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①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①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②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

③(甲)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乙)听了大喜,颠着脚,道:“好妙计!……果然赛过诸葛亮!好计策!”

材料①②都涉及到《水许传》中的一位英雄,他就是(1)_______,此“驰名大孝”,为人“仗义疏财”。

材料③中的(甲)是《水浒传》中的另一位英雄,他是(2)______,此人“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足智多谋。

在(水浒传)中,这两位英雄第一次见面是在晁盖的庄上,他们这次见面主要是因为(3)_____。

 

(1)宋江 (2)吴用 (3)宋公明私放晁天王(或:宋江从郓城县衙偷偷来到晁盖庄上,告诉晁盖官府要捉拿他们的消息)。(意对即可) 【解析】 考查名著阅读。材料①中的诗歌内容源于小说《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及时雨宋江杀死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了江州,在江州浔阳楼酒店酒醉后题写下了《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一词。之后,觉得意犹未尽,就又写下这首诗作。材料②中的“家木”是“宋”,“刀兵点水工”是“江”,合起来就是宋江。且“三十六”指“三十六个天罡星(梁山泊前36名)”,最后一句则是在山东造反的意思。因此结合①②两则材料可知(1)是“宋江”。将材料③与题干“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结合起来,可以推知(2)为“吴用”。(3)处可根据《水浒传》第十七回“宋公明私放晁天王”概括得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班同学开展了以“立志图强,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三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在他的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既具有启迪的意义,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材料二)2018年5月2号,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引用了辛弃疾的词句:“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他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材料三)“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

1.依据材料一与材料二,请你谈谈习近平主席引用辛弃疾的词句对北京大学学生提出了怎么样的希望。

2.材料三中,阐述了国家、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下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字典愈加神圣。我每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一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赢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证。”

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权,手起刀落。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从昨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字典。”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王七桶停了怪笑,仍旧去砍枝杈。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福。”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贏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消了。我们说好是你昨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一一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节选自阿城《孩子王》,有删改)

1.请概括选文中,为了字典,王福做了哪些事。

2.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结合选文,分析王福这个人物形象。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选文中字典是“老师的老师”;字典是稀缺的物品;字典是知识和文化的象征,对字典的崇拜,象征着对文化的渴望,从而“成为班上的圣物”。

B.“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一句中,“慢慢”写出班长从挎包中取出字典的动作缓慢,表现他的吝啬。

C.“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塞”表现王福愿赌服输,将字典还回班长手中时的态度坚决。

D.文中的“我”通过“赌字典”这件事告诉学生关于作文的一个道理: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

E.选文结尾,“我”默许王福去抄字典,可以看出来,老师用抄写的行为只是来惩罚犯错误的孩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仇香者,陈留入也。至行纯嘿,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合,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卒于家。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释)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③忿(fèn):怨恨。④枳棘(zhī jí):枳木与棘木。因其多刺而称恶木。⑤奉:通“俸”,俸禄。⑥征辟():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元感悟,为孝子         卒:_____________

(2)不应征辟,子家         卒:_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3.文段中仇香有哪些“至行”?请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

(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以西汉魏尚自许,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让他去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佘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项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疑质理                   援:引,提出

B.色愈恭,礼愈             至:周到

C.其欣悦                   俟:等待

D.公卿之后                 缀:点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僵劲不能动 B.同舍生皆绮绣

C.白玉之环 D.与之论,言和而色夷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多用对比手法,例如“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

B.文中连用“被”“戴”“腰”“佩”“备”等词语,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富家子弟金玉其外的形象。

C.好的品德修养是作者终能学有所成的土壤,因而作者得以“遍观群书”,得以“硕师名人与游”,得以“预君子之列”。

D.作者略写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详写现在的成就,勉励后学,感情真挚诚恳、循循善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