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对几部名著的表述或片段,根据你的积累写出相应的人物名字、相关情节或作品名称。
作品 | 名著表述或片段 |
《水浒传》 | 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这段的情节是_______。 |
《骆驼祥子》 | 性格大胆泼辣,办事爽快利落,贪吃懒惰、好逸恶劳,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这段文字写的人物是_______,后来成为祥子的妻子。 |
《红星照耀中国》 |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语段中“向我打招呼”的人是_______。 |
诗歌选自艾青《_______》 |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
天津的得名,源自赐名。而且朱棣渡河处,位于南运河正马头渡,就是后来的卫城北门外,卫城建此,缘自纪念“天子由此渡河”以及天后宫的影响。除此之外,天津城市发展,则是由多种因素促成。
某班将开展以“天津卫城为何建在这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早在金元时期,海河的三岔河口即成漕运重要转运枢纽,并形成聚落。《金史·河渠志》载:通漕之水,合于三岔河口:元至元十九年(1282)开海漕,“海运粮至直沽”。《元史·世祖纪》又记:中统三年(1262年),“三叉沽灶户经宋兵焚掠,免今年租赋”。三叉沽盐场的设立,促进盐业发展进而盐业成为天津早期经济命脉之一。
(材料二)天津城的初型以土版筑,城基距地表约四米,逐层用黄土夯实,土层间铺撒碎砖瓦和瓷片。这座土城周长九里余,城高三丈五尺,宽二丈五尺,形状东西长,南北短,酷似算盘,津民俗称为“算盘城”。土城建成后五年,明成祖部署就绪,永乐七年(1409年)北迁建都北京。天津从此承担起明清两代捍卫京师的职责。
(材料三)天津城市的发展是寨、镇、城的逐步发展。直沽寨是军寨;及至海津镇,除军事功能外,还兼地方管理职能;天津卫起初虽军事建制,但始开城市化之路。地方行政建制设立之初,已向综合性、多功能的城市发展;并且由封闭性之“城”,逐步走向开放之“市”,卫城建立之前,就有了自然形态的“集”,如南运河畔估衣街和宫南、宫北街,就已是繁华的贸易集市。
(材料四)元代海漕发达以后,大直沽繁华起来。为什么天津卫城舍弃大直沽而建于小直沽呢?诸多原因之外,地利为主要因素。如小直沽地势更高,更利于防止水患;小直沽河道较窄,两岸交通更为方便;三岔河口不但是南、北运河和海河的交叉口,而且还是南北东西水运枢纽、河海漕运咽喉,比大直沽有更大的优势条件。
1.这位同学搜集的四则材料中,有三则涉及“天津卫城为何建在这里”这个主题,与之无关的一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城市发展的因素。
阅读化君《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①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②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③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
④一次,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⑤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⑥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接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⑦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⑧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⑨真的,我举起棍子噼哩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先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⑩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⑪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⑫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
⑬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根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⑭夜深了,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有删改)
1.认真阅读,理清围绕着打枣发生了哪些往事,在表格空缺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我的表现 | 母亲的表现 |
一次,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并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母亲打下来的枣。 | 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然而打了几颗就舍不得打了,告诉我得留着,过年时蒸枣糕吃。 |
八岁那年的一天,哭闹着要爸爸,被母亲打了一巴掌,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 | (1)_______ |
(2)____ | 母亲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让我打枣出气,还笑着安慰我,枣树越打越旺。 |
十七岁那年,高考落榜,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 | (3)____ |
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品从一场秋雨中怀想老枣树开篇,想到此时老家树上一定挂满了红枣,但树下已经没有母亲拾枣的身影了,以对母亲的浓浓思念感染了读者。
B.第④段写到母亲给童年的我打枣,但从来不多给我打几颗,是因为母亲觉得枣只有熟透了才好吃,还可以过年时蒸枣糕,不能还没熟就糟蹋了。
C.第⑥~⑦段写我哭闹后母亲破例打了一树枣给我吃,最后一句“她眼睛里湿润润的”,用一个肖像描写道出了母亲含辛茹苦独自养育我的痛苦、辛酸和委屈。
D.第⑧段开始,母亲教我用使劲打枣的方法宣泄心里的痛苦,后来我高考落榜,也用这种方法走出了心情的低谷,却后悔于自己没有感受到母亲心里的疼痛。
E.第⑬段写到我成年后虽然离开了家,但总觉得“从没离开过老枣树”,是因为母亲年年都会给我送来一篮子成熟的红枣,至今从未间断过。
4.文章最后一段说“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把这句话作为全文的收笔,有何意义和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选自《说苑》)
(注释)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公使梁丘据遗之络车乘马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让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___________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若夫_________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
(6)同是望月,白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阅读《岳阳楼记》的节选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和景明(风景) B.宠辱偕忘(一并)
C.沙鸥翔集(停息) D.微斯人(没有)
2.下面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B.或异二者之为。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比喻贴切,动静相衬,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的月影。
B.选文第一段中,外物的触发引起了登楼者“以物喜”的情感变化。
C.“是进亦忧”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选文通过对洞庭湖自然风光的详细描写,勾勒出一幅美丽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