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窗外》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请以《窗外》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以记叙文体裁写作,不少于55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范文: 窗外 我又一次坐到窗前,窗外葱绿的梧桐叶,绿莹莹的草茵,不时还有一群自在的小鸟嬉笑着飞过。回望过去,曾经有那么一块玻璃,牢牢地禁锢着我的心灵,让我无法释放自己,融身于“窗外”美丽动人的风景。 年幼时,我性格孤僻,只爱躲在教室最后靠窗的一角,那是我个人的天地。朋友们不愿意和一个声若蚊蝇的伙伴玩耍,几乎只会嗫嚅着说话的我让所有老师都懒得提问。“许多人围成一个圈子在游戏而我却被锁在心灵的黑屋子里,远远地望着,永不可能冲破枷锁。窗外温暖的阳光下,我的心,寒冷如冰。”这句话是我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 二年级的时候,来了一位新的班主任,她教语文。在她的第一堂课上,不知多久没被老师搭理的我竟被第一个叫起来回答问题。全班哗然。我呆住了。我甚至埋怨她为什么要和安分守己的我作对,让我承受巨大的压力。 然而我还是鼓起勇气站了起来,喃喃着我的答案,然后又偷望了她一眼。 她眯起的眼睛似乎没有恶意,“你说什么同学,请大声点!” 我咬了咬牙,涨红了脸,又说了一遍。 然后是短暂的沉默,静得可怕。我似乎感觉到空气里有了微妙的变化。我无法控制我快要跳出胸口的心。 “同学,你的声音能不能再大一点,大一点!”她还在坚持着。 所有的视线火辣辣地集中在我身上,一股热浪从长眠的心灵冲顶而出。泪如泉涌。我不顾一切地大声喊出了我的答案。 我不敢抬头,更不敢看她的脸。“啪,啪,啪”,接下来分明是她的掌声,为我鼓掌。是的,为我鼓掌!她走到了我的面前,慢慢地,一字一句地说:“你有如此的勇气,喊出自己的见解,难道就没有勇气推开你心中的窗吗?” 我呆住了,热血凝固在发烫的脸颊,耳边震荡着的是方才轻轻震撼心灵的声音——不,那绝对是一声感召!我听到了来自心灵窗外的召唤!是的,是这个声音,打碎了我的精神枷锁;是这个声音,重新铸就了我内心的刚强;是这个声音,让我的内心充满了自信与希望! 七年之后的今天,我再一次坐在窗前,回望我成长的脚印,无不充满了自信和阳光。这一刻,我心中空空如也,除了“感激”二字。真的,我从心底里感谢这位让我重生的老师。 窗外的召唤,我永远铭记在心!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1.审题  “窗外”是一个特定的场景,必须是从窗里看窗外,写“窗外的人、事、景”。可以写窗外发生的事、窗外所见的人、窗外风物的变化,以叙事为主,来表达主题。写“窗”本身不切题,写“窗内”离题,写“窗内和窗外”重心也有偏颇。要写“窗外”所见所闻。 有的同学,先写看“窗外”,然后联想到一件事,把这件事写完就了事。而写的这件事跟“窗外”无关,这就走题了。也有的同学开始写“窗外之景”,才写一节,就“走到窗外”去欣赏了,文章大部分内容写自己在窗外的活动,这也就偏题了。要明确你在窗内,而重在写窗外之事之人之景。还有的同学虽写窗外所见,可这个景在其他场合也能见到,虽开头结尾点了“窗外”,但文章中间与题目扣得不紧,写作效果也就差些了。 2.结构与立意 文章的主体内容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个片断。如写一件事,要时时扣“窗内望出去”这个特定的场景。如能写出在窗内见到了“连在窗外也看不清”的景象,那就更好了。 如写片断,以两到三个片断为宜,不宜过于零碎。有的同学可能写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窗外的变化,虽也切题,但过于零碎,像流水账一样,不能吸引人感染人。如写片断,片断之间应该有过渡的语言,要几句议论或抒情的语言过渡。如材料是风景,应以叙事描写为主,如果以抒情为主,就有些偏离作文的要求了。 此外,还要注意一点:这一篇《窗外》,题目就比较“灵动”,颇有抒情意味,那你在开头结尾就可用一些描写的手法,描写一下风景,语言可以华美一点,抒情一点,给文章增加一些亮色。文章中间也可用一些细节描写,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壮观的名句,体现这首诗歌表观消沉的艺术特色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大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2.大漠孤烟直,长何落日圆展现了一期怎样的画面?请把它描绘出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

(2)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从“闲人”一词你体会到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4.文中加点的“遂”和“但”很值得品味,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其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父亲的理想

