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成...

作文。

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攀上顶峰固然令人兴奋,但攀登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结果:固然重要,但体验的过程更值得回味!

初中三年难忘的生活,我们亲身经历过,真切体验过,用心惑悟过,努力珍惜过……让我们敞开心扉,把体验到的幸福与迷惘、快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等情感凝聚在笔端,倾泄于纸面吧!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以“我体验到的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力求表达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范文 我体验到的幸福 南飞的秋雁带走了昔日的灿烂,而唯有那份爱久久的回荡在那个秋天。 ——题记 爱是什么?有人说,爱是花朵,美丽又芬芳,有人说爱是阳光,能融化冬日的寒冷。而我要说,爱是秋日凋零的落叶。 或许是因为我出生在秋天吧,对秋天有着不一样的感觉。当大雁排成“一”字形飞向南方那个家时,我便知道秋天来了,爱的剧场也将拉开帷幕。 每当枯黄的落叶铺成一条小路时,我都会踩着它,静静地走,听着角下不断地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便会回想起那个秋天。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秋日的美好。妈妈平时不常出去散步,唯有到了秋天,她才会时常带着我到那条小路上去散步。那时候,我还很小,不懂事。妈妈便拉着我稚嫩的小手,漫步在林间。我踩着干枯的落叶又蹦又跳,似乎在弹奏一首独特的音乐。后来我停住了,疑惑地看着妈妈。我问:“为什么到了秋天,树叶就都从树上掉下来了呢??”妈妈便笑着说:“那是为了明年让新生的小叶子长得更健壮,更茂密。”说完后便抬起头望着干枯的树木,似乎在想什么。而我却对妈妈的话似懂非懂,但也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 直到慢慢长大后才知道,只有在秋天,树叶凋谢了,才能将水分保留在树干中,使明年的春天的树叶长得更好。看到这些残枝落叶,我不禁想起了父母,落叶的凋零是为了新生的树叶,而父母这一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只是为了我们可以生活得幸福。想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么多年,父母给我的爱,比这一地的落叶还要多,而他们却日渐衰老。我顿时觉得,秋天到处都弥漫着爱的气息。对落叶也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朋友,如果你想更深地体会爱的含义,请在秋天牵着父母的手,体验充满幸福的秋天吧。 【解析】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与体验有关的话语,我们写作的思路应在体验中寻找,只要能确定该关键词语,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从本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种立意,一个是写体验过的正能量的东西,让我们感到快乐与愉悦的东西,如:爱、幸福快乐等;另一个是让人感到痛苦的东西,比如:恨、失败等。以上两种思路都可以。也可以写失败的体验,当然还可以既有成功的体验又有失败的体验。例如,“成功的体验”可侧重于笨鸟先飞,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悬念,一波三折;“失败的体验”可写欲速则不达,凡事都要打好基础,要“先走好”,从而突出基础的重要性。初中三年,我们曾经亲身经历过、真切体验过、用心感悟过、努力珍惜过……让我们敞开心扉,把体验到的爱与恨、苦与乐、成功与失败……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所以心理描写一定不能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面小题。

1.阅读下面的读书卡片,填写与之相关的人物或作品。

人物或作品

文段

(1)___________

在最后一分钟,他才骤然想起口袋里的手枪。等他们走过去,朝这个端枪的家伙背后放一枪,朱赫来就能得救。一瞬间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之后,他的思绪立即变得清晰了。他紧紧地咬着牙咬得生疼。“他”指的是_________

(2)___________

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再会有系统,日子久了,也就放过去了,甚至于忘了,岂不可惜!就为这个缘故,我常常逼你多写信,这也是很重要的:理性认识的训练。我屡次要你生活正规化,学习规范化,不正规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绩?

(3)___________

这真是一片奇妙又少见的海底森林,生长的都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小树上丛生的枝杈都笔直仲向洋面……遍地生长着带有生动花朵的各色珊瑚。美丽极了!

(4)____________

“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声。举着蛊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她”指的是______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水浒传》中的精彩章节。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面问题。

(1)“花和尚倒拔垂杨柳”中“花和尚”指的谁?_________

(2)请结合名著内容分析,这一事件之后林冲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某班开展了以“走进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此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见字如面》第一季是由实力文化和黑龙江卫视联合出品的一档文化综艺节目,节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去触碰那些人物情感和社会风物。通过对传统书信文化的创新与传播强化文化传承之重要意义,引导国民形成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及文化归属感。《见字如面》第一季在豆瓣获得8.9的评分,位列2017年综艺及网络综艺榜首。

(材料二)2018年,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了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三)电子书代表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区别于以纸张为栽体的传统出版物,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它流行的原因就是因为电子书允许进行类似纸张书本的操作——读者可以在某页做书签,记笔记,对某一段进行反选,并且保存所选的文章。

(材料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央视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其寓意是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节目通过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

1.上面四则材料中,与“走进传统文化”这个主题无关的是哪一则?为什么?

2.根据上面相关材料的探究,你得出怎样的结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一针一线皆关情》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表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蜒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入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表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削,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8版,有删改)

(注释)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③~⑧内容分条概括。

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3.请分析文章以“一针一线皆关情”为题目的妙处。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选文开头父亲说的“做出衣裳的是针线”一句话,既点明了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又突出了父亲裁缝技艺的高超以及父亲的人品受人敬重。

B.第②段回忆父亲少年学裁缝的经历,它是全文作者叙事的线索和总纲,使文章叙事清晰,主旨鲜明突出。

C.第⑤段介绍男装和女装常用的盘扣的种类和所用材质,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密切,去掉后不影响表达效果。

D.“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句中将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的耕地,突出了父亲劳作的艰辛。

E.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条理清楚,语言风趣闲适、凝练优美,蕴含着生活的学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晔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眀验也!”囚涕泣服罪。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

(注释)欧阳晔,江西庐陵人,宋大中祥符年间,为随州推官。②桎梏:刑具,脚铐和手镣。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欧阳晔鄂州                       (2)久不决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

3.欧阳晔“出其桎梏而饮食”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全文分析,欧阳晔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的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既表达对友人的感谢,又表现诗人乐观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路难》中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悲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