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观沧海》《龟虽寿》都是他的作品。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咏雪》出自其中。
D.这学期我们学了一些近现代文人的作品,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郑振铎的《猫》。
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B.我们要认真宣传新的《中学生守则》,防止中学生不做坏事。
C.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反映学校生活的电视剧。
D.本周我市治安状况良好,犯罪率较上周下降了一倍。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B.这人迹罕至的丛林,就是鸟儿的天堂。
C.富有创新精神的人都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原来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选出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烘托 hōnɡ 慈善 cí 铃铛 línɡ 咄咄逼人 duō
B.静谧 mì 央求 yānɡ 姊妹 zhǐ 截然不同jié
C.哺乳 bǔ 热忱 chén 微薄 bó 见义思迁 yì
D.晕炫 xuàn 愚蠢 yú 温驯 xùn 随声附和 h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语言真奇妙!细加品味你会发现,即便是生活中的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说话的语境、方式不同,表达的意思、效果也不同,让你产生的心理感受也会不同。
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补全文题,写—篇文章。
文题:那句话,说得有点 。
备选词语:深意、味道、智慧、艺术、委婉、大胆、暖心、扎心、离谱、冒昧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蔷薇几度花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⑪“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⑫“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⑬“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⑭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照,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复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
1.第⑥段中加点的“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
2.从不同角度品析以下两个句子。
⑴“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表情平淡,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从人物描写角度品析)
⑵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从修辞角度品析)
3.第⑤段属于记叙顺序中的哪一种,有什么作用?
4.文章主要写的是卖灶糖的老人,却以“蔷薇几度花”为题,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