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望岳

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注:①(西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②(崚嶒(líng céng))形容山势高峻。③(车箱)华阴市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④(箭栝(guā))指华山箭栝峰,箭栝原意为“箭的末端”。⑤(一门)此处指南天门。

1.这两首《望岳》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写出了岱宗和西岳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与甲诗表现出的诗人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相比,乙诗则更多地表现出诗人的失意与仿徨,这一点从乙诗中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感受到。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齐鲁青未了”一句,从近观的视角描绘了苍翠山色,表现了岱宗的地理特点和诗人的独特体验。

B.甲诗最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的真实感受,表现了他的心胸和气魄。

C.乙诗首联紧扣诗题,把西岳主峰比喻为站列的儿孙,生动描写了西岳的外观,也切合仰望西岳之意。

D.乙诗颈联以“车箱”“箭栝”等地名巧妙入诗,突出了西岳之“险”与攀登之“难”,也暗示了诗人人生的坎坷。

 

1. 高大巍峨 昂扬向上 无归路 2.D 【解析】 1.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诗中的“阴阳割昏晓”极言泰山之高,仿佛可以分割阴阳。乙诗首句中的“崚嶒”也为高峻之意,所以岱宗和西岳的共同特点是高大巍峨。甲诗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作者誓要登上人生的最高峰,表达了作者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乙诗“车箱入谷无归路”一句中的“无归路”不仅指的是华山难行,没有归路,也暗含着作者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坎坷,不知归依何方之意,传达出诗人的诗人的失意与仿徨。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蔓延于齐鲁大地。应为远望所见; B.甲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登上泰山绝顶的愿望,并不是作者“登临绝顶之后的真实感受”; C.“诸峰罗立似儿孙”意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主峰之外的其它山峰比作主峰的儿孙;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3)古代文人有登高赋诗的习惯,他们创作出来的登高诗,蕴含的情感各不相同。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以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态描写抒发了寂寞苦闷的心情;王安石登上飞来峰,用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不畏奸邪、锐意进取的勇气和决心;曹操登临碣石山,居高面海,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写出了望海初得的印象,展现了大海的全景,表现出壮阔的胸襟。无论是感怀个人境遇,还是抒发豪情壮志,古人的登高诗都余韵悠长,给后人以思考和启迪。

 

查看答案

学校开展“自强不息”民族精神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自强不息”与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相结合,逐渐积  ①  为中华民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精神气质、心理素质。在古代,“自强不息”精神侧重表现在个体道德与才能的修行上,这在儒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止于至善”的思想中体现得淋漓尽  ②  。到了中国近现代,“自强不息”精神则主要表现在仁人志士“救亡图存”而进行的不断探索中。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最后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自强不息”使得民族和国家最终赢得了独立自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自强不息”精神则又侧重表现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

(1)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①奠  ②至  B.①奠  ②致

C.①淀  ②至  D.①淀  ②致

(2)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为(wèi)  为(wèi)  B.为(wéi)  为(wéi

C.为(wèi)  为(wéi)  D.为(wéi)  为(wèi

2.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一位同学的小论文《“贬谪文学”与“自强不息”》。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贬谪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许多文人士大夫遭贬被逐后的作品,往往更能彰显出他们高洁的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既有《离骚》中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执着,又有  ①    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乐观自信,既有《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又有《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担当……由此可见,我们如果想要深入了解这些文人士大夫的“自强不息”精神,就很有必要去读一读他们的文学作品

(1)根据上下文,在选文①②两处依次填入恰当内容。

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段末画线句子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给出修改建议。

标点符号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举行“书不朽,法自强”学生书法作品展。下面对其中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作品属于楷书,方正坚劲,一笔一画间体现出维新派人士大义凛然的气概。

B.(乙)作品属于隶书,敦厚庄重,按提顿折处突显出民主革命先驱狂放洒脱的风范。

C.(丙)作品属于篆书,圆转挺健,刚柔并济中表现出文化革命主将爱憎分明的品质。

D.(丁)作品属于行书,潇洒畅达,行云流水般展现出新中国缔造者改天换地的豪情。

4.学校举行主题活动总结大会,一位同学将进行主题演讲。请阅读他的演讲词初稿。完成后面小题。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自强不息战胜外患内灾”。

(甲)新中国自诞生起,就一直勇敢地面对着来自西方国家方方面面的敌视。我们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先后引爆了原子弹和氢弹,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仅让我们破除了国外敌对势力的长期孤立和重重封锁,而且还让我们战胜了国内重大灾难的一次次袭击。

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特大洪灾,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乙)这些重大灾难络绎不绝,来势汹汹,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每一次都能帮助我们化险为夷,夺取胜利。然而这些胜利的最终取得,都需要无数人前赴后继、攻坚克难、奉献牺牲。近几个月来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个恶魔的殊死搏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又一集中体现。多少医护人员争做坚定的“逆行者”,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阻击疫情的第一线;多少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坚强乐观,互帮互助;多少普通工作者奋战在各行各业,为了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转,不缺位,不后退;(丙)多少居民自觉居家隔离,苦中作乐,只为切断病毒传染的链条;多少老师挂念着学生,迅速练就“网红主播”十八般武艺,为同学居家自主学习保驾护航;多少同学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丁)没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哪有同仇敌忾的众志成城?没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哪有同舟共济的患难与共?没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哪有战无不胜的凯歌高奏?

最后,我用一副对联结束我的演讲。上联是“          ”,下联是“          ”,横批是“自强不息”。

谢谢大家!

(1)上文四处画线句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处是_______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该同学不能确定上文横线处如何填写。结合上下文,从下面四联中为他选出两联,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①破孤立除封锁,苦心人天不负  ②破孤立除封锁,有志者事竟成

③战天灾斗地难,苦心人天不负  ④战天灾斗地难,有志者事竟成

A.①④  B.④①  C.②③  D.③②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除了和人交朋友,还会有一些特殊的朋友,它或许是你倾注爱心的动植物,或许是烙下你成长足迹的日记本,或许是深刻影响了你的某本书……它陪伴你健康快乐地成长,它让你对生活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和感受。

请以“特殊的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

总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600字左右;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叔敖游于郢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沈尹茎谓孙叔敖曰:“说义以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耦世接俗,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如我也。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曰:“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霸。此沈尹茎之力也。功无大乎进贤。

(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①郢:代楚国都城。②声问不知,修行不闻:名声不为人所知,美德不为人了解。③说义:陈说道理。④方术:所持方策。⑤耦世接俗:随顺社会,附和世俗。⑥期思:孙叔敖的故乡。⑦舆:车。⑧庄王: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又称荆庄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舜于畎亩之中_________(2)而后_________

(3)荆王欲以令尹_________(4)沈尹茎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舆迎叔敖             衾拥覆

B.期思鄙人有孙叔敖者      辍耕垄上

C.色                    所恶有甚死者

D.吾将子游                士卒多用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此沈尹茎之力也。功无大乎进贤。

4.(甲)文中孟子认为避免国家灭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强调国君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