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京胡 戎林 ①父亲去世后,大哥再也没回来。不料十年后...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京胡

戎林

①父亲去世后,大哥再也没回来。不料十年后突然打来电话,说他已经从台湾回到大陆,住进了我所在城市的一家宾馆。我忙去看他,这才得知,他此番来不为别的,只为买一把镜胡。

②我有些发愣,只知道大哥喜欢唱京剧,从没听说他会拉京胡。尽管五音不全,还是爱唱,有一次回大陆,竟当着众人的面吼起了“四郎探母”,直得脑袋上暴起道道青筋。我怕有损于我们家族的形象,想打断他,但他那全神贯注的样子,不忍心。直到他吼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才恋恋不舍地打住。这时,我发现他已是满眼泪水了,不好意思地揩了一把,轻声说:在台湾哪天不吼一嗓子,心里就不好受!我口是心非地夸奖他一番,说什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③说到买京胡,陪着他的嫂子在旁边吃吃地笑,我好奇地问大哥:“你也不会拉京胡,要那玩艺做什么!”

④“我不会,可有人会呀!”他说起一位比他大十来岁的老哥,年轻时就在部队里拉京胡,现在80多了,京胡拉得在台湾首屈一指。他不止一次对大哥说,只要有一把上等的京胡,他愿为他拉一辈子!于是,大哥便一路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

⑤全家紧急动员,围绕京胡开始忙碌。先是陪大哥去了南京,偌大的商场竟然没有一把像样的京胡,最贵的不过几百块,大哥拎拎这把,提提那把,说:“轻,太轻!”连跑了几个地方,结果失望而归。

⑥不知谁告诉我,每天早晨,湖边聚集着一群爱唱京戏的老人,何不去打听打听,大哥兴致勃勃地去了。

⑦一听说是台湾来的,人们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说到京胡,有人透露,说有一位姓胡的师傅收藏着一把价值不菲的京胡,不知人家可愿出手。我辗转打听到那位老者的住处,和大哥连夜赶了去。

⑧那是一位憨厚的老人,听说大哥为京胡而来,犹豫良久,才把家里那把拿了出来。大哥一看,两眼圆睁,不等人家开口,便问多少钱,老人摇头不语,问急了才说:“不卖,是家父留下的。”说着,慢慢踱到屋椅子上坐定,将一方红绸铺在右腿上,再把那些暗紫色的京胡架在腿上,京胡一侧的蟒皮在灯下泛起油润的光泽。琴声响起,老人右手的弦子也急速地抽动起来,整个身体兀自起伏律动。优美的琴声包裹着他那弓腰低背的身影,以致那些皱巴巴的脸也埋进了乐声之中。大哥听着听着,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浅水龙,被困在沙滩……思老母不由儿肝肠痛断,想老娘不由人珠泪不干”,还是“四郎探母”。

⑨琴声戛然而止,大哥又是满眼泪花,哽咽着哀求老人:“把琴卖给我吧!”

⑩老人默默地望着他。

大哥从怀里摸出一叠钞票放到桌子上,老人把眼一瞪,伸手将钞票推到一边,说:“钱不要,琴给你!”

那把暗红色的京胡就到了大哥手中,他紧抱着琴,像抱着十世单传的婴儿,一脸幸福。

大哥后来又去了老人那里几趟,不知最后是否给了钱,反正那琴被他带走了。临分手时,老人送给他一小块碗口大的蟒蛇皮,说这是他年轻时进山买的。万一琴坏了,就把这块皮蒙上,还详细讲解了怎样蒙皮的细节,也不知大哥记住了没有。

大哥走后的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大哥站在波涛翻滚的大海那边,昂着花白的头,向着大陆方向唱起了“四郎探母”,唱得红头涨脸,满脖子青筋,身后的岩头上坐着一位拉京胡的老者,膝上铺着一方红绸,上面架着把暗红色的京胡,老者右手的弓弦在不停地抽动,身体起伏不停,那咿咿呀呀的琴声伴着大海的涛声一直飘到我的梦里。

