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从寒冬到春天,从武汉到全国,这场疫情考验着每一个...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从寒冬到春天,从武汉到全国,这场疫情考验着每一个人。学生们开始“停课不停学”的居家学习期间,学校在线上组织开展了“防控疫情,传递正能量”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下面这位同学整理的“时事”和感受后完成下面小题。

在2020年的春节,我们通过电视、电脑和手机,一次次和一个人的名字相遇。他,就是84岁的钟南山院士。1月20日,他说新型状病毒正处于爬坡期,会人传人,提示人们戴上口罩,不要去武汉,他自己却奔向疫区。我开始对这个穿着白大褂、操着南方口音的老人心怀崇敬。1月28日,我们全家又一起看了钟南山院士接受新华社的采访。采访中,钟南山院士说,疫情在七到十天后会达到顶峰;新型冠状病毒如何通过中间宿主传染给人,还没有定论;为了保护自己和别人,每个人都不要到处乱跑,因为没有特效药……钟南山院士还激动地讲道,一个学生告诉他,封城后的武汉,很多人打开家里的窗户,唱起国歌,  ①  相望,给彼此打气和加油。还有穿着防护服和成人尿不湿与病魔赛跑的一线医生,有丢下自家父母、爱人和孩子悄悄报名援武汉的救援队员,有公交停运后自发组织起来接送医护人员的志愿者,有把5吨蔬菜免费从河南运到湖北火神山医院工地的退伍军人……我们为拥有这样的同胞而自豪。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ɡuān  xiǔ B.ɡuàn  xiù C.ɡuān   sù D.ɡuàn  sù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摇摇   ② 弛 B.①摇摇    ②驰

C.①遥遥   ② 弛 D.①遥遥    ②驰

3.本次疫情的重灾区湖北武汉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黄鹤楼是武汉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其中______代崔颢写的____中,就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著名诗句。

4.2019年12月底,武汉市发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病例。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严重时可导致重症肺炎甚至致死。为了让学生认识这种病毒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了解人类面对灾难时生命的脆弱,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感恩那些在灾难中保人民平安的“无名英雄”,2020年3月,红星中学初三(2)班的学生,举行了“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的网络主题班会活动。结合这次疫情,你认为“敬畏”的意思是 ________

5.同学们准备出一期板报,想用“多难兴邦”四个字做题目,参考了以下几种书体,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字体属于篆书,古朴均匀,体正势圆。

B.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刚健坚劲。

C.字体属于隶书,体态宽扁,古朴典雅。

D.字体属于行书,结构匀整,端庄通畅。

6.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对联,请你帮他在下联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上联:寒风凛凛,疫情不废学子志。

下联:暖意______,人道尤显_______

 

1.C 2.D 3. 唐 黄鹤楼 4.尊重 5.D 6. 融融或浓浓 国民情(或医者德、赤子心) 【解析】 1.本题考查多音字。 新冠——guān,读guān时,本意是帽子,读guàn时,意思是帽子戴在头上。冠状病毒因其外膜上有明显的突起,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王冠上的突起,因此得名。王冠是名词,所以应该读guān; 宿主——sù,就是被寄宿的主人,是能给病原体提供营养和场所的生物,宿是被寄宿。读xiǔ时,用于计算夜,一宿。读xiù时,指星座。这里新型冠状病毒通过中间宿主传染给人,应读sù; 故选C。 2.本题考查形似字。 遥遥相望:远远地望着。摇:摆动。很多人打开家里的窗户,给彼此打气,应用遥遥相望;驰援:驰:飞驰,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予以支援。弛:放松,松懈,解除。紧急情况下援武汉的救援队员应该用驰援; 故选D。 3.本题考查诗词积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黄鹤楼》中的诗句。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寄托思家的情结。 4.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敬畏”,从字面上说,是敬重有畏惧。“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畏惧”自然,因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 5.本题考查书法字体。行书的特点: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结构匀整”"端庄”说法不正确。故选D。 6.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内容一致、仄起平落:暖意洋洋(融融、浓浓),人道尤显华夏情(国民情、赤子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题相,写一篇文章。

我问花园里的玫瑰:你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色彩,单调吗?

玫瑰笑答:向人间播撒芬芳是我生长的理由。

我问树枝上的蝉儿:你长时间生活在黑暗中,只能尽情歌唱一夏,遗憾吗?

蝉儿笑答:绽放生命的绚烂是我唯一的愿望。

我问山间的小溪:你一直朝着不变的方向寂寞地奔流,孤独吗?

