重返校园,校刊举办以“不同的方式,一样有收获”为主题的线上学习总结活动。请你参加:

(学习主体)

(1)“教”与“学”两个汉字都有“子”字,有人据此得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这一结论。而我们也学过一篇关于“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文言文,该文的题目是《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

(学习方法)

(2)下面三句阐述了不同的学习方法,请从所给选项中选择与其内容相符的成语,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①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_________

②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__

A.不耻下问    B.温故知新    C.触类旁通

(学习感受)

(3)体验过线上学习方式,重新回到教室上课,你觉得和线上学习相比,常规学习最大的好处是什么?(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选自《骆驼祥子》的文段,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祥子没有过这种经验,他冒了汗。到了公园后门,他回了回头,还跟着呢!到了家门口,他不敢站住,又有点舍不得走;曹先生一声也不响,他只好继续往北跑。一气跑到北口,自行车还跟着呢!他进了小胡同,还跟着!出了胡同,还着!

选文中的“自行车”对祥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导致祥子不得已又回到了哪里谋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