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同学们带来了不同寻常的学习体验,为了让同学们更快地调整好心情以更好的状态迎接中考,班级拟召开以“放飞梦想,冲刺中考”为主题的班会。
请你以“ 带我飞翔”为题,结合这段特殊的学习经历,写一篇主题演讲稿。
要求:①在题目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补全题目。②自定立意。③符合文体要求。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宋江回到忠义堂上,再与吴用等众头领商量。……吴用道:“童贯回到京师,奏了官家,如何不再起兵来?必得一人直投东京,探听虚实,回报山寨,预作准备。”
(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
童贯为什么会“再起兵来”?后由谁直投东京,探听到什么虚实?
请根据相关名著内容填空。
古今中外名著里留下很多师徒佳话。《西游记》中,孙悟空因______事而与唐僧结下师徒情缘,一心护送师傅西天取经;《简爱》中,因至爱之师谭波尔的离开,简爱也离开洛伍德学校到______当家庭老师;《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的中学老师______,五十岁时来到苏区任教育部长,开展真正的革命教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针对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情况,教育部及各省市的教育部门纷纷推出了线上教育平台。为了解××市网络教学状况,国家统计局×X市开展了学生家长在线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
(材料一)
(材料二)家长应对网课任务压力较大
(一)在被问及“您认为学生上网课的学习资料的准备工作是否容易”时,有29.0%的家长选择“很容易准备齐全”,53.1%的家长选择“不太容易,但也能准备齐全”,17.9%的家长选择“不容易准备齐全”。
(二)问卷交叉分析显示:网课平台越多的学生家庭购置新设备的比例越高。网课所需平台数量分别为1个、2—3个、3—5个、5个以上时,购置新设备的比例分别为9.0%、13.3%、23.0%、35.7%。
(材料三)在被问及。“您家学生上网课使用平台的数量”时,有41.5%的家长选择“1个”,53.5%的家长选择“2-3个”,4.2%的家长选择3-5个”,有0.8%的家长甚至选择“5个以上”。目前,每个网课平台都需要自己的即p,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每个网课平台不断切换,操作较繁琐。
在被问及“您认为学生在家上网课的效果与在校学习相比”时,有9.5%的家长选择“网络教学与在线学习效果一样”,68.1%的家长选择”“网络教学比在校学习仍有差距”,22.4%的家长选择“网络教学比在校学习差距很大”。
在被问及“您最希望学校网络教学模式”时,有32.5%的家长选择“最后由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各大名校的优秀讲课视频共享”,55.4%的家长选择“本校老师采取统一的直播平台,师生可以互动”,8.3%的家长选择“录播授课,直播互动”。
1.下列对有关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七成家长赞成学生在疫情期间学生上网课,对网课质量感到满意。
B.上网课的平台数量过多会造成学生在学习时需要不断切换网课平台,操作较为繁琐。
C.越高年级的学生上网课需要陪同的比例越低。
D.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认为网络教学和在校学习相比存在差距。
2.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家长应对网课任务压力较大的原因。
3.请根据材料三分析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虽无欢声笑语却凝聚万众之心
①在全国人民同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在为亿万观众带来感动、鼓舞、激励的同时,也收获了超高口碑。可以说,这样一台特殊时刻的特别节目,虽无现场观众却有全民热度,虽无欢声笑语却凝聚万众之心。
②这个在较短时间内创制完成的特别节目,为何能够收获全社会的点赞?原因有三。
③一是在节目创作上,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的结合。无论歌曲还是朗诵,几乎每个节目都在表现抗击疫情的真人真事,但每个节目都通过诗化的审美将伟大精神、崇高信仰和高尚品质进行了具象化和人格化。戳人泪点、沁人心脾的情景诗报告《相信》、情景报告《你的样子》,感人肺腑、撼人心魄的歌曲《天耀中华》《你有多美》,运用视听艺术的表达方式为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呈现出高光时刻。
