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大脑总质量只占人体体重的2%,却消耗了人体大约25%的氧气,如果将人看做是一个完整的机体,心脏可看做是主要为大脑供氧的动力系统,大脑无疑是人体最重要的一个器官。
②每一个经历过背书的人都为自己的大脑内存着急过,觉得大脑内存实在太小,连储存几本电子书的空间都没有,更别说把绝大部分资料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
③经过查询资料发现,人大脑内存其实大得惊人。
④使用不同的模型测算出的大脑内存是不一样的,《大脑与思维》上的一篇文章表明人的大脑内存大约是1TB,是个非常庞大的存储空间,远比我们想象的几兆要大得多,那么为什么我们储存资料时不如电脑准确丰富呢,这与大脑的记忆方式有关。
⑤大脑记忆与计算机储存原理不同。人脑将各种信息都转化为不同强度的生物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脑细胞通过接收不同强度的刺激将信息记录下来,而计算机将所有的信息都转化为0101等二进制信号在特定的地址储存起来,需要输出信息时再找到原来的储存地址准确地将信息调用出来。
⑥为什么人脑无法形成长久、准确的记忆?不同于电脑的是人脑的可塑性更强,处理信息更灵活,记忆的信息也更容易被改变,这对于记忆反而是个缺点,脑细胞接受信号刺激没有像电脑那样有序,有的细胞会多次受到刺激(干扰),因而先前存储的生物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就有可能丢失,过一段时间就无法被再次调用,这就是所说的短期记忆。
⑦大脑更重要的功能在于处理信息。其实大脑的主要作用并非存储器,而是信息处理器,大脑神经元之间联系复杂,《Nature》也曾发文称分析小鼠大脑的13个神经元的结构,就用了1TB的数据。计算机的所有输入条件都是人工事先假设好的,而人脑即使接受到陌生的信号刺激,也可以正确地输出信息,不会出现“死机”现象。可喜的是,人可以通过后天刻意锻炼来激发记忆潜能。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大脑内存大约是1TB,是个非常庞大的存储空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B.人们觉得大脑内存实在太小,连存储几本电子书的空间都没有,更别说把绝大部分资料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
C.与电脑相比,人脑的可塑性更强,处理信息更灵活,记忆的信息也更容易被改变。
D.大脑总质量占人体体重的2%,却消耗了人体25%的氧气。
2.本文主要说明________。
3.人的大脑内存大得惊人,可是为什么人脑储存资料时不如电脑准确丰富长久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以下是某校“本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阅读下面的图表,然后回答问题。
本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选书的信息渠道 | 认同率 | 所读书的内容 | 认同率 |
自己逛书店、图书馆 | 68% | 时事政治 | 17.4% |
老师、朋友推荐 | 12.1% | 文学历史 | 15% |
媒体广告、书评 | 17.7% | 娱乐休闲 | 32.5% |
家长要求 | 2.2% | 武侠言情 | 35.1% |
(注)认同率均指认同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1)阅读表格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根据上表“所读书的内容”向同学们提出你合理化建议。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补全对话。
葛娟是个诚实而优秀的中学生,有一次她到某超市购物,保安怀疑她偷东西,要搜身。为化解尴尬又要拒绝搜身的无理要求,你会怎么应答呢?你心目中知错能改的保安会怎么应对?
保安:孩子,你是不是拿了超市的东西藏在口袋?我要搜身检查。
葛娟:①________。
保安:②________。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赏读下边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按原文默写。
①同窗三年的同学分别在即,我们可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美好的祝愿。
②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以“________,________”一联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阐释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③“诗魔”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写花草来展现早春美景,表达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④《庄子·知北游》有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慨叹时间悄然流逝,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有过类似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山的北面。
B.“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陋室铭》《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等五篇文言文标题中的“铭”“记”“说”“序”“表”都属于古代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