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律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绩,首联中的“东皋”是诗人晚年归隐之地。

B.颔联描写树着秋色、山染余晖的景色,以动衬静,表现了群山的温馨和宁静。

C.颈联将乡民劳作归来之乐景与尾联他们与诗人不相识作对比,表达孤独之感。

D.尾联写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念感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首联在全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B 2.要点:①“暮”点明时间;②“望”引出中间两联的写景;③表现迷茫彷徨的哀伤情感,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B.“以动衬静”无中生有,颔联写树写山,都为静景,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一派安详宁静。故选B。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东皋薄暮望”中的“暮”字点明了时间:傍晚。“望”为远望之意,引出下文对远山秋景的描写,“徙倚欲何依”意为: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本句点明了作者的复杂心态,远望秋山,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后,在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实现逐渐从旁观者、跟进者、参与  ①  (A. B.)者、贡献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换。中国          。中国塞罕坝的“绿色奇迹”让世界  (甲)  (A.有目共睹 B.刮目相看),北京天气治理经验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shǔ  ②  (A.署 B.署)的肯定。中国正在  (乙)  (A.探索 B.探究)出一条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与实现经济增长多赢的发展路径,为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    ②处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____    乙____

(3)下列句子中,填入文中画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①积极推进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达成和落实

②秉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③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健全建立各类教育信息数据库。

B.“教师减负20条”之所以引发热烈反响的原因,在于它道出了很多教师的心声。

C.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的共同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D.成立“福州古厝与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对文化遗产是否得到保护有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采采,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征蓬出汉塞,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5)明月几时有?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子曰:“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9)李白《行路难》中,借冰川雪山比喻行路艰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目:        的礼物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请以“是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