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有仙则名
B.不蔓不枝
C.苔痕上阶绿
D.无丝竹之乱耳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
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给加点的字注音。
淤泥(_______) 濯(_______) 案牍(_______)
亵玩(_______) 鲜有闻(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兰之味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②无所,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①取: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____________)
(2)莫能肖也(____________)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出淤泥而不染
B.纯以情韵胜/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花之富贵者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4.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爱莲说》《兰之味》两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____________;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____________。
5.《爱莲说》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本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____________品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蕃(______) (2)濯(______) (3)蔓(______)
(4)益(______) (5)植(______) (6)鲜(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用“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5.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