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祖母食事 漱石斋 ①祖母下葬后,祖父在她坟茔前种...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祖母食事

漱石斋

①祖母下葬后,祖父在她坟茔前种了一棵小树。他说,祖母的灵魂会福荫子孙的。祖母离世已整整十三年了,我记忆的相框里,层层叠叠地挤着关于她的明亮又暗淡的照片,记录着她与食物的故事。

②记得祖母做的大锅饭很好吃。原材料是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几样东西:一瓢红薯,一小碗磨细的玉米面儿,一大勺土酸菜和几把白米。大铁锅内沸沸扬扬,面糊被高高抛起又散落下来,开在土灰色灶台上——有淡开的小野菊的神韵。祖母认识这些草药花的,她有眼疾,我经常看她扯一种叫光明草的草药。

③嚼完薯肉玉米面酸菜锅巴,我喜欢看祖母很利索地就把大铁锅刷得油亮亮的。我还爱看从亮瓦透下的日光柱斜着轻轻搁靠在灶前。当然还有大肥猪争抢食物的哼哼声——这是农家小院午后的标配。祖母喂的猪,毛色黑亮、膘肥、肉实。这种猪的肉需用柏树枝叶熏透,用木炭火把皮烧焦,用淘米水泡软,刮洗干净,大火煮熟,切薄成片——色形味都正好,像琥珀,居然能透光。烟重的红薯切条和半肥瘦腊肉同炒,油汪汪、甜滋滋的。祖母总是笑着看我们吃,她的眼珠子都是甜的。

④祖坟的后坡有野批把树,一到夏天,树上缀着成堆的碧绿或淡黄的果实。炎热夏季,做成批杷凉粉吃,极佳。成都的凉糕或冰粉太软嫩。那野批把果小、皮厚、肉少、籽多,祖母似乎很珍爱这不入流的蠢物,做的凉粉韧性足,有嚼头,也算是物尽其用了。撒一把葱花,淋半勺油,还有那带丁点未除尽的红皮粗烂蒜粒在凉粉堆里打几个滚,有节奏,有韵律,有色有味。大圆白萝卜和红头蒜都是祖母菜园的座上宾。萝卜顶着个绿缨子,趾高气扬,经霜不衰。这种萝卜炖肥肉很打油。吃的时候肉不太受待见,常常配角却很风光。

⑤小院西北角有一口油磨。油磨也叫腰磨,是一种小型磨。磨盘上系根短而粗实的麻绳,一根同样油亮的擀面杖往里一穿,靠在腰间推着转圈磨东西。磨下那环形的小路极为精致,像一件古董。雨季一来,整天都泛着油亮油亮的光。在这里上演着祖母与味道的故事:选捡,泡果,磨浆。在这里祖母帮助那些补实无华的果子豆子完成从苦涩到清香的华丽转身。离小石磨一射之地还有一盘大石磨,是操办吃食的大型机械,动力是牛。大水牛背负枷担迈步转起圈来,大石磨隆隆隆开动起来,灰白的麦面汩汩地冒出来,黄澄澄的玉米面儿筛落而下。祖母辛劳的时光在这两口石磨间流转。

⑥八月是稻谷的收获季。在祖母忙完早饭后,还常常需要一大早就准备好一大锅面条汤和一锅白米干饭。她一肩挑担双肩背篓,把饭食送到田间。在农忙大舞台上,她很能胜任一人二角。午饭前,大铁锅内食材的聚会是热闹的:红肉,白萝卜;紫肝,红萝卜;肥厚的冬瓜,煮烂的菜瓜,软糯的猪蹄。几凉,几热,几个小炒,炖的、蒸的、煎的都请上两张大方桌后,祖母便开始了下一个节目了。她会去离家最近比较豁亮的山嘴上,拣一个很好的位置,抖抖尘土,清清嗓子,登高而呼,而闻者彰啊!那呼喊声必须要拖一个长长的“喔哟”的尾音。不久,幸福的劳动者们谈笑的声音在不远处的林间渐渐清晰起来。我每次听到的川剧里的高腔调,就想起了祖母那原生态的天籁之声。高腔调是经过些行家苦心琢磨出来的,声音很美,但味道却远不及祖母的好。不用说。那时节我也可以喝酒了——喝一小杯用红高粱杆泡出的红艳艳的烧酒,祖母笑盈盈的,脸上泛着红光,像喝了酒。

