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云纹铜禁 ①在介绍“云纹铜禁”的那期《国家宝藏》播...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云纹铜禁

①在介绍“云纹铜禁”的那期《国家宝藏》播出后,许多观众都被“云纹铜禁”背后的故事所打动,“云纹铜禁”也因此成为了热门话题。

②“云纹铜禁”现存于河南博物馆,是春秋时期的古物,因表面遍布朵朵云纹而得名。“禁”,在我国古代,是贵族宴飨宾客或祭祀祖先所用的案几。后来,周人见证了商人的落败,认为商纣王因肆意饮酒才使得商朝走向败亡,所以西周的统治者就将盛放酒器的案几称为“禁”。

③如今人们看到的云纹铜禁,做工精巧,但它刚出土时的模样却让人十分心疼。1978年,河南省西南部的丹江水库水位下降,一座古墓被冲开,数件青铜器和玉器被冲出丹江,河南省文物部门对这座楚国时期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云纹铜禁就是其中之一。出土时的云纹铜禁是难以计数的青铜碎片,根本分不清谁是谁的“邻居”,而最终让其复活的,是中国青铜古器修复界三大圣手之一——河南博物院高级技师王长青。在一堆铜梗乃至铜渣儿面前,王长青研究断痕,小心拼接,耗时四年多。河南博物院研究员任常中说:“云纹铜禁的修复,是王老先生一生遇到的最大挑战。它越洋过海,到美国展览,至今没有走位变形,堪称经典之作。”

④云纹铜禁有着霸气的外形。1米多长的禁身上方攀附着12条龙形怪兽,它们探首吐舌,面向禁的中心,禁身的下方是12条虎形怪兽,蹲坐在禁下支撑着器件,庄严神圣之感让人不禁想到了“问鼎中原”的楚庄王,正如赵世纲先生所说:“它是楚国黄金时代的器物,是楚国能够争霸中原的一种象征!”

⑤另外,云纹铜禁令人折服的还有它的制作工艺。云纹铜禁的制作方法相当特别,采用的是失蜡法。即先用蜂蜡做成铸件的形状,再用其他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融掉蜂蜡后,再将青铜溶液灌入其中,冷却之后就成了铸件本身。失蜡法是中国固有的三大传统铸造技术之一,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100年。对于美国人来说,失蜡法是现代西方制造业乃至西方崛起的温床,他们难以想象中国在2500年前,就能够铸造出这样复杂的器物。

⑥因此,学术界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作为中国人,你到河南博物院,想看就能看云纹铜禁;作为外国人,要看云纹铜禁,必须先到中国。”

1.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复活”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学术界的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3.阅读全文,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云纹铜禁”成为当前热门话题的原因。

 

1.“复活”一方面是指将云纹铜禁的碎片拼凑完整;另一方面也指王长青让云纹铜禁仿佛活了过来,它的风采重新被展示在世人眼前。(意思对即可) 2.引用学术界的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国人拥有云纹铜禁的骄傲和自豪,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明了作者对国家宝藏的敬畏之情。(意思对即可) 3.①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介绍云纹铜禁;②云纹铜禁的修复让人感动、自豪;③云纹铜禁有着霸气的外形;④云纹铜禁有令人折服的制作工艺。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复活”的本义为死了的又活过来。联系“出土时的云纹铜禁是难以计数的青铜碎片”可知,这里说的复活指的是王长青将这些碎片重新拼凑成完整的云纹铜禁。根据第四段对于云纹铜禁的具体描述可知,王长青不仅把这些碎片拼凑完整,而且还完美的复原了它原来的霸气与精神,所以这里说的“复活”还有王长青的精湛技艺仿佛让这件文物“活”了过来,在王长青的手下,它的霸气风采得以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2.本题考查分析引用的作用。中国人想看这件文物,直接到河南就可以看到,而外国人想看,却必须先到中国来。从这种对比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中国人拥有云纹铜禁这一珍贵文物的自豪与骄傲之情。末段引用学术界流传的话,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宝藏的敬畏之情。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一段中的“在介绍‘云纹铜禁’的那期《国家宝藏》播出后”可得: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介绍云纹铜禁。根据第三、四段对于云纹铜禁修复过程的介绍可得:王长青的技艺让人惊叹,修复效果让人自豪。根据第四段中的“云纹铜禁有着霸气的外形”可得:云纹铜禁有着霸气的外形。根据第五段中的“另外,云纹铜禁令人折服的还有它的制作工艺”可得:云纹铜禁有令人折服的制作工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理:练习,温习。②坎壈〔lǎn〕:困顿,不得志。③荀卿:与后面的“公孙弘”“朱云”“皇甫谧”皆为人名。

1.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标两处)。

世 人 婚 冠 未 学 便 称 迟 暮 因 循 面 墙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可以无大______

(2)曾子七十______

(3)名天下______

(4)始来游学,为硕儒______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2)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4.读完文章后,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词人范仲淹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表达了词人惆怅、伤感、自勉、悲慨等情感。

B.上片的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祥和之气的战地画面。

C.词人借用“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写塞下天气极其寒冷萧条,与词人的家乡中原截然不同,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D.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感人。

2.《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春望》是杜甫写于安史之乱时的作品。两首作品都写到了“泪”,请分析他们各自蕴含的情感的异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感时花溅,恨别鸟惊心。

 

查看答案

2020年初春,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时期,席卷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九年级一班开展以“防控疫情,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这几天,明明和雯雯发现小区门口新挂了标语(见下图),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全两人对话,要求40字以内。

明明说:这标语写得好,________

雯雯说:我看了觉得不舒服,________

(2)下面是两副抗疫对联,分别给出了上联和下联,请根据对联的知识,用给出的短语将两副对联补写完整。

相关短语:忧怀百姓  爱暖三春  众志成城  且看医者仁心  涓流汇海荡初心  千里整装驰无憾

①第一副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全民出手,但献凡人大爱,九州奋力送瘟神。

②第二副

上联:情倾一线,险涉千重,众志成城驱大疫;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千古名文,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古人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阳,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阴。

C.“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与“四书”同为儒家经典著作。

D.乡试,科举制度中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考中者称为“举人”。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中,存在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创建文明城市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而且能够提升市民生活的品位。②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③我们要共同维护城市的文明形象,形成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和谐友善的社会风尚至关重要。

(1)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

(2)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