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作文 宋仁宗年间.时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的范仲淹被朝延派往西北前线,承...

按要求作文

宋仁宗年间.时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的范仲淹被朝延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镇守西北边疆的重任,在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他写下荡气回肠的《渔家傲·秋思》。

假如你是词中指挥作战的将军或是成守边塞的士兵,请以“转眼又到了秋天,我抬头仰望着……”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 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例文: 沙场随想 转眼又到了秋天,我抬头仰望着…… “大漠狐烟直,长河落日圆”。先来的人也是在此,发出这千古感叹。是啊,无际的荒漠,无尽的狼烟,和那无休止的泪。 边塞,埋下累累白骨,洒遍殷红热血。这曾经令多少英雄驰骋不休,又令多少母亲泪尽屋头的地方。如今已是深秋,风怒号着,翻卷着战旗,鼓动着散出微光的青纱薄帐,也卷残了清寒月光下那呼黑的狼烟,也将将士们唯一的睡意带走了。伴随着发号施令的擂鼓,战士们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无边际的黑夜。 带着一股肃杀之气,一步一步地迈向这荒凉的边塞。一切的一切,与那自小所熟悉的苏杭真是天壤之别--没有水,没有船,更没有桥。有的,只是这无尽的,苍茫的荒野。充耳的,不是家乡的吴侬软语,反之,是令人烦躁的马鸣,风啸,和那雄浑的号角。千层峰峦的重围中,这唯一的城池也随着长烟落日缓缓地紧闭。 轻啜一口浑浊的酒水,不禁回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那儿的温暖阳春,那儿的牛毛细雨……不过,那终究是梦,一个关于家的完美的梦,“匈奴未破,何以为家?”不能将胜利永远地铭在燕然之巅,我又凭什么回到那个所谓的“家”? 不禁苦涩黯然地笑。 窗外,又是那一轮惨白的“明月”,可它“明”吗?它怎知我们这些“无家”之人的苦闷?远方,那夜夜传出的羌笛之声又一次逼近,用它那种哀婉凄凉来骗取这全营早已一文不值的泪水。 这才发现,下霜了。 讷讷地凝望解衣镜中的我,竟已是白发遍首。这还是当年意气风发,誓以身报国的我吗? 天知道! 抬眼望向营中,早该息了灯火的帐篷,却依然明着,虽只有那薄薄的一层毡布,我却不知他们会讨论些什么。战事?为国捐躯?不会那么自命清高。从那闪动的烛焰中,我似乎也能感到那一份同我一样的惆怅,似乎也能听到那听不到的叹息,以及看到那一滴军人脸上永远见不到的,滴在心灵上的泪。 【解析】 本题为材料作文。引导语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欲望。对于作文开头,有明确地限制:以“转眼又到了秋天,我抬头仰望着……”为开头。对于人物的身份有明确的限制:假如你是词中指挥作战的将军或是成守边塞的士兵。对于文体有明确的限制: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写好本文,应对《渔家傲·秋思》的内容与主旨有深入的了解。可以把自己设定为戍守边疆的将军,写将军长期守卫边疆的辛苦操劳、以及壮志未酬的苦闷、对远在万里之外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可以是一名戍守边疆的士兵,可以写士兵长期守卫边疆,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思念家乡的悲痛。写作时,应注意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的运用,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写景时,应紧扣一个“异”字,表现出边塞环境的艰苦,更好的烘托人物形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半命题作文

大胆尝试,改变其实并不难:懂得奉献,人间其实充满爱;积极探索,世界其实很精彩……

请将“     其实____ ”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 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议论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奋斗精神是勇于拼搏的斗志。是自强不息的精气神。我们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②奋斗精神很早就存在于中华文明的基因之中。《易经》所讲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先民奋斗精神最生动的体现,中华文明赓续至今,除了依靠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还离不开中华儿女在苦难面前接力奋斗。

③奋斗精神可以克服重重困难。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袁隆平,面对西方学者“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的妄断并没有轻言放弃。他硬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奋斗精神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战胜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跑遍了半个中国,历时六年时间。在海南岛的南江农场的一条杂草丛生的水沟里终于发现了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林。克服了杂交水稻这一项世界性难题,解决了上亿百姓的温饱问题。

④奋斗精神可以创造丰功伟绩。京杭大运河至今已存续2500多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运河人从没有停下开凿、疏浚、修缮、治理的脚步。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是这样驰而不息的奋斗,才创造了大运河流经千年仍能使用的世界奇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摆脱两极格局下大国的挤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闯关夺隘,继续发扬奋斗精神,不断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正是因为有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高度”才能一次次刷新全世界的认知;

⑤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是在继往开来中奋力推进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实际行动建功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

1.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甲)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奋斗精神是勇于拼搏的斗志,是自强不息的精气神。