小溪笑答:奔向大海、成就好汉是我毕生的追求。

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那个人,教会我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查看答案

阅读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解  剖

① 宋教授走进解剖室,学生们已经等在那里了。学生们呼啦一声围上来,望着他胸前写有“某医院胸科手术专家”的吊牌,露出崇拜的神色。

②他抬了抬头,眼角睥睨了一下这群学生娃,嘴边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傲慢,迫不及待地说:“我们开始吧。”

③他端详死者,像往常做手术一样,程式化地在胸膛处画出一条定位线,对学生们讲:“这是心脏的位置,只要我下刀,就可以取出他的心脏。但在取心脏之前,让我们估计一下死者的年龄和死亡的原因。”

④一名清秀的女生走上前来,“死者年龄49岁,确切地说,还有两个月零5天才到50岁生日,他身上无伤,面部也较干净,可以肯定是心脏病突发。”

⑤他看了女生一眼,笑着说:“说得没错,但你对他年龄的估计也太武断了,你怎么知道他还有两个月零5天过50岁生日?记住,没有事实依据,不要做这样的推断!”

女生没直接回答他,手颤抖着抚摸死者的脊椎,眉毛凄楚地拧着,面容忧戚地说:“老师您看,他腰部和臀部的脊椎,向外微凸变形,由此可以推断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原因是他经常弯腰——他有可能是弯腰插稻,也有可能是弯腰打扫卫生……”

⑦他说过不让她做这样的推断,但她还是一意孤行,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她的脸上居然还带了感情!这是一位医者最不能有的!他想批评她,但又要保持尊严,所以只冷冷一笑,双手抱在胸前,打量着女生。

⑧他是从农村考到医科大然后分到医院工作的。工作之后,他很少回老家。假如自己不是来自贫穷愚昧的农民家庭,而是来自城市某个知识分子家庭,那自己取得头衔和成就将会更容易,也会轻松一些……

⑨当然,这么多年,通过业务钻研和一些手段,有些头衔他也得到了,但付出的艰辛却是别人不能想象的……

⑩女生旁若无人地说着解剖之外的死者的劳作。学生们哄笑。

⑪“够了!”他一声大吼,制止了她。女生哇的一声哭了。时间突然凝固。

⑫“老师,”过了一会儿,女生擦干眼泪抬起头,朝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我想问的是,假如躺在解剖台上的是您父亲,您还能冷静到没有一点儿感情吗?我母亲死于绝症,是我父亲靠种稻卖钱将我辛苦养大,他立志让我成为名医,这是他最大的愿望,但我偏偏不喜欢医生这一行,而我又不想让他伤心,所以就违心地上了医科大……”

⑬“他一直 以为我喜欢医学,在我上大学后,他还兴冲冲地找了一份在医院打扫卫生的工作,开玩笑说等他死了,他会将遗体捐献给医科大,让我解剖……”

⑭“但他不知道的是,早在上大学的第一天,我就开始自修设计,铁了心要转行!

——没想到他死前真就立下医嘱捐献遗体,今天他就躺在这里,等我……我……”

⑮女生泣不成声。解剖室里空气瞬时凝结,一片寂静。他真的被感动了,眼里噙满了泪水。

⑯他走上前去,像父亲一样轻轻地抚摸着女生的头,无比愧疚地问道:“那你现在还转行吗?” 

⑰女生                                              ……

⑱“我相信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医生。今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直接找我。”话音刚落,周围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有删改)

1.小说主人公是谁?并说说理由。

2.自然段女生可能会怎么回答?并分析你这样写的原因。

3.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4.小说为什么插叙介绍宋医生的农村出身?请简要回答。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女大学生以“局外人”身份,客观地、由浅入深地介绍死者情况的方式,逐渐呈现死者与她之间的父女关系。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来塑造人物,宋教授走进解剖室,学生们望着他胸前的吊牌“露出崇拜的神色”,这就写出了学生对宋教授的态度。

C.宋教授告诫学生“没有事实依据,不要做这样的推断”,而她“还是一意孤行”,并且脸上还带了感情,教授一声大吼,制止了她。可见教授是一个教学严谨,冷酷无情的医生。

D.小说中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民,但他用捐献遗体供女儿解剖这一行为,表现了他对女儿的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青年时期。②大宛:西域国名,以产良马著称。③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甲诗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乙诗是杜甫看到房兵曹的胡马时所作,前四句实写眼前马的外形动态,体现了诗人对胡马的赞颂之情。

D.乙诗颈联看似写马,实质写人,“托死生”展现出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侠义的豪杰形象。

2.杜甫的诗歌精于炼字。甲诗中“____”一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雄伟挺拔的气势,乙诗颔联以“批”、“入”两个极传神的动词,勾勒了骏马____的雄姿。

3.青年杜甫曾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其诗作也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这两首诗的尾联各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从两首诗的尾联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青年杜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释)①说:劝说,说服。②少:轻视,贬低。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无从书以观______

白玉之环______

③今子本而事口舌______

④显王左右习知苏秦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乃东

B.足肤皲裂不知/苏秦闻之

C.每假借藏书之家/而习之鬼谷先生

D.中有足乐者/此可说当世之君矣

3.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周 人 之 俗 治 产 业 力 工 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②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5.甲文中宋濂在物质极度贫困的条件下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原因在于______;乙文写苏秦出游失败后遭受家人冷遇,然后刻苦读书,最终取得成功。苏秦的事例可以证明生孟子的“______”这个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