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填空 (1)《游山西村》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____...

填空

(1)《游山西村》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诗人,现存诗________首。

(2)《己亥杂诗》选自________,共350首。作者________,号定庵,________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3)《己亥杂诗》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________________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剑南诗稿 陆游 务观 放翁 南宋 近万 《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 清代 政治抱负 个人志向 【解析】 (1)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游山西村》选自陆游的《剑南诗稿》。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近万首。 (2)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3)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所以说诗人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隐含着诗人对渺茫前途的幽怨。

C.这首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

 

查看答案

对《己亥杂诗》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作出牺牲。

 

查看答案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B.在前住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一路走来,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

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祈求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D.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查看答案

对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诗人借写登塔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

B.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

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查看答案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