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每一颗爱心都不应被辜负
彭飞
①最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老人捐款该不该收的话题引发一些讨论。其实,大家关心的不仅仅是老人,包括那些本来生活就相对不富足的人,他们在疫情中的捐贈,该如何看待和对待?
②灾疫无情,人间有爱。首先必须向这些无私奉献的人致敬。当被问到为什么愿意拿出自己的积蓄时,很多人说得很平淡:“国家有难,当尽一份力。”而这份力,有的几乎是个人的全力,这是真正令人动容的地方。很多人听罢落泪,很多人则开始思考自己能为防控做些什么。在这个意义上,对此类爱心行为的传播,不意味着、也不可能是要鼓励和倡导更多生活拮据的人出来捐款。恰恰相反,它的真正影响在于,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温情与爱,更激励有能力、有财力的人行动起来。换句话说,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了这种捐赠本身的精神价值。
③话说回来,感动的同时,怎样避免捐赠人因超出能力范围的捐贈而影响生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有学者认为以慈善为主的“第三次分配”,就是在道德感召下,公民自发完成的资金向需要帮助的人流动的过程。在许多人眼里,这“第三次分配”就像是一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是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有益补充,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因此,无论从个人生活还是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都有必要温柔拦下那些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实施捐贈的好心人,倡导一种“力所能及的慈善”。人们参与慈善的方式有很多, 捐钱只是其中一种。比如,年轻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担任防控疫情的志愿者:掌握一定资源、人脉较广的中年人可以发挥组织作用,在社区防控工作中尽已所能,协助专业的社区工作者做好人员登记等工作,阻止疫情蔓延。
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前来捐款的老人劝都劝不住,怎么办?对于主动献出的爱心,总不能强制退回吧?同时,又该怎样准确识别一个人的捐赠符合其收入水平?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靠工作人员的洞察、劝说,而必须在制度设计上做一些“线串针眼”的精细活,比如有人建议,可以把老人的捐赠放入信托基金,用年化收益行善,本金则可以撤回,以备老人不时之需。再比如,捐赠机构是否可以和相关部门实现数据联网,当捐赠名单中出现本就属于社会救济的对象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劝导和保障工作。任何人的爱心都不应被辜负,更应该被珍惜。要通过精巧的制度设计、细致扎实的工作,让每一滴善意都能找到其发挥最大能量的方式。
⑤其实,当我们讨论“老人捐款该不该收”、倡导“力所能及的慈善”时,也意味着整个社会对慈善、公益的认识和理解在不断深化。今天,当物质极大丰富、收入普遍提高,怎样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慈善和公益制度,确保最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同时进一步缩小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发展起来以后带来的新课题。
⑥令人欣慰的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慈善和公益背后的那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液、刻入中国人的基因,也成为这个国家一路走来、战胜各类风险挑战的巨大动力。俗话说“危中有机”,疫情又何尝不是我们解决问题进而推动慈善和公益事业向前发展的一次契机?更深入的思考、更务实的举措,或许就可以从这次“老人捐款该不该收”的讨论开始。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2月25日05版,有删改)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完成填空。
开篇提出“①______________”的问题;接着分析问题,首先必须②____________同时要避免③“______________”: 再解决问题,指出必须在制度设计上做一些“④_________最后两段阐述这个问题的意义。
2.说说第③段加点词语“温柔”的内涵。
3.简析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学生捐款”这一现象的看法。(80——100字)
材料:一个文明的社会,老人的善意应被理解也应被妥善处理。分人群、分角色地引导公众参与慈善,企业、名人以捐款或设立慈善基金会的方式参与,有专业技能的人在具体救灾、抗疫行动中发挥突出作用,而作为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就不妨当好家园的守护者。
(选自2020年2月13日《光明日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涓,字浩然。靖康元年,京城被围,羽檄召天下兵。鄂部县七,当发二千九百人,皆未集,涓独以所募六百锐①然请行。或谓:“盍(hé )徐之,以须他邑。”涓曰:“事急矣,当持一信报天子,为东南倡。”而募士多市人,不能军,涓出家钱买牛酒激犒之。令日:“吾固知无益,然世受国恩,唯直死耳。若曹知法乎,‘失将者死’,钧之一死,死国留名,男儿不朽事也。”众皆泣。即日引而东,北过淮,蒲圻、嘉鱼二县之兵始至。至蔡,天大雪,蔡人忽噪而奔,曰:“敌至矣。”即结阵以待。少焉,游骑果集。涓驰马先犯其锋,下皆步卒,蒙卤②盾径进,颇杀其骑。涓乘胜追北十余里,大与敌遇,飞矢猬集,二县兵亟(jí)舍去。涓创甚,犹血战,大呼叱左右负己,遂死焉。士卒死者六七。
(选自《宋史.霍安国李涓传》,有删改)
[注]①锐,急剧。②卤, 同“橹”。卤盾,大盾。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死国留名 (2)吾固知无
2.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涓 独 以 所 募 六 百 锐 然 请 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涓创甚,犹血战。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
(3)安陵君其许寡人! ( 《唐雎不辱使命》)
4.简要概括文中表现李涓忠勇的两件事。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
贾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1)首句写景有什么作用?
(2)“楚水吴山道路难”暗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好的阅读方法,有利于掌握内容,读懂人物,领悟思想。运用下列阅读方法,完成任务。
(1) [一字勾连法]某同学发现许多名著中都有“闹”的情节,请填空。
《西游记》中美猴王大闹地府,勾改__________(填物品名);《水浒传》中,武松帮施恩夺回快活林酒店,大闹________(填地名); 《儒林外史》中,____________(填人名) 于回乡途中,想赖掉船费,假装发病闹船家。
(2) [课内外延伸法]某同学通过课内外延伸法加深了理解,请填好表格。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3) [比较阅读法]比较阅读《骆驼祥子》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成下表。
A. 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4) [问题探究法]阅读下面《昆虫记》选段,回答问题。
松毛虫非常惧怕恶劣天气,一滴雨水就会让它惊慌失措,一片雪花便会让它暴躁不安。
为了研究松毛虫,我成立了我的松毛虫气象台。每天晚上,我都要去气象台察看暖房和荒石园里的松毛虫,将它们的行动、外出和隐居情况记录下来,……我一直觉得,松毛虫背上的狭长切口就是它感受气压变化的气压计,是它生而拥有的气象仪。不过关于这个问题,还要深入彻底的研究。
A.从选文第一-段中可见科普作品《昆虫记》语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B.《昆虫记》倾注了法布尔一生的精力,从选文第二段中可见法布尔具有________精神 。
综合性学习。
“没有一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复学后,学校开展“珍爱生命·共抗疫情”实践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4月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2例,其中59例为境外输入病例, 3例为本土病例(山东2例,广东1例);新增疑似病例12例,其中11 例为境外输入病例,1例为本土病例(广东1例)。全球确诊新冠肺炎超过150万人。
(摘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材料二]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 2020年1 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可导致肺炎、肾衰竭,甚至死亡。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对于此病毒我们可以通过少聚集、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等方法做好自我防护。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减)
[材料三] 4月3日下午4时50分,警车开道,市民夹道欢迎,载着高邮市39名援鄂医务人员的车辆缓缓驶入政府行政中心门前广场。援鄂两个月的“最美逆行者”,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一个不少,平安归来。
(摘自《今日高邮》)
(1)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拟写一条防控新冠肺炎的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学校小记者准备采访部分“最美逆行者”,请根据材料二、三,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 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6)________________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7)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8)目前,国外疫情肆虐,应意大利政府邀请,我国医疗专家组赴意抗疫,这正如《出师表》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