④二是在精神立意上,其体现了国家民族的高度与人民立场的结合。整台节目纵向打通了党中央和人民群众的情感通道,横向展现了“全国一盘棋”的战“疫”形势,兼顾危难时刻的顶层设计和人文情怀,营造出上下齐心、全民行动的共克时艰之氛围,84岁高龄仍奋战防疫一线的钟南山院士、身患渐冻症却没有休息过一天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脸庞留下深深勒痕的“最美医生”刘丽、“清洁了我们心灵”的普通环卫工人袁兆文、因同事患病痛哭流涕却又坚强诠释“英雄不被脆弱征服”的医生胡明……正是这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英雄群像,共同建构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⑤三是在策划制作上,其体现了文艺感染力与媒体传播力的结合。面对社会重大突发事件而快速反应、赶制精品并产生强烈反响,这一套利落的“组合拳”离不开一线文艺工作者与国家级媒体的强强联手。舞台背景中抗疫前线的第一手影像资料,节目现场与武汉中学生陈琪方等的视频连线,以及和新媒体的同频共振、互动发酵等,都保证了这场精心策划的特别节目有效触达受众,使作品的渗透力、感染力、影响力实现了最优化传播。
⑥在抗击疫情这道突发难题面前,这场特别节目便是文艺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交上的合格答卷之一。它的成功能够为我们的创作和传播带来如下的启示:朴实中的震撼、平凡中的伟大、普通中的崇高,往往能够在亲切真实的语境中感人至深,那些没有刻意修饰与拔高的话语和瞬间才能和受众产生心灵契合与情感共鸣。文艺创作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舆论呼声以及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宣传思想领域也应探索建立多方协作联动的应急响应机制。等等。
⑦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我们与之的殊死搏斗,我们究竟应当铭记什么,珍视什么,反思什么,做些什么。这些或许是文艺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接下来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点题,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B.普通环卫工人袁兆文与钟南山院士一样,都是建构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英雄”。
C.第④⑤段“战‘疫’”“组合拳”等加点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鲜明、生动的特点。
D.文章结尾指出,央视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也留下了许多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的“特别”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章的①②自然段简要概括。
3.请概括文章主体部分的论证思路,并简要分析该论证思路前后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喜讯
“嘎吱——”
袁隆平院士急不可待地迈出自家小院的门。
翠绿的禾苗,在风中齐刷刷弯腰点头,仿佛在向这位“稻田老兵”鞠躬行礼。
半个月前,袁隆平在长沙马坡岭这个幽静的院内过了九十岁生日。他年事已高,已不能频繁奔走在全国各地的杂交水稻基地。省农科院便在袁隆平住宅旁开发一块试验田,让他拉开窗帘就可以看到禾苗,走上几米就能与它们亲密接触。
袁隆平紧走几步,蹲下身子,轻轻地抚摸着禾苗。禾苗像调皮的孩子,在他的怀抱中嬉笑。
“袁老师,您慢着点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退休干部李超英匆匆走出小铁门,焦急地叫道。
“您别这么性急,走快了要气喘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辛业芸也紧随其后。
“小李、小辛,没事的,我现在是正宗的‘90后’啦!”袁隆平一回头,笑着说,“小李,去挑一个壮实的稻禾。”
李超英双手娴熟地将一株稻禾一合拢,挑出一枝剑叶又长又壮的穗子,小心翼翼地拔出来。
“这个穗子大!”袁隆平拿着穗子,左看右看,又摸又闻,爱不释手。
这片青葱翠绿、还在孕穗期的水稻,可不是普通的晚稻,而是近几年由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开发研究并取得基本成功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袁隆平是个急性子,不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只要水稻一打苞,他就迫不及待地数一数,以预测产量。这一习惯保持了五十多年。
回到客厅,剥开剑叶,取出苞子,辛业芸、李超英和袁隆平的老伴邓则,分头数起来。袁隆平从桌子上拿起记录本和笔,等待她们报数。
“三百一十九粒。”辛业芸第一个报数。“三百五十一粒。”李超英第二个。“二百二十七粒。”老伴邓则最后一个。
袁隆平一笔一画写好后,说:“再数两遍。”
第二遍,第三遍,都没有更改数字。
“袁老师,拿手机来统计吧!”辛业芸说。
“手机屏幕太小,怕算错,还是拿计算器稳妥些。”袁隆平说着,随手从桌子上拿过一台计算器来。
“八百九十七粒!”一阵噼里啪啦后,袁隆平兴奋地喊起来。
辛业芸凑了过来,有点怀疑地问,“袁老师,您没算错吧!”
