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工业的发展,地球的环境日益恶化,人类世界制造的垃圾污染了河流和海洋,大量的动植物面临灭顶之灾,生物链的崩塌带来更加严重的生态灾难,不知名的疾病在人群中迅速传播。由于人类捕食野生动物造成原本存在于动物身上的某种病毒传染到人身上并发生变异,造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
假如你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要在电视上发表一场名为《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电视演讲。请你发挥想象力,以演讲者的身份完成这篇演讲稿的写作。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按要求作文
魏文帝曹丕曾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中国古代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一生孜孜不倦地著书立说,创作出无数名垂千古的优秀文学作品。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中华文化才得以流传千古,辉煌灿烂,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瑰宝。
请你任选一位古代作家,将“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意蕴丰富,做到了写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请分析此句中的景、事、情。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是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转折变化的关键句,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A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逐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至道,弗学/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B.不知其善也/王日:“善。”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夫学须静也
D.故曰:教学相长也/而或长烟一空
2.把语段(一)(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非 学 无 以 广 才,非 志 无 以 成 学。
4.语段(一)中画波浪线的A、B两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5.请依据语段(一)(二)的内容,简述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哪些要素。
阅读非连续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除了医药研发创新,诸多科技手段对疫情防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 疫情发生后,大家都普遍关心自己是否有与确诊或疑似人员同乘一个航班、一列火车、一个大巴的经历,以及自己是不是密切接触者,也就是疫情传播链条中的“B”角色,政府部门管理者也急需准确、全面的掌握密切接触者信息,进而实现精准防控。
我国快速开发出“密切接触者测量仪”,用微信扫描其二维码即可进行查询。“密切接触者测量仪”可以发挥大数据融合分析的优势,在海量数据中辨识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测量仪”具有数据精准和保护隐私的特点,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平台获得了国家卫健委、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集团公司和民航局等多方数据资源支持,保证了数据来源的权成性,为准确的查询结果奠定了基础。同时,该平台根据国际通用定义的密切接触者模型,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和推理,可最大范围找出与确诊和疑似病例共同乘坐交通工具的密切接触人员,并汇聚得到“出行方式全覆盖、潜伏时间全包含”的密切接触人群名单,同时对这份名单进行每日更新,保证查询结果的准确性。平台严格执行国家网信办发布的《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全面加强数据管控,其数据采集、存储、管理、使用等全流程,都是在中国电科云平台上处理完成。同时,“密切接触者测量仪”所有查询数据全部经过不可逆加密处理,以密文形式进行存储和比对,数据加工做到安全可控、流程合规,实现流程作业、席位生产,公众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密切接触者测量仪使用说明
材料二5G远程医疗技术在此次抗击疫情中频频亮相,缓解医疗资源紧张态势。5G网络搭建是实现远程会诊的基础,医疗行业的视频会议系统需要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以及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在远程会诊中,对视频图像的质量要求更高。在远程医疗服务中,清晰、实时是非常重要的。5G网络具有速度快、频谱宽、低时延的特点,凭借这些优势在远程医疗中可提高信息交互的速度。通过视频传感器采集现场视频,医生可以看到高清晰度视频画面,结合症状和生命体征,远程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通过提供诊断结果,制定治疗计划,指导患者后期康复。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医护人员不必频繁进出“污染区”,不用进入病房就可以清楚地检查病人的病情和各项体征,并可以随时召集各方专家进行会诊,最大程度减少了直接接触,降低了交叉传染风险,大大提高了诊治效率。
材料三 消毒机器人以轮式(室内用)和履带式(室外用)机器人底盘为载体,利用机器人的喷雾系统将消毒液雾化并快速在指定区城无接触消毒。轮式(室内)消毒机器人行驶速度可达到3km/h,喷雾炮射程3~5米,载药量达13L,每小时消杀5000平方米;履带式(室外)机器人则可实现500米远程操控,行驶速度达到6km/h,喷雾炮射程5米以上,载药量可达25L,每小时可消杀10000平米以上。使用消毒机器人进行消杀工作,不仅作业安全,而且效率高,大幅降低了防疫人员的工作强度。
高精度红外镜头可对视域内多人快速体温检测筛查。这些红外镜头采用8~12微米、具有高透过率的红外硫系玻璃作为镜片,由于无热化定焦,可以快速和精确地测量人体温度,测温范围-20℃~+120℃,测温精度±0.3℃。经过红外镜头配套的非制冷型人体快速精准筛查红外热像仪,可以对视域内多个人员进行快速体温检测与筛查,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根据《科学日报》《大众科学》等期刊资料编辑)
1.小明一家三口乘坐了G1848次武汉至商丘的火车,小明将使用“密切接触者测量仪”平台,检测家人们是否是密切接触者。请你按照文中图示,写出操作步骤。
2.经过“密切接触者测量仪”查询,小明一家为疑似人员,需要进行隔离观察。医院准备为他们进行专家远程会诊,小明的爸爸却担心专家远程会诊的准确性。你认为小明爸爸的担心有必要吗?请结合材料做出判断,并介绍其工作原理。
3.小明在隔离期间,发现智能机器人和高精度红外镜头智能抗疫的神器,他想推荐其中一个给学校使用。如果你是小明,会推荐哪一个?为什么?
