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结合文章,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
(3)念无与为乐者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抒发的感情有所不同,请谈谈《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不录用
①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着游戏里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②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
③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改。”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④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
⑤“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班主任断然拒绝。
⑥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他心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
⑦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撒网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⑧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又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
⑨但父亲却真办到了。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同意让他插班旁听了。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子不孝。”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⑩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⑪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他毫无兴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孩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停顿了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
⑫一切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起飞,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无可救药。”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实现了诺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他恭敬地敬了父亲一杯,又敬了母亲一杯,然后父亲为他斟满第三杯,说:“孩子,这杯你该敬敬当年的那个班主任。”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回忆起三件事。
⑬那天,父亲跟班主任去办理相关手续。班主任悄悄告诉他:“老大哥,学校那晚查到了您儿子又去上网,因屡教不改,要强行开除他。我做得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动,真真地戒掉网瘾。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动休学的名义上报校方,可以为他保留学籍。”父亲似懂非懂,但隐隐约约感到,儿子还有希望。
⑭几天后,父亲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镇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父亲连连道谢,班主任又嘱咐:“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处。”父亲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后来,班主任来到家里。“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父亲感激涕零,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习资料。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呢,就让他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⑮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选自《辽宁青年》,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主任是个有爱心和责任心,工作耐心细致,对沉迷网络的学生不放弃的好老师。
B.文章第⑫段“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的“一句话、三件事”突然揭晓“永不录用”背后的真相,成功地实现了故事情节的突转,使故事波澜起伏。
C.文中写到“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可见主人公得知班主任为了挽救自己而煞费苦心,被深深打动,同时也为自己对班主任的误解而感到内疚。
D.文章结尾写到:“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含蓄地表达了主人公没有感恩之心,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
3.本文⑬⑭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结合全文说说其起作用。
4.你如何看待文中班主任的教育方法?结合文章、链接材料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为人师者,他们的严厉是一种对工作的负责和对学生的爱。在老师的心中,每个学生都是等待雕琢的玉石,而老师的严厉就是用来雕琢的刻刀。每一件玉石在成为旷世名作时,或多或少的都会带有一些细小的瑕疵,而老师的严厉就是剔除瑕疵的最好刻刀。老师的严厉成就了学生的成长,也是他们爱学生的独特方式。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老舍先生
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莳弄的。(A)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老舍先生爱喝茶,喝得很勤,而且很酽。他曾告诉我,到莫斯科去开会,旅馆里倒是为他特备了一只暖壶。可是他沏了茶,刚喝了几口,一转眼,服务员就给倒了。“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是一天到晚喝茶的!”
③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
④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生谈这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是哪一句我忘记了),要求画卷心的芭蕉。(B)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老舍先生谈起过,有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老人说:“没有!”后来由他的学生再三说服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他是木匠出身,他的画案有他自制的“消息”),外面裹着好几层报纸,写着四个大字:“此是废纸。”打开一看,都是惊人的杰作——就是后来纪录片里所拍摄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有删改)
1.选文中,汪曾祺先生回忆了老舍先生的一些生活小事,请简要概括。
(1)老舍先生喜欢种花赏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舍先生喜欢收藏精品画。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任选文中一处划线句进行赏析。
我选_____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是为老舍先生作传,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齐白石老人?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综合性实践。
(1)阅读下面通讯,请为其拟写标题。
淇河晨报讯 10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公布,我市的靳月英老人入围。
“中国好人榜”评选活动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办承办。活动将候选人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老”5个类别进行集中宣传展示,靳月英在“助人为乐”类别。
今年96岁高龄的靳月英,是淇县黄洞乡鱼泉村的一位老党员、老楷模、老烈属,先后被授予“全国拥军模范”“全国绿化先进人物”“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几十年来,她上山摘酸枣、挖药材、割草,甚至卖掉棺材换来“爱心款”,为部队捐赠慰问品1万多份,价值10多万元。此外,她还出资帮村里修路、接济乡邻生活、捐资助学等。61岁退休后,她带领儿孙,用35年时间在村周围的荒山上种树20多万棵,爬遍8架山19面坡,开发出110多公顷山地,栽种了21万株绿化树和2.2万株经济林木。淇县县委、县政府命名这片树林为“八一拥军纪念林”。
(2)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请简要介绍该活动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寓意。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本书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本书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C.作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东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2)《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____,他在书中写到“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其中的“大迁移”是指____。
古诗文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5)《渡荆门送别》中描写平原广阔景象、极具动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6)刘桢《赠从弟》中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凌霜傲雪的美好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