丁立梅

①母亲夜里做了一个梦,一个很不好的梦,是事关我的。半夜里被吓醒,母亲坐床上再也睡不着,第二天天一亮,就催促父亲进城来看我。

②父亲辗转坐车过来,我已上班去了,家里自然没人,父亲就围着我的房子前后左右地转,又伸手推推我锁好的大门,没发现异样,心稍稍安定。

③我回家时,已是午饭时分,远远就望见父亲,站在我院门前的台阶上,顶着一头灰白的发,朝着我回家的方向眺望,脚跟边,立一鼓鼓的蛇皮袋。不用打开,我就知道,那里面装的是什么,那是母亲在地里种的蔬菜,青菜啊大蒜啊萝卜啊,都是我爱吃的。(A)一年四季,这些蔬菜,总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的家里来。

④父亲见到我,把我上下打量了好几遍后,这才长长地舒口气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又絮叨地告诉我,母亲夜里做怎样的梦了,又是怎样地被吓醒,“你妈一夜未睡,就担心你出事。”父亲说,我仔细看父亲,发现他眼里有红丝缠绕,想来父亲一定也一夜未眠。

⑤我理怨父亲,“我能有什么事呢,你们在家净瞎想。”父亲搓着手“呵呵”笑,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他解开蛇皮袋袋口的扎绳,双手提起倾倒,(B)蔬菜们立即欢快地在地板上蹦跳,青菜绿得饱满,萝卜水灵白胖,我抓了一只白萝卜,在水龙头下冲了冲,张口就咬,父亲乐了,说:“我和你妈就知道你喜欢吃。”看我的眼神,又满足又幸福。

⑥饭后,我赶写一篇稿子,父亲我边上,戴了老花眼镜,翻看我桌上的报刊。他翻看得极慢,手点在上面,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像寻宝似的,我笑他,“爸,照你这翻看速度,一天也看不了一页呀,”父亲笑着低声嘟囔:“我在找你写的。”

⑦我一愣,眼中一热。转身到书橱里,捧了一叠我发表的文章给父亲看,父亲惊喜万分地问:“这都是你写的?”我说:“是啊。”父亲的眼睛,乐得眯成了一条缝,连连说“好,好,我丁家出人才了。”他盯着印在报刊上我的名字,目不转睛地看,看得眼神迷离,他感慨地笑着说:“还记得你拖着鼻涕的样子呢。”

⑧旧时光一下子回转了来。那个时候,我还是绕着父亲膝盖撒欢的小丫头,而父亲风华正茂,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是村子里公认的“秀才”。那样的父亲,是怀了远大的抱负的,他想过学表演,想过做教师,想过从医,但穷家里,有我们四个儿女的拖累,父亲的抱负,终是落空。

⑨随口问一句:“爸,你现在还有理想吗?”

⑩父亲说:“当然有啊。”

我充满好奇地问是什么,我以为父亲会说要砌新房子啥的,老屋已很破旧了,父亲一直想盖一幢新房子。

但父亲笑笑说:“我的理想就是,能和你妈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自己能养活自己,不给儿女们添一点儿负担,不要儿女们操一点点心。”

父亲说这些话时语气淡然,一双操劳一生的手,安静地搁在刊有我文章的一叠报刊上,青筋突兀,如老根盘结。

(选自丁立梅作品集《有美一朵,向晚生香》,作家出版社2018年11月新版)

1.题目是“父亲的理想”,文章为何却从“母亲的梦”写起?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请分别赏析文章第③⑤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A)一年四季,这些蔬菜,总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的家里来。(从加点词含义的角度)

(B)蔬菜们立即欢快地在地板上蹦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3.第⑧自然段属于记叙顺序中的哪一种?有何作用?

4.丁立梅被读者誉为“最暖人心的作家”,她的作品充满感动的温情。文章在描写“我”看父亲和父亲看“我”时有所不同,请从文中各举一个例子简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①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②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节选自鲁迅《藤野先生》)

1.选文第②段中,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为有哪些?

2.作者把丢失藤野先生的讲义说成“不幸”的原因是什么?

3.“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就文段来理解,这里的“性格”具体指的是什么?

4.邹韬奋先生在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发表了只有一句话的演讲:“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演讲词表达的意思。

 

查看答案

下面两个标题中,哪一个更适合于本则新闻材料?请简述理由。

目前有20家左右的省会城市电视台都有一两档自称为“金牌节目”的综合节目,各地方台也或多或少“跟风入市”,砸钱做综艺、搞真人秀,但真正值得一看的节目却寥寥无几。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收获了观众“零差评”,被追捧为“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发文点评说,如今越来越多没营养的综艺中目占据了市场的主体,而《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节目,这才是真正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朗读者》证明文化类节目未必“冷”。

标题一:《朗读者》收获“零差评”

标题二:文化类节目未必“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