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诚实这美德要用行动来诠释。 请以“做个诚实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诚实这美德要用行动来诠释。

请以“做个诚实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例文: 做个诚实的人 古人云:“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诚信,是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一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做任何事都应该讲诚信,只有这样的人,才值得别人信任。 我非常爱看书,暑假里经常去图书馆借阅书籍,但一次看书的过程中,我急于想知道后面的内容,不小心力气用大,将书的一页撕坏,我愣了几秒,心里十分忐忑,撕坏书本是要赔钱的,而且被管理员发现,肯定免不了一顿责备。这时管理员正好过来,我急忙把书往后翻了几页,遮住了被撕坏的部分,生怕被管理员发现,管理员发现了我的异常,关心的问道:“你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吗?”我将出汗的手心往衣服上抹了抹,然后摆摆手,心虚地说道:“没,没有。”管理员点点头,就走开了。一抹愧疚,从我的心底升起,我想说出我将书撕坏的事,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迅速将书合上,在借阅台还了回去,但是我心里的个愧疚感并没有消失,反而愈发浓烈。我也没心思再看书了。 回到家以后,心里就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我心里不禁想:这样也太不道德了,算了,还是应该主动承认,人家让赔也是应该的。于是我又跑到图书馆,将刚刚被我弄坏的书重新借出来,然后用胶带将撕坏的部分重新粘好,十分羞愧地对管理员说:“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书撕坏了。”管理员愣了愣,半开玩笑地说:“你这不是重新又粘好了吗?把书撕坏的人有很多,但很少有人像你这样主动承认的。你这么诚实,我怎么舍得罚你?”说完,我们两个都笑了,顿时感觉自己走路变得身轻如燕,于是我又借了一本书,喜滋滋看起来,这一次,我翻页的时候很小心,再也没有将书撕坏。 许多人都认为,诚信很难做到,但其实当你真的下定决心去做的时候,它也很容易,并且这不仅能够温暖别人,更能温暖自己。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啊。 【解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诚实”是题目的关键词,“诚实”是一种品行,一种社会提倡的、高尚的品行。那么人为什么要诚实呢?人怎么做才是诚实呢?这是文章要表现的主题。 其次,体裁。本文要求写记叙文,就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主题,这个事件的主人公最好是自己,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去选择素材,这样写作时才能够抓住一些小的、典型的、细腻的细节来展现生活的原貌,引发读者的对自己生活的联想,进而丰富文章内容,引发读者共鸣。 第三,思路。人为什么要诚实呢?从个体看,诚实是一种高贵的品格,能够净化自己的心灵,能够让自己勇敢面对自己和他人,发现自己的缺点,勇于面对困难,促进个人的成长。诚实还能够给周围的人带来舒心和快乐,诚实是利己的,也是利他的。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诚实的社会风气来自每个个体的诚实,诚实的社会风气同时有能够给每个个体一个舒心、和谐的生活氛围,也是互相成就的。记叙文虽然是叙事,但是在具体的叙事过程中写出自己对于“做个诚实的人”的认识,这是文章的主题所在。 第四,结构。本文的主题比较常见,若想要文章吸引人,就需要在情节上有设计,可以通过插叙、倒叙、设置悬念的方法,尺水兴波,让文章的情节更有波澜,更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第五,选材。在选材上,也要新,要小,要典型,要有真实的感受,挖掘自己的生活,选择他人忽略的内容,这样的素材才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给人新鲜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访  梅

小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冬天实在单调,到处是一片白。游戏也懒得去做,生活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正难熬着,奶奶说,舅爷要来家了。我们十分高兴,盼望着他早点到。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奶说,他的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不就是小鱼。我们当时就嗤地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日子也觉得有些生气。一天,他提出要出外作画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儿白,有什么可画的呢?我们很有几分(),更有了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他了去。

山包上雪很厚,什么凹的凸的地也没有了;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这里有什么可画的呢?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我们一眼一眼看,看着看着,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

“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红呢!”

“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

我们跑去了,先是到了东边,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似乎在作着沉思。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心想这儿一定是会有梅的,因为长着许多树。但是,我们细细地在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的,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觉得这冬天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画的色彩了,一时之间,又觉得舅爷可笑:连色彩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美吗?真后悔不该这么跑了山包的几面坡,更后悔跟着舅爷到这里来呢。

我们转回到舅爷那儿,十分(),他竟已画了四张画,看见了我们,说;“孩子,寻到了吗?”

“什么也没寻到,只是白的。”

“好了,找到了。”

“白的有什么意思?”

“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是什么,云是蒸气,蒸气是什么,蒸气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的。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

“那么说,”我们一时()了,“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

“对了,孩子!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得多了,使你烦躁,绿得多了,使你沉郁,黄得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丰富得荒凉了呢。”

我们都哑然了,虽然听得并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而且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选自《贾平凹散文精选》,有删改)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吃惊   狐疑   疑惑

B.狐疑   吃惊   疑惑

C.疑惑   狐疑   吃惊

D.疑惑   吃惊   狐疑

2.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听说舅爷来家,我们高兴地盼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随舅爷并看他作画,我们觉

得画作单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舅爷讲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后,我们惭愧起来

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笑”的含义。

(1)我们当时就嗤地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

(2)我们都哑然了。

4.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我们一下子都在雪窝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5.请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才能避免“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①“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这首诗赞美的就是牡丹。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归类于毛茛科、芍药属。其花大色艳,香气袭人,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

②从花色上分,牡丹素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等。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姚黄、魏紫,欧碧、赵粉被称为牡丹四大品种。这里单说“魏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花紫红色,花呈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长,花量多,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宋代有诗赞云“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

③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作为观赏花木栽培,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太平御览)中有谢灵运关于壮丹的记载:“永嘉水际木间多牡丹。”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

④从中国牡丹的发展史可看出,牡丹起源于陕甘秦巴之地,随着历代栽培地沿革转移,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产地为次要栽培地的格局。牡丹适应性较强,产地亦广,现在不仅在中国栽培甚广,还早已引种到世界各地。

⑤牡丹自古以来引无数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牡丹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是在2400多年前的《诗经》。作为爱情的信物被提及——“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明明写的是芍药,为什么要说是牡丹呢?原来古时候,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后来有了木芍药和草芍药的说法,再后来木芍药就成了牡丹。唐代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赞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在《买花》诗中写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陆游的《赏花至湖上》写道:“良辰乐事真当魁,莫遣匆匆一片飞。”《栽牡丹》中:“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写出了他赏牡丹、栽牡丹的生活乐趣。又有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130多人留下270首优美的诗词,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⑥“剪裁偏得东风意,浅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牡丹在花卉界独树一帜,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刘慧慧  有改动》

1.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2.概括②~④段的说明内容。

3.第③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⑤段画线诗句和《爱莲说》对“牡丹”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

(2)益其所不能_________

(3)人恒_________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第一段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近视是中学生绕不开的话题,为此,初三·1班将开展“未来之光——护眼行动”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请你调查]

(1)围绕本次活动主题,我们准备对初三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请你为问卷设计两个问题。

[请你转述]

(2)班主任王老师对金晶同学说:“我们班想举办一次‘眼健康科普讲座’,听说你的邻居李叔叔是眼科专家,我想邀请他后天下午两点半到班上来做这次讲座,你问问他能来吗?”

第二天,金晶应该怎样向李叔叔转述王老师的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