⑦祖母过生日是幺爸成家之后才有的,且不是每年都过。记得有一年好像是和祖父的生日一起过的,是两位老人寿材完工的那一天。我还记得,她把一叠纸钱很虔敬地端着放进寿材的内廊,笑眯眯的,好像舒了一口气,显得很轻松。自认为读了几本书的我自认为懂得了智慧、参透了生死。我想,不识字的祖母那时恐怕是通透了人生的意义了吧,后来,她遭受了一连串不幸的打击:双目失明、全身瘫痪。没有听到她对命运的丝毫抱怨,那可是瘫痪在床整整三年!

⑧同站着的祖母最后一次相见是在她的菜园里,她的背佝偻着,简直就是弯着腰探着路走,她侧靠在土坡边,手里攥着一把菜。那时她只能靠辨识声音知道是我。她呼唤我的声音像是从土地里站起来的一样。那天傍晚阴沉沉的,祖母脸上没有夕阳晚照。祖母的夕阳余晖里她留给我最后一张黑白照片。

⑨如今祖母坟前的小树恐怕已团团如盖了。这个季节,陪伴她老人家的野枇杷树也早已绿荫蒙蒙,离离成缀了吧。

1.文章首段说“祖母离世已整整十三年了,我记忆的相框里,层层叠叠地挤着关于她的明亮又暗淡的照片”。文中关于祖母的哪些事在作者的记忆里是明亮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2.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大水牛背负枷担迈步转起圈来,大石磨隆隆隆开动起来,灰白的麦面汩汩地冒出来,黄澄澄的玉米面儿筛落而下。

