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比北京早10天。

(2)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326日是玲玲的生曰,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贺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1.(1)“只”字说明南京刺槐开花时间与北京刺槐开花时间间隔较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这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条理清晰。(意思对即可) 3.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这段文字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首要因素是纬度。(意思对即可) 4.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所以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得早。 【解析】 1.考查说明文表达的准确性。解题时抓住加点词语进行解释,结合上下文、上下句,比较去掉该词后的表达效果,最后添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句“只”是“仅”的意思,说明相较于“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晚春五月初”的南京刺槐开花时间与北京刺槐开花时间仅差10天,时间间隔较小,这是我国的大陆性气候的南北温度夏季却相差不大的表现;(2)句中“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这是海拔高度影响气候的特例,不适用于所有高度。两句中的加点词都体现了说明文表达的严谨性。 2.考查理解说明顺序。说明事理知识的文章通常采用逻辑顺序,按阅读接受习惯,较常出现的逻辑顺序有从主到次,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概括,从个别到一般,从原因到结果等。选段用“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还有”表示采用的是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根据地理学的相关气候知识,对气候的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是:纬度、经度、海拔,正符合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四个因素的影响由全球到部分到局部,再加上一个不记录分析看不出变化的时间因素,所以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顺序不能调换。 3.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由“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南北差异的日数”“冬季南北温度”等可以判断用了作比较,对我国的南北气候差异进行对比,列了“20天”“10天”两个数字,举了早春和晚春南京与北京的物候现象差异情况的例子,准确具体地强调了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首要因素是纬度。 4.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本题作答可结合文章第③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内容,经度的差异就是海陆差异,“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大连与北京相比,纬度相似,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北京是内陆地区,所以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得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

(注释)①控:连接。②磴:山道的石阶。③循:顺着、沿着。④淙:形容水流动的声音。⑤山门:寺院。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卷石/底以出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登百丈山/三里许 D.其声/溅溅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登百丈山三里___________________

④风来两峡间,终日不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4.(甲)(乙)两文写出了潭水、山涧水的什么共同特征?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异同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查看答案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双休日加班的报酬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将“广泛”放到“交换”前面)

B. 石缝间刚强不屈的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刚强不屈的”与“倔强的”重复,应去掉一个)

C.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通过”或“使”去掉其一)

D. 学习成绩的优劣,关键在于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有”的后面加上“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初秋的雨丝有些凉意,洒在水面上,有几尾小鱼趁着涟漪四散而逃,仿佛嫌我们的脚步惊扰了它们安谧的好梦。① 没有车马风尘的痕迹和步履匆匆的疲惫,水灵灵的镇子洗去了俗世里的烦恼和劳碌。与一盘盘油光锃亮的万三蹄膀相比,周庄的素朴清雅能让旅的游客身心安宁。沈厅、张厅依然保留着原始的居住环境,(A    着主人殷实、考究、富足的家业,(B     出当年商贾大家的历史人文风情。狭长的青石板路真可谓一步一景,②任凭心灵与时光碰触,一边慢步一边交流。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亮      _____________

(2)根据句子意思,将“显现”“透露”分别填入AB两处横线上。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3)画线句②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核舟记》是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B.《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C.《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