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西游记》中前后有三次孙悟空与唐僧师徒反目、各...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西游记》中前后有三次孙悟空与唐僧师徒反目、各奔东西的事件。在这前后发生的三个事件中,孙悟空的应对方法与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通过这些态度的变化分析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思想性格的成长变化。

(2)有人说:“我们不应该把不幸的童年当成自己拒绝成长的借口。”那应该如何对待不幸的童年呢?请结合人物的童年成长经历,任选一个人物,简要分析她(他)最后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

①简·爱(《简·爱》)    ②“小萝卜头”(《红岩》)

 

(1)示例:①第一次事件是路过两界山的时候孙悟空因唐僧责备他不该打死强盗,心生不满,一气之下就丢下师交独自远去;②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时,唐僧误会孙悟空滥杀无辜要赶走悟空,孙悟空一再向唐僧解释,央求留下自己;③第三次是因为悟空又一次打死了强盗,唐僧大怒,要赶走他,这一次悟空没做任何辩驳,立刻去找观音菩萨寻求解决策略。④从中可以看到,孙悟空在整个取经的道路上,性格从不知天高地厚,毛躁冲动,渐渐变得重情重义、忍辱负重、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处理问题也越发显得成熟、稳重。(2)①示例:简·爱的童年很不幸,父母早亡,被寄养在姑妈家,但是骄横的表哥总是欺负她,冷酷舅母总是打击她,后来去了洛伍德学校也受到不公平待遇。面对这样不幸的童年,简·爱没有选择自暴自弃,而是坚强面对,生活的艰辛成为她心灵强大的催化剂,她最后成为一位自尊自主、意志坚强、敢于追求自由平等,人格独立的女性。②示例:“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他的童年很不幸,八个月的时候就被关进监狱,备受折磨,长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监狱的难友称他为“小萝卜头”。而对不幸的童年,他毫不气馁,拜狱中的囚犯为师,积极求学,刻苦学习,勇敢投身于监狱中地下党的革命斗争工作,与敌人展开机智而又坚决的斗争,最终成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理解。 《西游记》中前后有三次孙悟空与唐僧师徒反目、各奔东西的事件: 第一次是在《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彼时唐僧才刚收孙悟空为徒弟,两人借宿在小时候见过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的陈姓老人家,次日早晨,遇到六个拦路强盗,孙悟空将他们一个个尽皆打死。唐僧十分恼怒,就教训孙悟空“出家人慈悲为怀,‘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说孙悟空“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之难。今既入沙门,若还像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孙悟空一生受不得人气,见唐三藏絮絮叨叨,发火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我回去便了!”。 第二次是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也就是经典的三打白骨精情节,尸魔白骨夫人分别化身为村姑、老妇、老者一家三口迷惑唐僧,皆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怪孙悟空一连打死三人,赶孙悟空离去,还写下贬书称再不要孙悟空做徒弟,如若再相见,就堕入阿鼻地狱!尽管孙悟空一再解释,请求不赶走他,但唐僧仍然坚持己见。 第三次是在《西游记》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师徒四人路遇强盗,孙悟空打死强盗头子,结果夜宿人家正是其中一强盗家,半夜逃而未遂,被强盗追上,结果都死在了孙悟空的棍棒下。唐僧再次赶孙悟空走,孙悟空经受不住紧箍咒再次离去。此次孙悟空直接去了南海找了观音菩萨,解决问题。 根据孙悟空被赶走时的表现:第一次是发火冲动离去;第二次向唐僧解释缘由,请求不要赶他走;第三次他直接去找观音菩萨帮忙。从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已经从一开始的不管不顾、冲动易怒,不顾师徒情义,渐渐变得敢担当、有责任感,重视师徒情义,在处理事情时也开始变得成熟稳重。 (2)本题考查对名著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①《简·爱》中对于简·爱童年的描述是在第一至三章。简·爱的童年生活是苦难的。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倍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最终简·爱被送进了洛伍德学校。在洛伍德学校,简·爱遭遇了挨饿受冻,被侮辱,失去朋友的经历。在童年时光,她没有因为没得到该有的关爱,就自暴自弃,而是即便难过的事这么多,她也继续倔强、顽强、好好地活着。最终成长为了一个性格坚强刚烈,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的伟大女性。 ②《红岩》中的“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他的父母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他也被带进了监狱。宋振中从小跟着母亲徐林侠在女牢中长大,一直到四五岁还没有见过关在男牢中的父亲。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提出让他出去上学,特务们怕暴露他们的罪行,硬是不让,经过多次斗争,才同意由同监狱的政治犯黄显声将军教“小萝卜头”念书。“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也很懂礼貌,非常尊敬老师。监狱生活使“小萝卜头”懂得了许多道理,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精神都留给他深刻的印象,使他从小就知道谁是坏人,谁是好人。他渴望自由,决心做像父母那样的革命者,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而努力奋斗。他年龄虽小,却尽自己所能,自觉主动地在地下党的教育和帮助下,做了许多成年革命者不能做的工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中借用典故,于一问一答之间表达对苟且偷安的当权者的讽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临绝顶俯瞰茫茫众生,总是能让人胸怀开阔,精神振奋,从而有所顿悟。王安石登高而望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的慨叹,揭示出“站得高方能看得远”的哲理;而杜甫登上东岳之巅,则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来表达自己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是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过去在端午节,有很多传统的庆祝仪式,如兰汤洗浴、桂系艾蒿、菖蒲、扔灾、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这里面       着很多文化及精神内容。

