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崔杰《菜农》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菜 农 ①我静静地看着他,他静静地看着书。...

阅读崔杰《菜农》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菜  农

①我静静地看着他,他静静地看着书。

②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家禽的叫喊、车辆的鸣笛以及买家卖家的讨价还价;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蹿来蹿去追逐打闹的小孩……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片喧闹中、一堆蔬菜前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来人。

③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健硕的臂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完全就是一副典型的农民模样。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精致。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一本《陶渊明集》,差点跌破了我的眼镜!一个菜农,你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起了这高大上的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④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都徘徊着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神态;而每次想到这一画面,都会被我不无讥讽地贴上“虚伪”的标签。

⑤直到那个傍晚,我们又一次相遇——

⑥那天,我散步经过一个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那是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大家踩着同一个鼓点,扭着同一个舞姿,陶醉在同一个旋律里。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与画面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一只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就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⑦我好奇地观察着: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片水渍。我正准备上前阻止他,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柄,在地面上挥动起来。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我走上前去,地面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几行大字还未风干——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地面上的字,个个遒劲有力,刚柔兼济,圆滑顺畅,发力处如蛟龙升空,恢弘大气;收笔处如彩凤展翅,飘逸自然。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⑧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的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

⑨第二天我去了菜场。菜场一如往日一样的喧闹,他也如往日一样在静静地看书,自顾自地默诵着。他左右的商贩,玩手机的,拉家常的,东张西望的……应有尽有,而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纵使身边蝉噪蛙鸣,鸟语花香,他丝毫不为所动,静静地淡定地朝着既定的方向流淌。很难了,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一心一意地守着他的书,守着他的书法。当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时,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⑩他执意要回送我些什么,便随他来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书法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铺、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获奖证书——这一定是他的奖品了。屋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屋内,他铺开宣纸研起墨来。我环视左右,一下子明白过来:他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他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他读古诗古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更是为了培养自己“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他送我的是一幅书法,上面是大大的十个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选自《意林》)

1.围绕菜农,作者写了有关菜农的哪三件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⑩的内容概括。

(1)          (2)         (3)      

2.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第⑨⑩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而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从修辞的角度)

(2)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获奖证书——这一定是他的奖品了。(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3.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③段除了描写菜农的外貌、肖像外,还写了他的动作、神态,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菜农在菜市场读书时的全神贯注的情态,表现了他对书本的虔敬和内心的宁静。

B.第⑦段“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走”中“嗖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菜农写字的速度之快,表现了他写字技巧的娴熟。

C.通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菜农是一位憨厚朴实、热爱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做事专注认真、不怕别人嘲笑奚落的人。

D.本文的主人公是菜农,作者在描写他的同时,也写了其他人的活动,这样写是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商贩们的无所事事,突出了菜农读书的专注和他内心的宁静。

E.本文“我”见到年轻菜农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过程:误解、讥讽——愧疚、歉意——好奇、惊讶——恭敬、赞赏——理解、赞美。

 

