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黄鹤楼》,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前两联,从神话传说落笔,通过写_______、白云悠悠,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2.画线句描绘了诗人登楼所望之明丽景象。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3.下列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默写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杜牧《赤壁》)
(2)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颐和园景明楼
颐和园的西堤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说起西湖,你能想到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沿西堤行走,从柳桥去往练桥,你会经过“景明楼”。看到这座楼,你一定会想起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写到的“至若春和景明,______”。
学校开展“相约云端,开启生活新方式”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本次活动的一段引言。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借助线上技术,“云生活”在这个春天悄然走进千家万户(甲)线下课堂变身“云课堂”,我们在线上与知识“亲密接触”;精心策划的“云展览”,让文化盛事触屏可赏;居家在线“云旅游”,让我们足不出户拥有诗和远方(乙)丰富多彩的“云生活”已 ① (溶/融)入我们的日常。同学们,未来 ② (以/已)来,让我们相约云端,开启生活新方式。
(1)依次在横线①②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①融 ②以 B.①溶 ②以
C.①融 ②已 D.①溶 ②已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
A.(甲)冒号 (乙)逗号 B.(甲)句号 (乙)省略号
C.(甲)句号 (乙)逗号 D.(甲)冒号 (乙)省略号
2.语文老师带领大家通过“云课堂”开展学习活动。结合语境,完成后面小题
(1)名著专题复习课上,大家在空中讨论室交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的阅读感受。这三篇文章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
(2)书法专题复习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欣赏关于历代名篇的书法作品。对下面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钱坫书 《醉翁亭记》(局部) 苏轼书
《陋室铭》 赵孟頫书
《岳阳楼记》(局部) 祝允明书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字体属于篆书,线条匀称,开阔舒展。
B.《醉翁亭记》的字体属于隶书,蚕头雁尾,刚健峻拔。
C.《陋室铭》的字体属于行书,字形宽扁,稳重遒劲。
D.《岳阳楼记》的字体属于草书,笔势牵连,自由奔放。
(3)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上,同学们针对“冠”字展开了讨论。阅读大家的发言(见下图),请你作出判断。
依据发言,可以判断“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的“冠”读作①______,“既加冠”的“冠”读作②_____。
3.老师和同学们相约参观“永远的东方红——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云展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荒漠戈壁发射成功,一曲嘹亮的《东方红》响彻寰宇。今年4月24日,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暨“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之际,“永远的东方红——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云展览在国家博物馆云展厅开幕。
“永远的东方红”云展览紧扣“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活动主题,分为“太空奏响东方红”“五十年砥砺前行”“精神的力量”“航天强国立新功”四个单元。云展览通过文字、图片、音频等数字资源,展出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嫦娥”系列航天珍贵物证近50件套,涵盖手稿、任务书、名单、邮票、模拟器、航天服等诸多品类。 。
(1)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
(甲)这些珍贵的物证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时刻和巨大成就,阐释了建设者艰苦奋斗的精神。
(乙)为了阐释不断传承发展的航天精神,这些珍贵的物证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丙)这些珍贵的物证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阐释了不断传承发展的航天精神。
(2)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
A.这台手摇计算机格外引人入胜,它似乎让我看到了邓稼先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埋头计算的日日夜夜。
B.借助AR技术,我仿佛身临其境,回到了东方红一号”发射的那一刻,耳边传来地动山摇的轰鸣声。
C.五十年过去了,“东方红一号”依然在遥远的太空守望着你我,灯塔般照亮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征途。
D.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代代相传的航天精神,鼓舞着我们中华儿女,向着星辰大海进发!
(3)下面是一位同学观看本次云展览后在直播间写下的一句留言。请你依据本次参观活动补写一句话,与其构成一副对联。
上联:烈焰腾空,东方红直指天宇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二:
2月10日起,在武汉多家医院,出现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它们灵活地穿梭在医院的隔离区,担负起为医护人员与患者送餐、送药、测温等工作。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工作被智能机器人所替代。假如你也有一位智能机器人朋友,你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请你展开想象,自拟题目,写一写你与智能机器人朋友的故事以及它带给你的思考。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目一:
回望自己的人生经历,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信心倍增;总有一种人格让我们不断反思……正是这些闪光之处,将我们的希望点亮。
请将“ 点亮希望”横线处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阅读《做人须“勇改”》,完成小题。
做人须“勇改”
凌焕新
①清代袁枚写过《续诗品·勇改》一文,认为诗歌有弊病,就当勇于改正,“知一重非,进一重境”。其实, 。
②有人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白居易的诗歌脍炙人口,其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人生在世,不可能“一气呵成”“一字不改”。追求完美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但正如哲人所言,“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正因此,一个“改”字十分可贵。“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吾日三省吾“过”,有利于减少谬误,校准人生的航向。
③春秋时的晏子德才无双,被司马迁称为“不辱使命,雄辩四方”。晏子曾把自己喻为一根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想成为有用的器具,就必须用斧子劈、刀子削、刨子刨、锯子锯。此言不仅说明“人非圣贤”,更道出了改过之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做人如果看不到自身的“脏、乱、差、丑”,或虽看到但不肯“劈、削、刨、锯”,显然难以成就大器、彰显卓越。
④老舍写文章有一个窍门,就是写完之后不断念给人听——“再念、再念、再念”。也有知名作家介绍写作经验说,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旁观,冷静地修改。像这样借力于他人的做法,同样不失为人生改过之灵方。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请别人帮助审视自我,也许更能把自己看个通透。打磨钻石用的是另一颗钻石,人生修为一样离不开他人敲打。当年晏子决意辞退三年不给他挑毛病的幕僚,相比之下,如今有的人对帮自己指出不足的人不谢反恨、恩将仇报,实在糊涂至极。
⑤勇于改正的前提,在于坦承错误。其实,一些人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对自身问题遮遮掩掩,往往源于爱面子。对此,陈云曾提出过“论事不论脸”的原则。他告诫犯错误的同志“不充好汉”,怕丢脸就一定会丢脸,不怕丢脸反倒可能不丢脸。那些翻船落马、身败名裂者,有几人不是因为文过饰非,从而一错再错、小错酿大错,最终把自己逼得无路可走?
⑥做人应“勇改”,但不能妄改。袁枚曾说,自己的诗“改好者固多,改坏者定复不少”。奋进人生路,也面临“改坏”的风险。做人应当谨记崇德向善,跟着蜜蜂去寻找花朵;切忌比下比烂,被苍蝇蚊子引向污浊。叶圣陶讲过,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字一句都不肯随便。做人尤其是从政,应当知畏知戒、守身如玉,一言一行都“不肯随便”。
⑦如此,惟有像作文那样“改、改、改”,人生才能不断地“知一重非,进一重境”。
1.结合全文内容,在文章第①段划横线的地方填写一句能表明作者观点的话。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④两段举白居易和老舍的例子,从写作的角度论述了“修改”的重要性。
B.第③段以“不辱使命,雄辩四方”的晏子为例,论述了改过的意义。
C.第⑤段尖锐地指出要改过,必须不怕丢脸。
D.第⑥段强调了改过不能“妄改”,要谨慎,要崇德向善。
3.文章开头引用了“知一重非,进一重境”这句话,意思是①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②________;结尾再次引用这句话,意在强调③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