[注释]《四郎探母》剧情:身陷异邦的杨四郎深夜冒着生命危险偷跑出关探望母亲。漫长的十五年骨肉离别,短暂的一夜团聚,杨四郎在声声更鼓的催促下,依次与家中亲人相见,说不尽的思念之情,刚刚相聚却又分离。

1.文中描写了大哥唱“四郎探母”的三个场景,分别是:回大陆探亲时,当着众人的面吼起了“四郎探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④段中有一位未曾出场的80多岁的老人,他说如果有上等的京胡,可以给大哥拉一辈子。文章设置这样的人物和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品位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有一次回大陆,竟当着众人的面起了“四郎探母”,直吼得脑袋上暴起道道青筋。

4.研读第⑩段,此时无声胜有声,试揣摩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5.阅读全文,请简要说明选文为什么以“京胡”为题。

6.分析选文结尾段有什么妙处。

 

1. 登门买琴时,大哥随着琴声情不自禁地唱起“四郎探母”; 在“我”的梦境中,大哥面朝大海向着大陆的方向唱起“四郎探母”。 2.(1)交代大哥回大陆买京胡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 (2)老人爱拉京胡和大哥爱唱京剧,这里面都寄托了他们对大陆眷恋,有助于表现文章的中心。 3.“吼”字表现大哥唱戏时嗓门大、感情投入,表达了他一种难以遏制的悲伤。“嗓门大”“感情投入”“悲伤(痛苦、思念)” 4.老人被大哥唱戏时流露出的情感所感动,也看出大哥热爱京戏,心意诚恳,但这把京胡是父亲留下来的,他内心十分不舍,所以有些犹豫。 5.京胡是全文的线索,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求购京胡和赠予京胡中也凝聚着海峡两岸人的情感,早日团圆,是所有人的心愿。 6.结尾梦见大哥唱戏的场景,不仅与前文照应,而且虚实相映,更能体现海峡两岸不得团圆的痛苦和团圆的渴盼,感情浓郁,深化中心。 【解析】 1.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首先通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和段落层次,找到相应的段落和关键语句提炼概括。第②段叙事大哥回大陆探亲时,当着众人的面吼起了“四郎探母”;第⑧段“大哥听着听着,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浅水龙,被困在沙滩……思老母不由儿肝肠痛断,想老娘不由人珠泪不干’,还是‘四郎探母’”,写大哥买琴时,在老人的家里随着琴声情不自禁地唱起“四郎探母”;第⑭段“我做了个梦,梦见大哥站在波涛翻滚的大海那边,昂着花白的头,向着大陆方向唱起了‘四郎探母’”,写在“我”的梦境中,大哥面朝大海向着大陆的方向唱起“四郎探母”。 2.考查小说中人物的作用。小说中人物的作用一般有:①侧面衬托,个性鲜明。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②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次要人物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③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④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结合本题,未曾出场的80多岁的老人是本文的次要人物,第④段交代了大哥买京胡的原因,是为了这位80多岁的老人。为下文大哥辗转一定要买到一支上好的京胡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另外,老人爱拉京胡和大哥爱唱京剧,都寄托着他们对大陆的眷恋之情,突出表现了台湾游子对大陆深刻情感,有助于表现小说主题。 3.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赏析。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及主题感情分析。吼:指人在激动时的大声呼喊。“吼”字写出大哥唱戏时嗓门大,感情投入,表达了大哥对大陆难以遏制的思念之情。 4.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解答此题根据语境和人物描写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第⑨段“琴声戛然而止,大哥又是满眼泪花,哽咽着哀求老人:‘把琴卖给我吧!’” “老人默默地望着他”,被大哥唱歌的投入,对京戏的热爱深深感动,但是老人心想到这琴是父亲留下来的,又不舍得卖给大哥,他在矛盾地犹豫是否把这把琴交给大哥。 5.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阅读全文,文章以“京胡”为线索,从大哥从台湾回到大陆,面对众人唱京剧写起,然后交代回大陆是为了为一位80多岁的台湾老人买一把京胡,接着叙述了全家紧急动员,围绕京胡开始忙碌,辗转找到一位憨厚的老人,老人被大哥深情地唱戏所感到,把父亲留下来的京胡送给大哥。由此分析,京胡是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求购京胡和老人赠予京胡,凝聚着海峡两岸人的情感,早日团圆,是所有人的心愿,“京胡”暗示文章的主旨。 6.考查对重点段落的赏析。结尾段的作用:①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②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③也有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结合选文结尾段的内容分析,尾段写“大哥走后的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中大哥向着大陆方向唱起了“四郎探母”,那位80多岁的台湾老人伴着大海的涛声动情地拉着京胡。大哥唱“四郎探母”,老人拉京胡,与前文形成照应,表达了他们对大陆的思念,表达着海峡两岸不能团圆的痛苦及其对早日团圆的深切渴望。最后一段,升华主题,深化中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述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形者。行者不止,白艳群骇。梁君怒,欲设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之,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到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注释]①梁君:魏国国君。骇:害怕(飞走)。③御:驾车的人。④抚:按。⑤与:帮助。⑥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⑦祠:祭祀。⑧援: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臣之妻臣                  (2)王之甚矣

