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各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各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九十   得过过   穷益坚   战且退

B.帝感其   精所至   惶诚恐   开布公

C.匮也   途末路   一二白   凶极恶

D.惧其不   壮心不   死而后   有增无

2.对以下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凭你的力气,曾经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

理【解析】
其妻对移山存有疑虑,轻视愚公,既担心愚公的力量,也担心无处放置土石。

B.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理【解析】
这句话表明智叟对愚公的轻视和嘲讽,与上文的遗男跳往助之形成对比,更显示出智叟的目光短浅,态度冷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析】
这句话表现了愚公的信心。他懂得人力是无穷的,只要世代坚持挖下去,就有完成的希望。

3.(链接材料)与上文前两段均叙述愚公移山之事,但有些内容比上文详细。请你概括其中一处并简要分析这样详写对塑造愚公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链接材料)

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千岩纠纷,万仞回互。蓄冰霜而居夏凝结,联源流而飞泉积素。爰有谆谆愚叟,激老氏之志,且欲移山。乃言:我将拔本塞源,使无孑遗。得则为功之美,否则为身之耻。终当诒厥孙谋,施于翼子。

于是协室而一乃心力,荷担而三夫杰起。一之日土垦石凿,二之日崩崖陨崿,三之日夷峰弥壑。云林摧以盖偃,火石迸而星落。尔其洞突堙塞,阴阳交错。飞禽走兽,魄褫气慑,而不复巢居穴托;王乔偓佺,低徊频蹙,而无所骖鸾驾鹤。

(节选自《愚公移山赋》)

(注)①作固:坚固。②纠纷:交错杂乱。③回互:回环交错。④爰:yuán于是。⑤孑遗:遗留,残存。⑥诒厥孙谋:为子孙的将来善做安排。⑦偃:倒下。⑧褫:chǐ夺去。⑨王乔偓佺:传说中的仙人。⑩骖鸾:cān luán仙人驾驭鸾鸟云游。

 

 

1.D 2.A 3.示例:①材料详写了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更能突出愚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②材料详写了愚公决定移山时表示决心的话语,表现了愚公的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③材料详写了愚公一家移山的过程以及移山所带来的变化,体现了愚公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愚公的顽强毅力)。 【解析】 1.A.将近/暂且/尚,还/一边; B.诚心/诚心/实在,的确/诚心; C.穷尽/达到极点,尽头/贫穷,物质基础差/极端; D.已,都是“停止”的意思; 故选D。 2.A.曾,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句中译为“曾经”,错误。其妻献疑,是对移山存在的困难的客观考虑,也是对愚公的担心和关心,理解为“对移山存有疑虑,轻视愚公”不恰当。故选A。 3.本题考察内容理解。①“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千岩纠纷,万仞回互。蓄冰霜而居夏凝结,联源流而飞泉积素”详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耸、坚固,群峰回环交错,表现了移山的困难,更能突出愚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②“乃言:我将拔本塞源,使无孑遗。得则为功之美,否则为身之耻。终当诒厥孙谋,施于翼子”,材料详写了愚公的语言,更能表现愚公信念的坚定。③“一之日土垦石凿,二之日崩崖陨崿,三之日夷峰弥壑。云林摧以盖偃,火石迸而星落”,材料详写了愚公一家移山的过程,表现了移山的艰难。④“飞禽走兽,魄褫气慑,而不复巢居穴托;王乔偓佺,低徊频蹙,而无所骖鸾驾鹤”,材料详写移山所带来的变化,侧面表现愚公的顽强毅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各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诗由狂风破屋写起,继而写看到群童抱茅的__________ 之情。接着,作者由秋雨中自家生活的____________转而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这首诗第一节对恶劣天气的描写非常精彩,请结合诗句做简要赏析。

3.“风”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查看答案

居家学习期间,班级开展“中医与抗疫”线上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阅读班级网站上的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中医药学起源并发展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是气、形、神的统一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统一体,特别强调和谐与平衡的整体性。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提诊疗依据,综合分析、归纳症型。在具体治疗时,灵活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等多种手段,最终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病的道理似乎很难说清,却也可一言以之:中医所治的是“人”,而不是我们认识中根深蒂固的“病”。

中医药在历代疫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众多中医名家建言献策,确定诊疗方案,多批中医专家团队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中医通过中药方剂、针灸、穴位贴敷等方法,因人 ②  宜,除湿邪,护正气,在改善轻症患者症状、阻止重症患者转危等方面效果显著。在此次抗疫过程中,中医药参面之广、参与度之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

⑴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gōng)     与(              B. (gōng)  与(

C. (gòng)     与(              D. (gòng)  与(

⑵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弊    ②治                 B.①弊    ②制

C.①蔽    ②制                 D.①蔽    ②治

⑶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文段后所拟写的一副对联。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调节阴阳,强身健体 ② 

丹心妙手,阻击疠疫,  ③   护生灵

A.①望闻问切     ②保平安     ③扶正祛邪

B.①望闻问切     ②除病痛     ③中西结合

C.①草药银针     ②除病痛     ③扶正祛邪

D.①草药银针     ②保平安     ③中西结合

2.“古代中医名家”小组在搜集资料时发现,我国古代的一些文学家在医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比如《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____,《游山西村》的作者______

3.“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小组为大家推荐了两幅书法作品。下面介绍正确的一项是(   )

作品1           作品2

A.作品1属于行书,横平竖直,牵丝萦带,刚劲雄健。

B.作品1属于草书,笔画简省,连绵起伏,顾盼照应。

C.作品2属于楷书,方正严谨,结体宽博,协调平稳。

D.作品2属于隶书,形体扁宽,笔画丰腴,端庄古雅。

4.下面是一位同学活动后写下的感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以自然之物(甲)自然之法,医自然之身,古朴的哲学思想滋润了神奇的中国医学。中医提倡“治未病”(乙)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这正是预防传染病的根本。中医理论和手段在我国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做出了独特贡献。更令人骄傲的是,随着中国的医疗专家团队奔赴全球各地,抗疫的中西医结合方案也得到了各国的认可。用于治疗流感症状、增强免疫力的中草药处方订单在纽约等西方城市几乎翻了一倍,国外很多地方都出现中药被抢购一空的现象。曾经护佑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和丰富经验的中医药,将走向世界。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顿号   (乙)逗号            B.(甲)顿号       (乙)冒号

C.(甲)逗号   (乙)冒号            D.(甲)逗号       (乙)逗号

(2)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

 

查看答案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竹本(牢固) B.始于长安假居处(探求)

C.不终日而(完成) D.其后之居斯者(留给)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3.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课内选段精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甲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乙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甲文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4.说说乙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的妙处。

5.白居易《买花》诗中“一丛深色花,十户人中赋。”可见唐人对牡丹的追慕之深。而乙文作者独爱莲,文中的“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有何言外之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