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乡人曰/门人弟子填

B.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辍耕垄上

C.望其旗/所向披

D.肉食鄙/中峨冠而多髯为东坡

2.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之时。(用原文填空)

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1.B 2.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开放性试题,回答合理即可。示例:①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②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④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⑤做为普通百姓也要关心国家命运。⑥取信于民才是治国之本。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的理解。 A.其:他的/他的; B.之:结构助词,的/动词,去、往; C.靡:倒下/倒下; D.者:……的人/……的人;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炼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结合作战的经过和论战的内容来分析。曹刿第一次抓住敌方士气衰竭,我方士气旺盛的时机发动进攻,即“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二次等敌方败退后,查看他们是故设埋伏还是真的溃退而逃了,再下令追击,即“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抓住了这两次战机,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大败齐国。 3.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感悟。仔细阅读文章,通译全文,理解大意,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谈阅读感悟。如从“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中可知,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中可知,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来谈即可。 选自《左转》 作者:左丘明 年代:春秋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的车辙印,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衰减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他们的情况难以推测,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辙印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解官却不忘报国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古人读书讲究眼到手到,又要心到。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正如《论语》中所言: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_____俱寂   _____着月光

(2)“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①浑浊②糊涂,不明事理③全,满”等义项。文中“浑然一片”的“浑”应选的义项是_____。(填序号)

(3)请在文中找出两个描绘声音的形容词。______________

(4)请将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内。

a.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_____

b.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生 不 识 水 则 虽 壮 见 舟 而 畏 之。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夸耀) B.尝射于家(菜园,指场地)

C.释担而立之(瞪眼睛) D.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以”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亦此自矜

A.有好事者船载 B.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为神

C.贫者自南海还,告富者 D.我酌油知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以我酌油知之。

4.“康肃笑而遣之”这个句子放在结尾,令人回味无穷。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一个“笑”字中所包含的内容和情感吗?

 

查看答案

题目:这事,真带劲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