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

(2)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从“闲人”一词你体会到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4.文中加点的“遂”和“但”很值得品味,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其赏析。

 

1.(1)门(2)考虑,想到(3)共同、一起。(4)只是 2.(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松柏的影子。 3.从中体会到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显其中。 4.一个“遂”字点出了二人的志趣相投;“但”由眼前景物转向观景之人,非常自然地引出“闲人”。 【解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户:门。 (2)大意: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3)大意: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 (4)大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如”,像;“空明”,清明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 3.本题考查对主旨的理解。《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的鄙夷与讽刺。据此作答。 4.这道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根据写作背景可知,作者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内心苦闷抑郁。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月色美好的夜晚,高兴的穿衣起来出门散步。却找不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于是只好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一个“遂”字点出了二人的志趣相投;“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美景是那样的摇曳多姿,如梦如幻,却只有作者和张怀民两个人懂得欣赏。一个“但”字由眼前景物转向观景之人,非常自然地引出“闲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父亲的理想

丁立梅

①母亲夜里做了一个梦,一个很不好的梦,是事关我的。半夜里被吓醒,母亲坐床上再也睡不着,第二天天一亮,就催促父亲进城来看我。

②父亲辗转坐车过来,我已上班去了,家里自然没人,父亲就围着我的房子前后左右地转,又伸手推推我锁好的大门,没发现异样,心稍稍安定。

③我回家时,已是午饭时分,远远就望见父亲,站在我院门前的台阶上,顶着一头灰白的发,朝着我回家的方向眺望,脚跟边,立一鼓鼓的蛇皮袋。不用打开,我就知道,那里面装的是什么,那是母亲在地里种的蔬菜,青菜啊大蒜啊萝卜啊,都是我爱吃的。(A)一年四季,这些蔬菜,总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的家里来。

④父亲见到我,把我上下打量了好几遍后,这才长长地舒口气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又絮叨地告诉我,母亲夜里做怎样的梦了,又是怎样地被吓醒,“你妈一夜未睡,就担心你出事。”父亲说,我仔细看父亲,发现他眼里有红丝缠绕,想来父亲一定也一夜未眠。

⑤我理怨父亲,“我能有什么事呢,你们在家净瞎想。”父亲搓着手“呵呵”笑,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他解开蛇皮袋袋口的扎绳,双手提起倾倒,(B)蔬菜们立即欢快地在地板上蹦跳,青菜绿得饱满,萝卜水灵白胖,我抓了一只白萝卜,在水龙头下冲了冲,张口就咬,父亲乐了,说:“我和你妈就知道你喜欢吃。”看我的眼神,又满足又幸福。

⑥饭后,我赶写一篇稿子,父亲我边上,戴了老花眼镜,翻看我桌上的报刊。他翻看得极慢,手点在上面,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像寻宝似的,我笑他,“爸,照你这翻看速度,一天也看不了一页呀,”父亲笑着低声嘟囔:“我在找你写的。”

⑦我一愣,眼中一热。转身到书橱里,捧了一叠我发表的文章给父亲看,父亲惊喜万分地问:“这都是你写的?”我说:“是啊。”父亲的眼睛,乐得眯成了一条缝,连连说“好,好,我丁家出人才了。”他盯着印在报刊上我的名字,目不转睛地看,看得眼神迷离,他感慨地笑着说:“还记得你拖着鼻涕的样子呢。”

⑧旧时光一下子回转了来。那个时候,我还是绕着父亲膝盖撒欢的小丫头,而父亲风华正茂,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是村子里公认的“秀才”。那样的父亲,是怀了远大的抱负的,他想过学表演,想过做教师,想过从医,但穷家里,有我们四个儿女的拖累,父亲的抱负,终是落空。

⑨随口问一句:“爸,你现在还有理想吗?”

⑩父亲说:“当然有啊。”

我充满好奇地问是什么,我以为父亲会说要砌新房子啥的,老屋已很破旧了,父亲一直想盖一幢新房子。

但父亲笑笑说:“我的理想就是,能和你妈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自己能养活自己,不给儿女们添一点儿负担,不要儿女们操一点点心。”

父亲说这些话时语气淡然,一双操劳一生的手,安静地搁在刊有我文章的一叠报刊上,青筋突兀,如老根盘结。

(选自丁立梅作品集《有美一朵,向晚生香》,作家出版社2018年11月新版)

1.题目是“父亲的理想”,文章为何却从“母亲的梦”写起?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请分别赏析文章第③⑤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A)一年四季,这些蔬菜,总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的家里来。(从加点词含义的角度)

(B)蔬菜们立即欢快地在地板上蹦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3.第⑧自然段属于记叙顺序中的哪一种?有何作用?

4.丁立梅被读者誉为“最暖人心的作家”,她的作品充满感动的温情。文章在描写“我”看父亲和父亲看“我”时有所不同,请从文中各举一个例子简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①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②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节选自鲁迅《藤野先生》)

1.选文第②段中,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为有哪些?

2.作者把丢失藤野先生的讲义说成“不幸”的原因是什么?

3.“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就文段来理解,这里的“性格”具体指的是什么?

4.邹韬奋先生在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发表了只有一句话的演讲:“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演讲词表达的意思。

 

查看答案

下面两个标题中,哪一个更适合于本则新闻材料?请简述理由。

目前有20家左右的省会城市电视台都有一两档自称为“金牌节目”的综合节目,各地方台也或多或少“跟风入市”,砸钱做综艺、搞真人秀,但真正值得一看的节目却寥寥无几。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收获了观众“零差评”,被追捧为“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发文点评说,如今越来越多没营养的综艺中目占据了市场的主体,而《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节目,这才是真正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朗读者》证明文化类节目未必“冷”。

标题一:《朗读者》收获“零差评”

标题二:文化类节目未必“冷”

 

查看答案

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

内容呈现

问题探究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

(1)任选一项作答。

A.结合“内容呈现”中加点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B.结合“内容呈现”的第①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

(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两岸连山,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2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堂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美景惹人醉。《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