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名句填写。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3)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山水的壮阔之美。
(4)李商隐《无题》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以象征手法表达至死不渝的爱情,最为精彩感人。
(5)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将士们寒风中征战易水河,于苦寒之中不惮危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杜荀鹤在《题弟侄书堂》中的“少年辛苦终身事,________”与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都是提倡珍惜时间。
(7)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寄托着作者“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社会理想。
(8)2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引用《诗经》“投我以木桃,________”,表示中国愿在努力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向支持过中国抗疫的日本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半命题作文:__________温暖了我的岁月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后抄写在作文纸的第一行。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命题作文
请以“我心中的宝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种景物起笔,有什么作用?
2.把“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用语言描绘出来。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①_______________。”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请在上文空格处按原文填空。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
(2)人不堪其忧(______)
(3)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_)
(4)切问而近思(______)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哪—种品质?颜回的“不改其乐”包含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槐树下,槐花飘
刘会然
1“槐树下,槐花飘,槐花落,老歪就要回来啰……”
2每到村口的槐树底下,爷爷总会叫我哼这首在村里流传了许久的儿歌。爷爷告诉我,补铁匠老歪最后一次来我们村还是10年前,那还是一个槐花飘飞的季节。老歪说他会在槐花落的时候就回来呢,可10年过去了,老歪没有回来过。
3爷爷和村里的老人在每个槐花飘,槐花落的时节眼窝总是蓄满了期待。
4那年我9岁,不知道老歪是个怎样的人,但从爷爷和老人们叙述中,我隐隐约约地感知到老歪是个走街串巷的补铁匠。
5如今在乡村补铁匠也销声匿迹了,我真的不知道补铁匠是啥模样。爷爷和老人们谈论补铁匠老歪的时候我怅然,我要不就和小伙伴去槐树下荡秋千,要不就伏在爷爷的大腿上打瞌睡。
6谁愿意去听他们讲那些陈谷子烂糠的往事?说什么王家奶奶一个锅坏了,数天无法生火做饭,病中的老歪硬撑着身子过来为她补好了锅;什么村西口李爷爷无儿无女,家里穷得丁当响,补铁匠每次都免费为他补锅……
7那都是啥时候的事了,还没完没了地说。再说谁还用容易生锈的铁锅?一个铁锅值多少钱?坏了就扔,扔了再买就是了。我每说到这个,爷爷总会用皲裂的手掌抚摸我的额头,说,孩子,那个年代的艰难,你不懂!
8时不时的,老歪的故事总会在从槐树底下传来。真的,我听腻了,听得槐树都数次花开又花落了,他老歪是何许人也?我忽然讨厌起那个该死的老歪了,爷爷和老人们要不是为了温习他的“英雄般”的事迹,他们肯定能给我讲更多动人的故事。
9没想到,老歪还真的回来了。
10一个雪意欲滴的冬晨,老歪在村口出现了。在槐树下玩雪的我是第一个看到他的,真的,我瞥见他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是老歪,我以为是个叫花子。老歪穿着一身黑乎乎的破旧棉袄,肩上挑着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左手还倚着一柄拐杖,裤管上沾满了积雪。
11爷爷一见他,脚板僵硬的他竟然踉跄地朝老歪奔去。爷爷脱下厚厚的棉手套,紧紧握着老歪的双手不放,嘴里兴奋地嚷着:老伙计,终于盼到你了!老伙计,终于盼到你了!爷爷的嘴巴像挂在槐树上的高音喇叭,大呼:老歪回来啦!老歪回来啦!
12村里的老人们颠儿颠儿地赶过来了。他们摇着老歪的手,拍着老歪的肩,问寒问暖。我纳闷,这个叫花子模样的补铁匠就是我们儿歌中颂唱的人?
13槐树下玩雪的孩子也围了过来,很快他们就对补铁匠担子里的小火炉,碎木炭,小铝片产生了兴趣。我发现老歪担中的小火炉还蒙着一层厚厚的蛛丝。
14老人们像一群喧闹的麻雀,叽叽喳喳问寒问暖,我断断续续听到什么妻子去世了,无依无非,自食其力……不久,老人们忽然悟到了什么似的,一个一个心事重重地离开了。
15但他们很快就挤满了我爷爷的房间。爷爷把我赶出房间,锁住了房门,关紧了窗。我才不稀罕听他们这些老眼昏花的人谈话呢。但还是隐约听到了,什么钱啊,什么饭啊,什么不行啊……
16不久,我看到他们一个个垂着头离开了爷爷的房间,结了冰的地面仿佛要粘住了他们的双腿。
17爷爷坐在门口仰天叹气,铜头烟管敲得脚下的冰砣“嘣嘣”作响。
18“槐树下,槐花飘。槐花飘,槐花落,老歪就要回来啰……”小伙伴哼起了儿歌。教小伙伴哼唱儿歌的老人们却不见了。槐树底下只剩下补铁匠一个人孤零零摆弄着,他摊开了小铁炉,笨拙的双手在寒风中艰难地点燃了烟火。一缕烟冉冉升起,氤氲在槐树之上。
19不知道什么时候,呆坐在门口的爷爷也不见了,可我家尘封许久的阁楼却亮了灯。
20不到半个时辰,村里的老人们踏着积雪不约而同朝槐树底下走来。他们好像商量好了似的,但看到对方拎着的东西时,先是露出吃惊的神色后又会心地笑了。
21槐树底下,一圈破烂不堪的铁锅很快把老歪围在了中央。
22最后一个朝槐树底下走来的老人是村西口的瘸子老万。他捧着一口铁锅,一一瘸一拐地,着急但又缓慢地走着。铁锅上有一道崭新的豁口。
23明晃晃的豁口把冬阳折射到槐树底下,槐树上撒落的雪似槐花,飘飞成一片灿烂……
1.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村里的老人们和老歪之间的故事。
2.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
最后一个朝槐树底下走来的老人是村西口的瘸子老万。他捧着一口铁锅,一瘸一拐,着急但又缓慢地走着。铁锅上有一道崭新的豁口。
3.儿歌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4.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