1.(1)市场读书 (2)广场写字 (3)回赠书法/礼品/“墨宝”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年轻菜农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保持着心中的宁静。表现了年轻菜农对纯真精神生活的坚守、执着、热爱。 (2)“一堆”是数量词,写出了年轻菜农书法获奖之多。表现了他一直以来对书法艺术的执着、热爱。 3.结构上:照应前文,收束全文。内容上:文章结尾用陶渊明的诗句“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揭示文章主旨,从而点明中心——生活不仅仅是生存,生活,更是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追求,抒发了作者对菜农的欣赏与敬佩之情。(意近即可) 4.CE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情节。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以主人公“菜农”为陈述的主体。 ②③段概述出菜农市场读书;⑦段概述出菜农广场练字;⑩段概述出菜农回赠“我”书法(礼品、“墨宝”)。 2.本题考查表达效果。(1)题从修辞角度分析表达效果,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人物什么情感或思想。运用比喻修辞,把年轻菜农比喻成一泓清泉,生动形象地写出年轻菜农在到处充满利益与物欲的俗世间,还能坚守心中的淡泊宁静,还能对纯净的精神生活有一份追逐、坚守、执着、热爱。表达了“我”对年轻菜农的尊重和赞美之情。(2)从加点词语角度赏析。运用了什么词语+词语本意+词语语境意+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堆”本意是指重重叠叠地放置着的许多,是数量词,用在这里形象地写出了年轻菜农书法获奖之多。表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和热爱历时已久,也反映出年轻菜农书法水平高。 3.本题考查结尾段落作用。一般从两方面考虑。内容上: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情感,升华主旨;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紧凑、脉络清晰。本文结尾⑪段“他送我的是一幅书法,上面是大大的十个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结构上:照应前文年轻菜农看《陶渊明集》和练习写陶渊明的诗词的书法,结束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内容上:文章结尾用陶渊明的诗句“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揭示文章主旨——生活不仅仅要活着,更要有丰富的精神追求,抒发了作者对菜农的欣赏与敬佩之情,深化了情感,也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4.C.“不怕别人嘲笑奚落的人”理解错误,文中并未体现菜农此性格特点;E.结合文中出现的关键词:第4段“讥讽”,第7段“好奇”,第8段“歉意与敬意”,第10段“明白过来”可知,心理变化过程应为:误解、讥讽——好奇、惊讶——愧疚、歉意——恭敬、赞赏——理解、赞美,“好奇、惊讶”应该在“愧疚、歉意”之前。 故选C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赎尔死,当请赏尔一官。”岁余,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 ”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欧阳修《用臣不疑》)

(注释)①郭进:深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人。年轻时家境贫寒,有臂力,喜欢结交豪杰。宋太祖建隆初,充任山西巡检。后多次随太祖征战,很得信任。②阴:暗中,私下。③刘继元:本姓何,其母是北汉建立者刘崇的女儿。④异志:指二心;背叛、叛离之心。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命缚其人进     予:

(2)不赎尔死       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3.郭进最后为曾经说过自己坏话的人“请赏以官”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5)____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未能远谋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B.衣食所安,弗敢也         专:专一。

C.公将之             鼓:击鼓 。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倒下。

2.下面句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   )

A.必以分人。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夫大国,难测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例子,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卓越的指挥才能。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了出来。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对战争的经过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杨柳青年画

①年画,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版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作为中国画中独特的一种类型,年画是老百姓在辞旧迎新的欢乐时刻用来营造节日气氛的一种绘画。它除了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外,还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祝福,是表达朴实生活理想的一种民俗艺术形式。

②年画起源于门神画。礼敬门神之风,春秋前已经形成。秦汉之际,出现了最早的门神形象,即神荼、郁垒。唐宋以来,门神画逐步衍化成了木版年画,其表现题材也越来越丰富。关羽、赵云、秦琼、尉迟恭等武将和钟馗、天师等神仙开始在年画中出现。明中叶出现了很多年画产地,桃花坞、杨柳青等,至今有“南桃北柳”之称。

③按照题材的不同,年画大致有以下三类。一是门神年画。现在广为流传的门神形象是初唐名将秦琼和尉迟恭。二是生活年画。生活年画中最有特点和最受欢迎的是以娃娃为内容的年画。娃娃年画表达了老百姓对美满家庭、幸福生活的憧憬。三是戏曲年画。它将年画与京剧、黄梅戏、越剧等戏曲完美地结合起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画中有戏、百看不厌。

④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板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几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是花费较多的工序。尤其是手工彩绘,需工匠们长时间精心绘制,才能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

⑤年画丰富了百姓生活,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慰藉和希望。虽然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不断改变,但寄托在其中的美好祈盼和心愿一直都在,这是年画的精神,也是年画的情怀。

(选自网络,有改动)

1.对选文第②段中运用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程序顺序

2.对本文没有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 B.分类别

C.列数字 D.作诠释

3.请结合全文,选择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加点“最早”一词,说明了门神年画是最先出现的年画,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B.本文主要说明了年画的起源、分类和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及工艺等内容。

C.年画的作用主要是在辞旧迎新的欢乐时刻用来营造节日气氛,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寄托着对未来的期望。

D.年画就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期盼和祝福的画,基本定型,根本就没有办法改变了,是很单一僵化的民间画。

 

查看答案

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问答入词,层层深入。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B.千古兴亡,往事悠悠。“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化用典故,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魏蜀吴三国战事频发,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主和派的愤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