(3)梁君谓形者                (4)乃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于是入见威王/皆于齐

B.时时而进/又何

C.今齐地千里/而天大雨者千里者

D.言未/获有所闻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

4.(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公孙袭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5.(乙)文中公孙袭劝谏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每年的5月4日不仅是中国青年节,也是科技传播日。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信息获取方式调查表

获取方式

年份

国民整体获取率

报刊、杂志、科普场馆等传统方式获取率

网络、手机app等新媒体获取率

2017

41.5%

34.6%

40.1%

2018

57.3%

37.8%

43.2%

2019

67.6%

44.7%

54.9%

 

 

(材料二)新媒体凭借其多元化、个性化、交互性、快速性、丰富性等媒介新特性,使以往由大众传播和权威部门垄断科技传播的格局发生变化,拥有一定科学知识的公众既可以单兵作战在知识问答社区分享科技知识,也可以组建团队借助新媒体特性持续而主动地发布科技信息,科技传播主体在新媒体时代得到了极大丰富。

(材料三)新媒体时代,公众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综合起来制作和传播数据图表、科学实验视频,可以使公众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科学现象,既增强了人们的视觉感,又缩短了人们与科学的心理距离感。VR技术、交互式APP通过营造现场氛围,为公众亲自动手、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提供了虚拟环境,公众足不出户感知科技的力量成为现实。

(1)请简要概括根据材料一提炼出来的主要信息。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新媒体环境下的科技传播有何特点。

(3)运用上述三则材料做一份宣传手抄报,宣传的标题为:

 

查看答案

选出对李清照《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   )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首二句用“接”“连”把天幕、云涛、晓雾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则将词人在风浪中的感受传递出来。

B.“我报路长嗟日暮”中“报”字和上片中的“问”字相呼应,“嗟”字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C.“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空有才情却无人能会意的哀怨,和慨叹自己身逢乱世却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

D.“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化用了《庄子·逍遥游》,词人表达要像眼前的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词的意境更加宏阔。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

(1)蒹葭苍苍,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描写水中月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文学名著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的沙僧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破了琉璃盏被贬出天界,取得真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B.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它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塑造了祥子这一被侮辱、被迫害的最底层劳动者形象。

C.《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两次要求离开桑菲尔德庄园,第一次是传闻罗切斯特准备和英格拉姆小姐结婚,第二次是得知罗切斯特有一个叫伯莎的疯妻。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生命里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冬妮娅,在铁路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达雅,以及他的妻子丽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