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蕃(______) (2)濯(______) (3)蔓(______)
(4)益(______) (5)植(______) (6)鲜(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用“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5.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灵(______) (2)鸿儒(______)
(3)调(______) (4)劳形(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5.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仿照(1)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2)句在括号内作批注。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2)孔子云:何陋之有?(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有仙则名
B.不蔓不枝
C.苔痕上阶绿
D.无丝竹之乱耳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
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