4.文章第①段中说“祖母的灵魂会福荫子孙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①祖母用很简单的食材做出好吃的大锅饭;②祖母很利索地把大铁锅刷得油亮亮的;③祖母总是笑着看我们吃她做的红薯炒腊肉,眼珠子都是甜的;④祖母做的野批杷凉粉韧性足,有嚼头;⑤祖母在两口石磨间辛勤地劳作;⑥祖母在农忙季节做饭送饭;⑦祖母登高喊帮工吃饭,喊声比行家的高腔调还有味道;⑧祖母笑盈盈地看着“我”喝酒;⑨祖母把一叠纸钱端着放进寿材的内廊后显得很轻松。 2.内容上:写祖母坟前小树团团如盖,野批把树绿荫蒙蒙,寄托了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用景物描写收束全文,寓情于景,余味无穷。结构上:“祖母坟前的小树恐怕已团团如盖了”与第①段祖父种树,说祖母的灵魂会福荫子孙的内容相呼应,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3.角度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转起圈来”“开动起来”“冒出来”写出了用大石磨磨面时热闹的劳动场面,从侧面写出了祖母的勤劳。 角度二:作者选取“隆隆隆”“汩汩”“黄澄澄”等富有表现力的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用大石磨磨面时热闹的劳动场面,富有生活气息,也从侧面写出了祖母的勤劳。 角度三:“隆隆隆”从听觉写大石磨转动的声音,“灰白”“黄澄澄”从视觉写磨出的面粉、玉米粉的颜色,“汩汩地冒出来”“筛落”则写出石磨不断地磨出粉时的情状,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大石磨磨面时热闹的劳动场景,也从侧面写出了祖母的勤劳。 角度四:用“转”“开动”“冒”“筛落”等一连串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象准确地写出了用大石磨磨面时热闹的劳动场面,也从侧面写出了祖母的勤劳。 4.文中“祖母的灵魂”蕴含着祖母勤劳朴实、承担家庭的责任、对生命的豁达、对苦难的隐忍等优秀品格与精神,这些都是她对子孙们最好的教育,将对子孙们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从文中找到关于祖母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结合第②段中的“记得祖母做的大锅饭很好吃。原材料是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几样东西”可概括出祖母用很简单的食材做出好吃的大锅饭;结合第③段中的“嚼完薯肉玉米面酸菜锅巴,我喜欢看祖母很利索地就把大铁锅刷得油亮亮的”可概括出祖母很利索地把大铁锅刷得油亮亮的;结合第③段中的“烟重的红薯切条和半肥瘦腊肉同炒,油汪汪、甜滋滋的。祖母总是笑着看我们吃,她的眼珠子都是甜的。”可概括出祖母总是笑着看我们吃她做的红薯炒腊肉,眼珠子都是甜的;结合第④段中的“那野批把果小、皮厚、肉少、籽多,祖母似乎很珍爱这不入流的蠢物,做的凉粉韧性足,有嚼头,也算是物尽其用了”可概括出祖母做的野批杷凉粉韧性足,有嚼头;结合第⑤段中的“祖母辛劳的时光在这两口石磨间流转”可概括出祖母在两口石磨间辛勤地劳作;结合第⑥段中的“八月是稻谷的收获季。在祖母忙完早饭后,还常常需要一大早就准备好一大锅面条汤和一锅白米干饭。她一肩挑担双肩背篓,把饭食送到田间”可概括出祖母在农忙季节做饭送饭;结合第⑥段中的“她会去离家最近比较豁亮的山嘴上,拣一个很好的位置,抖抖尘土,清清嗓子,登高而呼,而闻者彰啊!那呼喊声必须要拖一个长长的“喔哟”的尾音。不久,幸福的劳动者们谈笑的声音在不远处的林间渐渐清晰起来。”及“高腔调是经过些行家苦心琢磨出来的,声音很美,但味道却远不及祖母的好”可概括出祖母登高喊帮工吃饭,喊声比行家的高腔调还有味道;结合第⑥段中的“那时节我也可以喝酒了——喝一小杯用红高粱杆泡出的红艳艳的烧酒,祖母笑盈盈的,脸上泛着红光,像喝了酒。”可概括出祖母笑盈盈地看着“我”喝酒;结合第⑦段中的“我还记得,她把一叠纸钱很虔敬地端着放进寿材的内廊,笑眯眯的,好像舒了一口气,显得很轻松。”可概括出祖母把一叠纸钱端着放进寿材的内廊后显得很轻松。据此进行分点概括即可。 2.考查结尾段的作用。首先明确结尾段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本文中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结尾段是环境描写,故应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从内容上来看,用环境描写收束全文,有寓情于景,余味无穷的作用。这一段写的是作者想到了祖母坟头上的树木,由此可看出作者对祖母的怀念之情。从结构上来看,结尾写的是祖母坟头上的树团团如盖、绿荫蒙蒙,离离成缀,而文章的开头写祖母下葬后,祖父在她坟茔前种了一棵小树。他说,祖母的灵魂会福荫子孙的。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使得文章结构完整。 3.考查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赏析。赏析文章的语言,首先明确赏析的角度,可从修辞、描写、用词、句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其次结合运用的手法的作用及具体的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从修辞角度来看,这个句子连续用了相似的句式,由此可判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是写祖母在两口石磨间劳动的情景,从大水牛转起圈来,大石磨开动起来,麦面冒出来,玉米面儿筛落下列,写出了当时祖母磨面时热闹的场景,由此可看出祖母的勤劳,据此结合排比的作用进行分析。从用词的角度看,句中的“隆隆隆”“汩汩”“黄澄澄”等词语都是叠词;“转”“开动”“冒”“筛落”等是动词,这些词语都能准确传神地写出祖母磨面时热闹的场景,从中可看出祖母的勤劳。据此结合叠词、动词的作用进行分析;从描写的角度来看,“隆隆隆”是写大石磨转动的声音,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灰白”“黄澄澄”写看到的磨出的面粉、玉米粉的颜色,这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运用听觉和视觉,把祖母磨面时的热闹常见细致地描写了出来,从中看出祖母的勤劳。据此自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需结合重点字词、文章内容、文章主旨等进行分析。“祖母的灵魂会福荫子孙的” 这句话中的“灵魂”指的是祖母的精神品质,“福荫”在这里指的是祖母对子孙的教育和影响。从作者叙述的关于祖母的事例可看出祖母是一个勤劳朴实、有责任心、对生命豁达、对苦难隐忍等的人,因此“祖母的灵魂会福荫子孙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祖母勤劳朴实、承担家庭的责任、对生命的豁达、对苦难的隐忍等优秀品格与精神,将对子孙们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上里古镇

