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会梁孝王好辞赋,是时来朝,从文人邹阳、枚乘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
梁孝王卒,相如归,往临邛,舍都亭。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蜀人杨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空藉三人①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围。其卒章归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于大喜。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数万人。唐蒙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亡故,费以巨万计。蜀民及汉用事者多言其不便。是时西夷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賞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安,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谏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除边关,关益斥②.还报天子,天子大喜。
相如既死,天子遣使往从悉取其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天子异之。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①空籍三人:假借虚构的三个人。②苑囿:在皇家园林游猎。③斥:开拓。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
A.相如见而说之(说:劝说)
B.舍都亭(舍:住宿)
C.发巴蜀卒數万人(发:征发)
D.天子异之(异:……感到惊异)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少时好读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②其卒章归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大喜。
3.《史记》写人常“用两种不同之性格、情势或结果,作为对照“。本文何处使用了比的写法?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来消。
(注)①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熏香。
1.本词情感富于变化,请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轨迹。
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和本词画线句的抒情方式最为接近?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作文。
山是有形的,它矗立在自然界;山是无形的,它横亘在我们生活中。翻过那座山,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才能收获成长。也许登顶令人欣喜,但有时翻越的过程更有价值……
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毛笔,中国独有的文化发明
①中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
②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字太慢,于是“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毛笔。因此蒙恬被尊为毛笔的始祖。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少有6000年历史。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陶器上,有些文饰的点的收笔往往带有挑锋,横线的收笔则往往有蚕尾,长线条饱满圆润,一眼就能看出毛笔的踪迹来。但是毛笔易折易损,因而古代的毛笔大多只有 ,没有 。
③毛笔最初不叫“笔”,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载,吴国称之为“不律”,楚国称之为“章”,燕国叫“弗”,秦国叫“笔”。后来秦一统天下,“笔”的名字便被确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④笔能抒情,字能观人。但要练好字绝非易事。东汉时期的“草圣”张芝幼时即勤练书法,家门前的一池清水因他每天反复洗笔而变黑,后人称之“墨池”。后来张芝的字“其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被后人不断称颂和临摹。
⑤最初,毛笔是在原始竹笔的基础上改良而来,制作粗糙。随着汉魏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毛笔选料逐渐优良,制作逐渐精致。唐朝时,安徽宣州制出的“宣笔”,受到众多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推崇。宋末天下大乱,宣州笔工为避战乱,另谋生计。自元代始,浙江湖州逐渐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制笔中心。到了明代,湖州毛笔制作工艺也更加成熟,有“湖笔甲天下”之说,由此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毛笔制作工艺的总结性著作《考聚余事》。书中提到,“四德”具备才是好笔,即“尖、齐、圆、健”。“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指笔锋打开后,齐如刀切,无参差;“圆”指笔头浑圆挺直,无凹凸;“健”指写画时富有弹性,落笔时健劲有力。这也暗含文人学士应具有“仁、义、礼、智”四德。
⑥毛笔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定会伴随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下去。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毛笔的?请联系全文,概括作答。
2.文章第二段横线处,依次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文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因而古代的毛笔大多只有 ,没有 。
A.实物 实录 B.实录 实物
3.就全文内容安排来看,文章哪一段可以删除?请作出判断并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②露从今夜白,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③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2)请在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韩愈的《晚春》中任选一首,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团,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丙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诫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名:出名)
B.惟吾德馨(馨:德行美好)
C.然后能自反也(反:同“返”,返回)
D.学学半(学:教导)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调素琴/扶苏以数谏故
B.其此之谓乎/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皆以美于徐公/所欲有甚于生者
D.不知其善也/其如土石何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A.如今在齐国这片广阔千里的土地上,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妇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认为大王偏私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
B.如今在齐国这片广阔千里的土地上,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周围的宫妇们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
C.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周围的宫妇们没有不认为大王偏私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
D.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官妇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段选文皆用类比。甲文以名山灵水类比“不陋”之室,乙文以“嘉肴”类比“至道”,丙文用个人小事类比国家大事。
B.三段选文主旨鲜明。甲文极言“陋室因境幽而不陋”;乙文层层推导出“教学相长”的观点;丙文推己及人,点明“王之蔽甚矣”。
C.三段选文皆善用修辞。甲文多用对偶,语句工整,音韵和谐;乙文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加强论证;丙文连用两组排比,增强了气势。
D.三段选文结尾用不同句式增强表达效果。甲文用反向句收束,引人深思;乙文以感叹句作结,语气强烈;丙文用肯定句直陈观点,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