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A、B两个语段后,回答问题。 A.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

阅读下面A、B两个语段后,回答问题。

A.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地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䄌,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B.忽听半天空里一声霹雳,只见一个脱光膀子的黑大汉,挥动两把板斧,从房上跳下来,手起斧落,两个刽子手已被砍翻,又向蔡九杀去。众士兵纷纷拦截,早有十多人葬身斧下,蔡九只好拨转马头逃命要紧。黑大汉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分兵丁、百姓,见人就砍。

(1)语段中的两个人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

(2)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上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鲁智深 B李逵 同样是救人,鲁智深显得爱憎分明,英勇果断、粗中有细;而李逵却显得简单莽撞、彪悍勇猛、是非不分。 【解析】 (1)A.根据语段中的“洒家”“和尚”“戒刀”“禅杖”可判断出这是鲁智深。语段是《水浒传》第八回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的情节。林冲刺配沧州,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在野猪林,薛霸、董超将林冲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鲁智深一直在暗地里跟着,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后被鲁智深所救。 B.根据语段中的“脱光膀子的黑大汉,挥动两把板斧”可判断出这是李逵。语段是《水浒传》第十九回江州劫法场的情节。戴宗与宋江被判死刑,梁山好汉急忙赶赴江州去救人。行刑那天,李逵率先动手,杀入法场,与赶来的众好汉一起救出了宋江和戴宗。 (2)A段,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是为救林冲;B段李逵江州劫法场是为救宋江和戴宗;故两人相同点都是救人。A段,从“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地雷鸣也似一声……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可见鲁智深在关键时出现,英勇果断、粗中有细;而他打的人是“两个公人”,即薛霸、董超,可见鲁智深爱憎分明,并不滥杀无辜。B段,从“两个刽子手已被砍翻,又向蔡九杀去。众士兵纷纷拦截,早有十多人葬身斧下”“黑大汉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分兵丁、百姓,见人就砍”可见而李逵虽彪悍勇猛,但简单莽撞、是非不分、滥杀无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对几部名著的表述或片段,根据你的积累写出相应的人物名字、相关情节或作品名称。

作品

名著表述或片段

《水浒传》

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这段的情节是_______

《骆驼祥子》

性格大胆泼辣,办事爽快利落,贪吃懒惰、好逸恶劳,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这段文字写的人物是_______,后来成为祥子的妻子。

《红星照耀中国》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语段中“向我打招呼”的人是_______

诗歌选自艾青《_______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查看答案

    天津的得名,源自赐名。而且朱棣渡河处,位于南运河正马头渡,就是后来的卫城北门外,卫城建此,缘自纪念“天子由此渡河”以及天后宫的影响。除此之外,天津城市发展,则是由多种因素促成。

    某班将开展以“天津卫城为何建在这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早在金元时期,海河的三岔河口即成漕运重要转运枢纽,并形成聚落。《金史·河渠志》载:通漕之水,合于三岔河口:元至元十九年(1282)开海漕,“海运粮至直沽”。《元史·世祖纪》又记:中统三年(1262年),“三叉沽灶户经宋兵焚掠,免今年租赋”。三叉沽盐场的设立,促进盐业发展进而盐业成为天津早期经济命脉之一。

(材料二)天津城的初型以土版筑,城基距地表约四米,逐层用黄土夯实,土层间铺撒碎砖瓦和瓷片。这座土城周长九里余,城高三丈五尺,宽二丈五尺,形状东西长,南北短,酷似算盘,津民俗称为“算盘城”。土城建成后五年,明成祖部署就绪,永乐七年(1409年)北迁建都北京。天津从此承担起明清两代捍卫京师的职责。

(材料三)天津城市的发展是寨、镇、城的逐步发展。直沽寨是军寨;及至海津镇,除军事功能外,还兼地方管理职能;天津卫起初虽军事建制,但始开城市化之路。地方行政建制设立之初,已向综合性、多功能的城市发展;并且由封闭性之“城”,逐步走向开放之“市”,卫城建立之前,就有了自然形态的“集”,如南运河畔估衣街和宫南、宫北街,就已是繁华的贸易集市。

(材料四)元代海漕发达以后,大直沽繁华起来。为什么天津卫城舍弃大直沽而建于小直沽呢?诸多原因之外,地利为主要因素。如小直沽地势更高,更利于防止水患;小直沽河道较窄,两岸交通更为方便;三岔河口不但是南、北运河和海河的交叉口,而且还是南北东西水运枢纽、河海漕运咽喉,比大直沽有更大的优势条件。

1.这位同学搜集的四则材料中,有三则涉及“天津卫城为何建在这里”这个主题,与之无关的一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城市发展的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化君《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①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②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③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

④一次,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⑤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⑥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接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⑦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⑧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⑨真的,我举起棍子噼哩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先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⑩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⑪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⑫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

⑬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根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⑭夜深了,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有删改)

1.认真阅读,理清围绕着打枣发生了哪些往事,在表格空缺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我的表现

母亲的表现

一次,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并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母亲打下来的枣。

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然而打了几颗就舍不得打了,告诉我得留着,过年时蒸枣糕吃。

八岁那年的一天,哭闹着要爸爸,被母亲打了一巴掌,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

(1)_______

(2)____

母亲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让我打枣出气,还笑着安慰我,枣树越打越旺。

十七岁那年,高考落榜,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

(3)____

 

 

 

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品从一场秋雨中怀想老枣树开篇,想到此时老家树上一定挂满了红枣,但树下已经没有母亲拾枣的身影了,以对母亲的浓浓思念感染了读者。

B.第④段写到母亲给童年的我打枣,但从来不多给我打几颗,是因为母亲觉得枣只有熟透了才好吃,还可以过年时蒸枣糕,不能还没熟就糟蹋了。

C.第⑥~⑦段写我哭闹后母亲破例打了一树枣给我吃,最后一句“她眼睛里湿润润的”,用一个肖像描写道出了母亲含辛茹苦独自养育我的痛苦、辛酸和委屈。

D.第⑧段开始,母亲教我用使劲打枣的方法宣泄心里的痛苦,后来我高考落榜,也用这种方法走出了心情的低谷,却后悔于自己没有感受到母亲心里的疼痛。

E.第⑬段写到我成年后虽然离开了家,但总觉得“从没离开过老枣树”,是因为母亲年年都会给我送来一篮子成熟的红枣,至今从未间断过。

4.文章最后一段说“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把这句话作为全文的收笔,有何意义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不受。

(选自《说苑》)

(注释)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公使梁丘据之络车乘马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___________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若夫_________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

(6)同是望月,白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