4.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新兴信息技术为疫情防控提供论了技术保障。
B.三则材料分别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密切接触者测量仪”“5G远程医疗”“消毒机器人、高精度红外镜头”的特点。
C.文中“密切接触者测量仪”“5G远程医疗”“消毒机器人”“高精度红外镜头”的共同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保安全。
D.“密切接触者测量仪”完成数据采集、存储、管理、使用等数据全流程,数据加工做到安全可控、流程合规,可防个人信息泄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十四双红棉鞋
①这几年,我在本地区的一个边远海岛小学支教,已近三年。学校坐北朝南,只有一座四层教学楼,东面靠山,北面临海,南面有一个小型操场。
②去年冬至后的一天,寒风凛冽,云被刮得翻滚着往东南跑。青灰色的山石更显冷硬,枯衰的草在风中乱舞,几点松树的墨绿还露着一点生机。大家厌憎这寒冷天气,一迭声地抱怨着。忽然,一对七旬老人敲门进来,襄挟着一股寒风。老爷爷手里提着两个袋子,老奶奶紧跟在后面。老奶奶笑眯眯地说,数九寒冬的,学校靠海边,冷,人民教师不容易,她给每位老师做了一双棉鞋。两位老人把棉鞋一一摆到了地上,地上就像开了“鞋子花”,一共十四双,正是全体教师的人数。
③我们一时间怔住了,不知如何是好。
④这个海岛学校,全校只有一百多名学生,我们在那里支教,很有点儿与世隔绝的味道。教室外,二三十米处就是大海。春夏两季碧海蓝天,小孤山忽隐忽现,帆船儿来回穿梭,浮映在窗口,怎么都看不够。冬季呢,风急浪高,寒气逼人,看一眼就浑身打战,大家开玩笑说“冬天不看海,看海吓破胆”。教室没有供暖设备,冷气从脚下冒上来,下课要焐暖手才好改作业。气温零下好多度的时候,身体弱的教师,就会受凉感冒或冻坏肚子,好在本地的孩子都适应了寒冷气候。
⑤老爷爷说,棉鞋是老太婆做的,他是专门负责提鞋的,说得大家都笑起来。他接着又说,为了这百十个小孩,老师们风里来雨里去,老太婆一直记挂在心上,在家常常念叨。校长闻声来了.她看到两位老人大冷天来看望大家,非常过意不去,推辞着不收。爷爷幽幽说道,老奶奶得病七八年了,至今还没治好,大家就成全地的心意吧!我们的表情凝重起来,校长也不再固执了。
⑥大家迟疑着,各自上前拿了一双,一迭声地夸鞋好看,赞奶奶心灵手巧。棉鞋的花色真多,紫红,橘红,棕红,朱红……每一种都离不开暖乎乎的红。张老师递给我一双朱红色的棉鞋,我托起来仔细端详着,发现鞋面是用细毛线钩织的,正中排列着一朵朵小红花,像一颗颗爱心,四周环绕着一道道斜纹,精致又喜气。衬里是细软的红色拉绒布,填着柔软厚实的丝棉。鞋底红、白、黑三色相间,暖和又好看。难得的是,鞋面的毛线绳是配上各色金线钩织的,看上去像无数颗小星星在闪烁。奶奶真是太用心了。
⑦我捧起鞋,脚小心地伸进去,轻轻走上几步,让鞋子的暖灌满全身。窗外的阳光爬过山头照进来,脚下这一抹火红,和天上的太阳一个颜色,火焰一般消融着酷寒的海岛气候。两位老人头发花白,清瘦的脸上挂着笑容,乐呵呵地看我们试穿棉鞋,眼里堆满了慈爱。码数正好啊,正好……奶奶不停地喃喃着,皱纹像三月的海波,轻盈地荡漾开去……
⑧我想,一个生病的老人,从选料钩织,到做帮上底,要花费多少工夫才能完成?假若做一双鞋需要五天的话,十四双就要两个多月。大概自秋天起,她就不顾老眼昏花,每日坐在海风吹拂的院子里,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针一线……终于做好了一双,她细心地用红线串起来。那种满足和快乐,让她忘了身上的病痛。
⑨校长觉得老人带病给我们做鞋,这份情太重了,想要请人采访报道一下。奶奶连连摆手摇头,坚决不同意,她说只要我们的脚暖和就行了,她做鞋是自愿的,如果那样就伤她的心了。说着,眼圈都红了。
⑩大家又一次怔住了,不知如何是好。
⑪也许,她觉得她做这些事,就像为家里织渔网,给孙女做饭一样平常。校长只好作罢了,于是请两位老人家和我们合个影,没想到他们也不愿意。校长解释说就是留个纪念而已,没有别的意思,说了好几次,老人才同意。
⑫没有人暗示,老师们自发地把鞋摆成了一个弧形,大家站在弧形后面,就像站在一道艳丽的彩虹里,更像是对着十四双棉鞋致敬……女教师围着奶奶,男教师靠着爷爷,没有人忸怩作态,大家笑得很开心,两位老人也笑了。我不小心触碰到了奶奶的手——那像沙砾一样粗糙的手,想起她用这双划船桨、拉渔网的手,敲海蛎、晒虾皮的手,带着病痛捏起了细针……泪突然就涌上了眼眶,怕她看见,我又使劲“咽”了回去,夸张地傻笑着……
⑬两位老人怕耽误学校上课,很快向我们告别了,校长将他们送到了操场外。海风吹起了老人的白发,吹起了奶奶的围巾,我们默默祝福他们。
1.文章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叙述故事,请分别概括实写和虚写的内容,并简要分析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2.大家两次怔住的原因是什么?这两个句子在文中独立成段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3.文章多次描写海边的环境,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1)寒风凛冽,云被刮得翻滚着往东南跑。青灰色的山石更显冷硬,枯衰的草在风中乱舞,几点松树的墨绿还露着一点生机。
(2)窗外的阳光爬过山头照进来,脚下这一抹火红,和天上的太阳一个颜色,火焰一般消融着酷寒的海岛气候。
4.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