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后,在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后,在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实现逐渐从旁观者、跟进者、参与  ①  (A. B.)者、贡献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换。中国          。中国塞罕坝的“绿色奇迹”让世界  (甲)  (A.有目共睹 B.刮目相看),北京天气治理经验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shǔ  ②  (A.署 B.署)的肯定。中国正在  (乙)  (A.探索 B.探究)出一条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与实现经济增长多赢的发展路径,为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    ②处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____    乙____

(3)下列句子中,填入文中画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①积极推进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达成和落实

②秉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③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1)B B (2)B A (3)C 【解析】 (1)“与”读作“yù”,参与:介入,参加。“shǔ”写作“署”,意为:办理公务的机关。 (2)甲:有目共睹,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根据语境,中国的塞罕坝让全世界看见了不一样的中国,看见了中国人的勇气与能力,故选B。乙:探索,多方寻求答案,形容。探究:探索研究。根据语境,应用“探索”。故选A。 (3)从逻辑角度分析,应先理念,后行动,所以首句应为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次句应为①,末句应为③。所以顺序应为:②①③。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健全建立各类教育信息数据库。

B.“教师减负20条”之所以引发热烈反响的原因,在于它道出了很多教师的心声。

C.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的共同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D.成立“福州古厝与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对文化遗产是否得到保护有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采采,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征蓬出汉塞,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5)明月几时有?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子曰:“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9)李白《行路难》中,借冰川雪山比喻行路艰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目:        的礼物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请以“是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言必信,行必果

①子贡请教孔子: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作“士”?大孔子认为要行己有耻,是非观念明确,还要不辱君命,有做事能力。子贡又问:次一等的要求呢?孔子则强调必须知孝悌。子贡接着问:那么再次一等的要求呢?孔子回答:“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②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诚信守诺,恒定坚持,是最基本的道德操守。今天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算数,做事不一贯,就很难立身处世,很难成就大事。因此,诚实无欺,有始有终,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③孔子要求弟子们成为管理社会的“士”,而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标准自然就要高一些,他把言信行果作为士人的底线要求,希望他们起码要做到言而有信、言出必行。

④另外,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对士人的最低要求,还因为其中的那个“必”。“必”就是必然,就是走极端。《论语》记载很明确:“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他所强烈反对的四种情况之一就是那个“必”,因为如果事情绝对,就走极端。孔子自然清晰地认识到了“能信而不能反”存在的问题。他把言信行果作为士人的底线要求,不仅仅是希望他们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更是要求他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将正确的事做到最后。因此,“言必信,行必果”绝不是固执己见、知错不改。

⑤那么,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对“士”的基本要求,是否与孟子“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的说法相矛盾?不难理解,孟子是说境界高的人要明辨是非,一旦发现自己言行中的过失就果断改正,而不会沿着错误的路不知回头地走到底。显然,孔子与孟子其实高度一致,他们都认为,值得坚持的前提是要言行合宜,合乎道义。当年,孔子被围于蒲时,盟誓以后得以解围。但是,因为盟誓时受到了要挟,并不真正符合道义,所以孔子没有遵守盟誓。孔子负盟,并非不信。能够明辨是非的君子,是要在坚守道义的前提下,尽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⑥孔子当然主张“言而有信”“言必诚信”,他甚至提倡“不言而信”“大信不盟”,但也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早期思想家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感到迷茫。庄子也曾用“尾生溺死,信之患也”来说明以死守信乃是对“信”的误解,如果行为方式偏差了,坚持到底的结果同样可怕。

⑦言语诚实忠信,行为笃敬坚守,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孔子解择《周易》乾卦中的爻辞,认为“庸言之信,庸行之慎”日常言论要诚实守信,日常行为要严肃谨慎,自很早的时候起。中国就在这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据《用礼》记载,周代有禁暴氏一职,其职责之一,就是对言而不信的人,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左传》说“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肯定说话诚实守信对于“立志”的重要性。《墨子》也强调说:“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同样希望人们言行一致。

⑧而今天,我们也应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提出更高层次、更严谨正确的要求。将“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对自己的最低要求,并要进一步明辨是非,知错要改,只将正确的事做到底。

1.概括写出选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限30字以内)

2.简要分析选文⑤段的论证思路。

3.选文第⑥段加点的词语“这个问题”具体指的是什么?

4.选文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选出不适合作为选文第⑦段论据的一项。(   )

A.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论语·顏渊》

B.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D.人之所助者,信也。——《易经·系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