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选文出自名著《    》______(作者)。全书主要描写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其中有醉心于功名的腐儒典型_____(填人名),还有令人喜爱的正面典型_____(填人名)。

(2)上段文字在刻画主人公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3)结合这一情节,简要分析严监生的人物性格。

 

(1)《儒林外史》 吴敬梓 范进或周进 王冕或杜少卿 (2)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3)吝啬、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解析】 (1)根据选段中提到的“严监生”这一人物,可知选段出自清代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处史》。其中醉心于功名的腐儒典型是范进和周进,范进因中举而发疯,周进因进到贡院而泣血狂哭。当然其中也有正面形象,王冕天性聪明,不满二十岁,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但也性情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富贵功名。杜少卿怀疑、反对八股科举,辞却征辟,拒绝入仕;对于封建礼教,杜少卿携妻游园、支持逃婚抗婚、反对纳妾、挑战朱熹,冲破旧礼教的束缚。 (2)“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点一点头,把手垂下”是对严监生的动作描写。“把两眼睁得溜圆”“把眼闭着”是对他的神态描写。 (3)严监生临死之前,因为多点了一茎灯草,不放心,担心费了油,迟迟不肯咽气,直到妻子赵氏挑掉一茎,才“没了气”,放心离开。从这一细节当中,可以看出他吝啬、爱财如命的性格特点,他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和守财奴形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B.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

C.《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他最初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到小说结尾却变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的行尸走肉。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保尔,以钢铁般的意志进行写作,实践着他生命的誓言。

 

查看答案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高中时代曾幸运地遇上很多名师,所有的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讲课绝对不会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因为在他看来,所讲过的知识孩子们就一定懂了,所以他讲过的课永远是一条直线,起点在哪儿,那么就从哪个地方出发。他的板书也特别棒,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他在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面黑板字。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有相机把那个镜头拍下来,今天装裱在家里,挂在墙上,就是非常有装饰感的、现代性很强的一幅画。

②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④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我们至今还记得,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⑤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一天是讲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⑥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是这些字,前面的那些作文,字非常地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⑦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⑧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文学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⑨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我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选自《读者》2016年第23期,有删改)

注: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主要作品有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等。2016年4月4日获“国际安徒生奖”,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1.本文题目是《回忆我的语文老师》,为何开篇用一大段内容来写数学老师?

2.文章讲述了“我的语文老师”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文中④段和⑧段两次写到“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请结合语境说说两处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4.请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文学道路”这句话的?

5.结合原文谈一谈,文章⑥⑦段在写作上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本文②③段分别列举_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事例,证明_________这一中心论点。

2.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依据全文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事:辅佐。②败北:战败。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⑤图:考虑,计议。⑥倍:通“背”,违背。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2)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划出“/”。

夫 贪 小 利 以 自 快 弃 信 于 诸 侯 失 天 下 之 援 不 如 与 之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对齐桓公的劝告,表现了管仲的胆小,从侧面点明了曹沫,不怕对方反悔的原因。

B.曹沫劫持齐桓公迫使其归还侵地,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勇敢。

C.“乃许尽归”表现了齐桓公的恐惧和外强中干的性格。

D.齐桓公最终践行诺言,归还侵地,显示了古人对信义的尊重。

 

查看答案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乡人曰/门人弟子填

B.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辍耕垄上

C.望其旗/所向披

D.肉食鄙/中峨冠而多髯为东坡

2.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之时。(用原文填空)

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