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报秋 文/宗璞 ①似乎刚过完了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报秋

文/宗璞

①似乎刚过完了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的怎么得了!

②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开放都在晚间,一朵能持续开一昼夜。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③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④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⑤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⑦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⑧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⑨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诵,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⑩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⑪那第一朵出现已一周,凋谢了。可是别的会一朵朵再接上来。圆鼓鼓的花苞,盛开了的花朵,由一个个柄擎着,在绿波上漂浮。

1.第①自然段中写看到玉簪花开,“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联系全文说说“惊”和“怅然”的原因。

2.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2)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

3.第⑥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4.有人认为文章的题目改为“玉簪花”更好,你的意见呢?请简述理由。

 

1.“惊”的是没几天便是立秋,“怅然”的是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 2.(1)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玉簪花开放时美艳娇羞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之情。(2)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玉簪花在绿叶衬托下好似白帆荡漾的情态,突出作者对玉簪花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赞美。 3.对比。写出了玉簪花香气的与众不同,突出玉簪花的香气可以让人警醒的作用。 4.不能改。因为“报秋”这个题目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阅读兴趣。文章不仅是为了介绍玉簪花,更为重要的是由花及人,告诉人们面对现实,抓住现在,不要虚度年华(意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筛选。认真阅读文章,根据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从文中可以找到我吃惊是因为“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⑦段“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可知怅然是因为秋天到了,提炼“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 2.(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望”对玉簪花赋予人的动作,运用拟人的修辞,联系上文“开放都在晚间,一朵能持续开一昼夜。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可知这句话描写玉簪花开放的样子。情感层面,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之情。 (2)“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比喻修辞手法,将白色玉簪花在绿叶衬托下的样子比作“绿波上的白帆”,形象地写出此时白玉簪花的情态,表现它顽强的生命力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表达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阅读第6段可知,作者先写丁香的幽香,桂花的甜香,荷花的清香,再写“玉簪花的香比较强”,将玉簪花的香与其它花香对比,突出玉簪花的香与众不同。“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突出了玉簪花香还有对人的警醒作用。 4.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作用。先表态,不能改。结合内容分析原因。由第6段“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可知,作者把玉簪花作为报秋的使者来写,表达了对玉簪花的赞美之情;本文通过记叙“我”看到玉簪花开,想到秋天到了,冬天也就不远,而自己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因此而感伤,但是兄长的诗“领取而今现在”让“我”领悟到我们应该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面对现实的人生,由花及人。一般都说“报春”,本文“报秋”的说法容易让人产生疑问和联想。所以不能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雪人

文/肖复兴

今年冬天下了场大雪。雪一下子堆得老厚,白皑皑的,路上像铺了一层绒绒的地毯,这真是这个城市难得见到的美景。

那天清早,我看见路旁一家小餐馆前堆起了一个雪人,是在这家餐馆打工的几个外地年轻人冒着严寒堆起来的,他们冻得满脸通红却堆得兴致勃勃。雪人挺漂亮,胡萝卜插成的鼻子,彩纸做成的眼睛,用花花绿绿的挂历叠成的蓓蕾帽,手臂里还夹着一根长长的树枝,枝头上挂着几个彩色的气球和几片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子……雪人融入了几个外地年轻人尽情的想象,是冬天和他们彼此赠予的最好的礼物了。那时,天上的雪花正在飘飘洒洒,街头一片冰清玉洁,宛若童话的世界。那个漂亮的雪人仿佛活了一样,在这飘飞的雪花中轻盈地舞动……

这个漂亮的雪人引来了不少过往行人的注目——它确实堆得挺别致可爱的。有的人还跳下自行车跑过来看看它,开心地一笑。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在雪小些的时候,许多家长回家拿来照相机,领着孩子和这个漂亮的雪人合影留念。这个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诞生的雪人,给这条街增添了不少的欢乐。

雪停之后,因为气温依然出奇地冷,雪许多天不化。缺少了雪花的陪伴,这个漂亮的雪人显得有些寂寞。人们渐渐失去开始见到它时的兴致,走过它的身边,连看都不看它一眼,它便显得越发孤零零。因为缺乏飘落的雪花的装点,又因为来来往往汽车排放的废气和附近工厂烟囱冒出的烟尘的污染,仅仅几天,雪人就变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个受冷遇又受气的灰姑娘了。

接着,没过两天,雪人手臂中夹着的枝条上的气球破了,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被人随手扯下来扔在一旁;然后,雪人的胡萝卜鼻子被拔下来狠狠地插在肚子上,漂亮的蓓蕾帽被撕成碎片撒满一地;雪人已经无可奈何地残疾,但还有人不放过它,路过它的身旁的时候,狠狠地朝它的身上踩几脚,雪块坍塌下来,雪人的头、胳膊……随着就掉落在地上。雪人再不是雪人,成了一堆脏兮兮的垃圾了。

一个漂亮可爱的雪人,就这样在人们的手中被创造、被破坏了。

让我多少感到痛心的是破坏它的人大多是可爱的孩子。我亲眼看见好几个孩子路过它的身旁,毫无缘由地踩它,把它当成靶子,拿雪块、石头砸它。而这些孩子里有不少恰恰在前几天还围绕在它身旁,欢乐地打雪仗,或者脸上绽开酒窝和它合影留念。

我更无法理解的是参与破坏的还有当初创造它的人们。小餐馆里的那几个外地年轻人出来倒脏水就那样毫无顾忌地倒在雪人身上,尤其当雪人坍塌,剩下的半拉身子更成为他们倒脏水倒污物的垃圾桶了。

看来,雪人最好的命运,是在雪天里诞生,然后立刻消融在雪后的阳光下,消融得没有一点影子。这样,它只会看见我们人类欢乐的前一半,不会看我们随心所欲破坏的后一半。(原文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年轻人的表现

雪停前

雪停后

行为

创造雪人

(1)_________雪人

情感

(2)_________雪人

(3)_________雪人

 

 

 

2.文中划线句“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中,“溅”能换成“飘”吗?为什么?

3.“漂亮的雪人”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有什么好处?

4.联系文章,说说雪人的命运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

刚跨入中学大门,一切都是新的,你们也肯定认识了不少新同学,结交了新朋友。当然也会有新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以“交友”为主题完成下列任务。

(1)了解朋友称谓。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有所不同。请根据不同的朋友关系,选择正确的对应顺序(    )

布衣之交  莫逆之交  君子之交  竹马之交

①彼此情投意合的朋友  ②幼年就相交的朋友  ③指普通百姓相交  ④看上去很平淡,重在道义的朋友

A.②④①③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2)与名人为友。请从你读过的名著中挑选一位做朋友,仿照示例,写出理由,不超过50字。

示例:曹操,我心中的英雄。《三国演义》中,尽管他多疑妒杀了杨修,但我却敬佩他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才略。

(3)交友启示。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古人结交朋友的事迹,说说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材料一: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材料二: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夕节是中国七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日文化源远流长。请写出与七夕节有关的两句连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根据你对《西游记》的阅读,简述美猴王炼成“火眼金睛”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一些作品记录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又如《 ② 》中的

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B.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