“我们再数一次,再算一次。”袁隆平也慎重起来。
又是一阵噼里啪啦,还是八百九十七粒。
袁隆平在记录本上的数字后郑重写上:“记录人:袁隆平,2019年8月23日中午12点15分。”
这是袁隆平连续第三天数孕穗期的第三代杂交晚稻穗子,抽穗期和灌浆期他还会不断数。冬天,湖南没有水稻,他就跑到海南基地数。五十多年来,这一习惯,从未间断。
随后,袁隆平又算起来,他要根据这三天的平均数,来预测试验田里的第三代杂交晚稻的亩产量。8月21日数了一穗有六百六十七粒,8月22日数了一穗有六百五十四粒,加上今天的八百九十七粒,三天平均七百三十九粒。袁隆平非常保守地按百分之八十五的结实率,算出一穗稻谷的重量,然后乘以一亩田的稻穗数和估计的粒重,得出亩产量。
“亩产可达一千零六十七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大有可为。”袁隆平望着窗外的试验田说。
这是今年立秋以来的一个喜讯。
早在1964年,袁隆平就提出,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体系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1973年,三系配套成功。三系法优点是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但也有缺点:配组的时候受到恢保关系的制约,因此选择优良稻组合的几率比较低,难度大。此乃第一代杂交水稻。
袁隆平继续培育研究。1995年,两系法杂交稻通过多年的努力开始在生产上应用,它的主要优点是不育系配组自由,能选择到优良稻组合的几率比较高。但也不十全十美:光温敏不育系受气候和光照影响较大,使制种存在风险。此乃第二代杂交水稻。
其实不论第一代还是第二代,都已是世界奇迹。然而,袁隆平不服老,更不满足。
“要是有一种杂交水稻,既兼具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优点,又能克服二者的缺点,那该多好啊!”袁隆平想。
2011年,袁隆平领衔启动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并成功研发出以遗传工程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利用该技术获得的不育系,克服了前两代的缺点,又兼具前两代的优点。
目前,第三代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当然,基本成功并不代表完成任务与使命,要真正形成产品,全面推向市场,走向高产,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袁隆平的科研之路,不光有“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更有敢于创新的前瞻性思维。“我们的团队已经开始研究第四代C4型杂交稻了,这种杂交水稻具有光合效率高的优势,预计2022年C4型水稻可基本研究成功。”“还有第五代,那是一系法杂交水稻,通过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一代的杂种优势,我们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已经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在杂交稻中引入无融合生殖特性。”
袁隆平年岁已高,但他作为一名国际农业战略家的本色没有褪。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塑造袁隆平的形象,语言平实质朴,内容通俗易懂。
B.文章倒数第二段连续引用了两个句子突出袁隆平的“知识、汗水、机遇、灵感”科研之路。
C.文章采用人物通讯文体常用的第三人称的视角,客观地记录人物的言行,使文章真实可信。
D.文章在叙事当中适当地穿插了一些相关的背景介绍与人物评论等,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文章详细叙述了袁隆平的一件什么事?体现了袁隆平的什么特点?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翠绿的禾苗,在风中齐刷刷弯腰点头,仿佛在向这位“稻田老兵”鞠躬行礼。(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小李、小亲,没事的,我现在是正宗的“90后”啦!(赏析加点词语)
4.请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的最后一段的作用。
5.袁隆平五十多年如一日坚持科学研究的内在动力是什么?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学农有学农的乐趣!只要有追求、有理想、有希望,就不会觉得苦!我的研究水稻,要待在水田里,还要在太阳底下晒,工作是辛苦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很苦,吃不饱,但我觉得乐在苦中,因为有希望、有信念。我认为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我觉得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国家、对百姓都是大好事。我现在身体还不错,老老骥伏枥,壮心未已。我还要迎接新的挑战,向新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