但是发展到今天,人们能够想起的大概就只有吃棕子和赛龙舟两项了,而城市里的人,只剩下吃个粽子而已。端午节很多传统习俗活动正在被逐渐         ,有的似乎已经消逝了,致使端午节逐渐失去了传统文化的韵味,着实令人遗憾和惋惜。

(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致使人们淡化了传统节日繁杂的礼节和仪式,还有浓厚的商业色彩也冲淡了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有传统意味的活动太少;商家的炒作使粽子成一种仅供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赠品,节日文化被过分得____________。这些都导致了传统节日文化韵味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不但是端午,大多数人对腊八、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的认知也还停留在“吃”文化上。物质的丰富与节日文化内涵的传承本不应矛盾,可现实的表现却让传统节日这一“精神坐标”的传承渐行渐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装载    淡忘    互通有无    商业化

B.承载    淡忘    礼尚往来    商业化

C.承载    遗忘    礼尚往来    庸俗化

D.装载    遗忘    互通有无    庸俗化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什么在信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端午节的文化韵味却越来越少呢?

B.在信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端午节的文化韵味却越来越少。

C.现在看来,越是在信息发达的社会,端午节的文化韵味越少。

D.在信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端午节的文化韵味难道不是越来越少了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除了端午,大多数人对腊八、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的认知也仅停留在“吃”文化上。

B.不但是端午,大多数人对腊八、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的认知尚且停留在“吃”文化上。

C.不仅是端午,大多数人对腊八、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的认知也还停留在“吃”文化上。

D.不仅是端午,大多数人对腊八、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的认知也仅停留在“吃”文化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通“垄”,田埂。③蹊田:践踏田地。④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⑤执策:“策”通“册”,拿着书。⑥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狞:凶恶。⑧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⑨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⑩被:通“披”,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牛陇上________

(2)亡________

(3)或牵牛来蹊田________

(4)门人冕如事性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父怒,挞 B.执策映长明灯读

C.安阳韩性闻而异 D.,母思还故里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4.选文第一段写了王冕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5.王冕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画家、诗人,王冕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权吕蒙曰________

②蒙以军中多务________

往事耳________

④自以为大有所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卿言多务,孰若孤。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5.本文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2020年“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期待你我”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到这次活动中来,并完成以下任务。

(1)(续写标语)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活动,班长负责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标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很多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标语:读好书一时快乐,       

(2)(仿写表达)谈到读书的作用时,大家各抒己见,请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写一句话,表达你对读书作用的认识。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书,让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读书,        ;读书,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3)(介绍漫画)下图是一幅名为《埋葬书籍》的漫画,请写出画面内容及含义。

(4)(探讨读书)请你任选一位学生的发言,提一条读书建议。(字数不超过60字,注意语言得体)

甲同学:面对茫茫书海眼花缭乱,心里够烦的,不想去读。

乙同学:现在太忙,做习题上补习班都来不及,没时间读。

丙同学:我读过很多书,但是读过就忘,找不到好方法读。

    同学。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