(乙)第②段引用《易经》的话,意在证明古代君子最早具备奋斗精神。

(丙)第③④两段分别从克服困难和创造功绩两个方面论述奋斗精神的作用与意义。

3.《愚公移山》的故事适合放在第几段作为论据?请结合文章和《愚公移山》的具体内容加以阐释。

 

查看答案

阅读《梦里寻你千百度》,完成后面小题

梦里寻你千百度

叶文玲

①我是喝东海水长大的。

②“青山绿水的故乡——浙江玉环楚门镇。以富饶的鱼米养有了我,串村走乡的戏班子,也以演出的古老的传统戏,给了我最初的文艺营养……

③这几句话我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常言道“话说三句淡如水”。但我却不腻烦这个重复。我对故乡情浓于酒,再说一千次一万次也难以道尽我的恋念。

④故乡令我追忆的事太多了。我经常想起这样的场景:

⑤一河碧水,荡开圈圈波漪,呵,小船划过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四……靠了岸。系了缆。船上人都下来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说说笑笑。熙熙攘攘。一齐朝一处墙颓壁破的庙台或几根大毛竹搭成的“戏棚”拥去……庙台上,戏棚里,锣鼓铙钹震耳,笙箫管笛齐奏。哦,某处来的“的笃班”(以前我们对越剧团的称呼),大戏演得正热闹哩!

⑥演的什么呀?什么都有:《白蛇传》《孟丽君》《珍珠塔》《钗头凤》……

⑦我那时还小,常常是被大人抱在肩头或是坐在高高的“梯凳”上才看得见台上台下的一切。我看见了台上的红男绿女,虽然不懂其中的悲欢离合,可是这一切都使我非常入迷;而令我惊异的还有台下一一台下的男女老少,拥着挤着,仰头看着,一会眉展眼笑。一会涕泪唏嘘……慢慢地,我也跟着笑,跟着哭,为了台上那些人的离散和屈死,我也哭得泪人儿似的……

⑧戏剧——古老的戏剧,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悄悄地潜入了我的心头,孕育和催发了我对文学的爱好。我迷上了戏剧,迷上了。

⑨还是那笙箫蕭管笛。还是那锣鼓铙钹。不过,观台已经不是那种残破的庙台或简陋的竹棚,而是筑在平坦的晒谷坪上的一个宽大的水泥台子:观众们还是熙熙攘攘。你拥我挤,不过,台上的戏已不单单是缠绵哀怨的男女恋情。这时,敲的是解放的锣鼓,响的是“土改”的爆竹。戏呢?《血泪仇》《刘胡兰》。而当抗美援朝开始时。《木兰从军》《空城计》也是少不了的……我呢,也从台下的小观众变成了台上的小演员,无论是扮演没有一句台词的诸葛亮的“琴童”。还是花木兰的弟弟“花木棣”。或者是扮演只有三句道白的《血泪仇》中的“狗娃”。都令我非常兴奋、激动。我跟着老师们串村走乡,演了一场又一场……还是在演《血泪仇》时吧,一个老太太跑上台来,搂着我这个剃着光头,穿着破夹袄的“狗娃”,“心肝儿肉”似的哭得气咽声哑……

⑩戏剧,就像一道神妙的催化剂。使我懂事,早熟。那时我已上学识字,参加这些演出和活动,大大丰富了我的生活。我在课本以外的书中认识着世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认识着人生……

(11)这些事,时隔二十多年了,这迷离恍惚的情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我的梦境中。

(12)梦是心头想。烙在心头的美好东西,岁月的灰尘掩不住;镌在脑海里的深刻记忆,到老到死都难忘。

(13)人是需要文化生活的。不管是贫瘠之地还是鱼米之乡,人所渴求的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温饱。文化生活——这使人的道德、品行、情操变得美好起来的精神养料,永远是人不可或缺的,即令是一些瑕瑜互见、珠沙相杂的古老戏剧,也多少能使人们从中受到道德的教育,得到美的营养。

(14)人民是需要美、懂得美的。我故乡小镇的人民,也不倒外。

(15)我没有忘记,我故乡的人民,即使在“瓜菜代”的年月中,在清水薄汤的日子时,也曾扶儿携女、前呼后拥地去看我们业余宣传队演出的《钢铁元帅升了帐》《天上仙女下凡来》等节目。是大家愚吗,蠢吗,自欺欺人吗?不是,即使是在艰难困苦的时候,故乡的人们也没停止对未来的向往,对美的追求。

(16)20世纪60年代初我告别了故乡。我听说,在我离开后的几年中,故乡小镇的许多人.都曾遭过罪,吃了亏……可是,随着时间流逝,人们身上和心上的伤痕刚刚平复的时候,大家便发起并很快建造了一座大剧院。我明白,我明白人们为什么这么迫切地要去追回那失去的笑声和欢乐,追回能够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的往事。不久,我也看到了这座剧院矗立在小镇的尽头,傍着绕镇而流的一湾河水。在山头海角的乡间来说,漂亮的堪称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我也看到了,每当放映电影或演戏的时候,卖票处就水泄不通,五尺大汉也会被挤得“扛”出来:在放映电影《红楼梦》的时候,作为越剧迷的故乡父老,每人至少都看了三五遍,有的甚至达到了八九遍之多。

(17)呵,我故乡小镇的百姓.对戏剧艺术竟是如此的热爱!

(18)我同时也记得:故乡小镇的百姓,特别是老辈种田人、讨海人,很少有人到过北京、上海,从没见过大世面,言谈话语.常常透出乡下人的朴直粗憨;他们中,有人曾对“人能飞上月亮”坚决不信而甘愿打赌认罚,但是,不管是聪颖诙谐的还是拙朴愚鲁的,我故乡的父老绝对有着中华民族子孙共同的美德和品性:他们勤劳朴实,也不乏机智幽默,他们乐观爱美,对看戏、听书、会市、滚龙灯等一切娱乐活动,都特别喜欢……

(19)远在千里之遥的河南,我只能常在梦里回到故乡,在梦中走过那有着许多石级的小桥。在梦中踏上那金黄的软软的海涂,在梦中尝享那喷香的大米饭、鲜美的鱼虾蟹、爽口的竹笋汤……

(20)呵,故乡,你在我心中的,绝不只是春韭秋蔬,鱼米虾蟹的缅思,你那执着地挚爱着美、用不倦的劳动创造着美的人民,更使我永远怀念与感谢。

(有删改)

注:①[土改]这里指1950 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三次土地革命时期。②[瓜菜代]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不够吃。人们的生活道循“低标准。瓜菜代”的口号。

1.作者在文中依次追忆了几个与“家乡戏剧”有关的片段:懵懂时在破旧“戏棚”看戏,从此作者迷上戏剧;解放后“土改”时期,作者跟着老师们串村走乡_____ ;在“瓜菜代”的年月,故乡人民观看_____的演出;再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故乡人民在_____里看电影和演出。

2.文中作者提到“我故乡小镇的百姓,对戏剧艺术竟是如此的热爱“,请从内容、语言、手法等方面任选角度,分别谈谈第⑤段和第⑦段这两个观剧场景描写是如何写出故乡人对戏剧的热爱的。

3.结合整篇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梦里寻你千百度”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3月,《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和《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一2022年)》经北京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北京市逐步  ①  大运河文物保护修缮工作。在古河道方面,将加强对玉带河、北运河故道等历史水系以及土坝、里二泗等码头的勘探发掘,恢复部分历史水系的重要点段,创造条件展示古河道风貌和古码头遗迹。在遗址方面,将完成澄清下闸的遗址保护工作,建设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此前,部分文物曾被占作他用,今后也将分批腾退.展现古都风韵。

(材料二)

2019年10月3日,大运河通州城市段正式通航,从北关闸至甘棠闸段。全长11.4公里。现阶段开通开放三条游览线路。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市内航线还在相对平直的河段处设置了夜航航线。为了让夜游的市民能够有极佳的游览体验。在北运河大桥上设置了国内最大幅宽的桥体水幕。通过22台激光投影机,利用高科技全息技术,在长达170米的水幕上演绎通州八景、大运河沿线文化故事,确保游客经过此景点时可以瞬间“穿越古今”。同时,为保障夜游安全,只设置环形往返路线。夜游时不允许游客私自下船自由观赏。游船通航对大运河的文化保护传承有重要意义。游客们的体验和参与感,对于传播弘扬大运河文化有非常直接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2019年6月9日,由北京市文化局牵头,大运河沿线八省市文化厅(局)共同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成功主办了“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本次大展,主办方还首次联合公布《大运河文化带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共计161项,展示出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协同保护的新成果。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主题展览,展馆面积1.6万余平方米。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一个高质量平台。群众踊跃参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进一步提高公众非遗保护意识,推动大运河沿线各省市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材料摘选网络,有删改)

1.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材料三]的①②两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推进②非遗保护工作的交流与合作

B.①推进②非遗保护工作的创新与改进

C.①推行②非遣保护工作的创新与改进

D.①推行②非遗保护工作的交流与合作

2.结合[材料二]和下面的三幅图判断,下面三幅图中哪一幅是夜航航线图?写出两条判断依据。

A                     B                      C

答:夜航航线图是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出北京市是从哪些方面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

 

查看答案

人们常说“好书不厌百遍读”。假如让你重读某本名著。你最想重读哪一个人物或者哪一部分故事情节?请结合一本名著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由。(100 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