①来四川成都周边寻觅古镇很多次,那些光听名字就充满魅力、令人遐思无边的古镇,就如川菜的“味道”那般浓郁,麻辣、鲜香且气质独特。好奇心驱使着我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其中,而号称夏无酷暑的上里,便成了我们初夏时节寻访古镇的首选。

②上里古镇,位于四川雅安的北部,距离城市也就二十多公里,却因其独特的地貌而与城市气候大相径庭。上里古镇是川藏茶马古道上的要塞,去往古镇的公路便是沿着古代的栈道而修建的。山路在峡谷中穿行,城市中的喧嚣与烦躁便被山野的风吹散开来。然而到达之后才发现,尽得山水灵气的上里依然保持着往昔的古朴。作为进古镇的必经之路的,是清代时候建造的“立交桥”。桥面平整,两端为引桥,可上下通行,作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这里承载着上里的岁月沧桑。古镇街市的尽头,是上里“五家口”中“银子”最多的韩家。韩氏是官宦相并发展的家族,地位显赫,因而韩家大院建筑风格不同于普通的川西南建筑,是仿北京官府宅邸而建的三台三院。韩家大院内历经百余年,耗费整整三代匠人心血的“镶嵌式雕刻”堪称一绝,展现了古镇传统文化的深厚。

③漫步古镇,上里的建筑风格仍以明清时期的为主。古镇的街道主要呈“井”字布局,且都不宽,两边全是老式的铺面。古镇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平安。上里镇同时还被水包围着。镇边缘东、南、西三面都由河流、水溪围绕,几乎家家户户临水而居,水便是上里的“魂”。缘于水的滋养,生命方能不朽。有水便有桥,上里的桥除了进镇的“立交桥”外,最有名的就是清朝时建造的拱桥——二仙桥。其形如半圆的月亮,伫立满布青苔的河边,往事旧梦在此浮沉,不免一丝惆怅涌上心头。

④古镇的街道均为石板铺成,建筑群的房屋为木制楼阁,错落有致,青瓦飞檐流光溢彩。木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栩栩如生,精美的艺术虽然被岁月侵蚀,已残旧失去了光鲜色泽,然而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却无法掩饰,凸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作为中国古老商道之一——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上里对文化的传承乃至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眼前的一景一物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荣光。

⑤岁月流转,时光洗涤过的上里,风采依旧。溪边体态婀娜、似一缕清风缓步而来的当地姑娘,石墩木椅上坐着的气定神闲、与世无争的老人,镇头茶楼里不时传出的喧哗麻将声、嬉闹声,无不让人感受到了古镇绵延着的生活气息。村口大院门前的空地上,常年有师生写生作画,在此可将古桥、古屋、古树、古街一切尽收眼底。习画的孩童似乎在执笔沉思,这样“活色生香”的古镇该如何落笔绘景。其实当古镇的溪水在心田流淌,上里早已深深地刻画在了曼妙无比的自然画布之上。这美丽的古道驿站,果真没有令我们失望。

1.阅读全文,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最后一段写“师生写生作画”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某班拟开展名为“图书漂流”的读书活动。班主任老师说:“‘图书漂流’就是每个同学捐献一本书,放在班级的书架上,大家可以随意取阅,读完后再放回书架,让它继续漂流。”

(1)为营造气氛,班委会准备出一期“图书漂流”专题黑板报,请你为本期黑板报写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

(2)请从下列图书中选择一部,写上“放漂寄语”,以引起读者对该书的阅读兴趣(60字以内)。

《朝花夕拾》  《西游记》  《傅雷家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所选图书:《   

放漂寄语:       

(3)

一天,王英发现自己捐献的图书正被李明随意圈点勾画,平时十分爱惜图书的她,特别气愤地说道:“李明,你的阅读习惯可真好啊,读到哪儿,笔记就做到哪儿!”李明听后,羞愧地说道:“        ”王英顿时怒气全消。

王英的言外之意是:       

如果你是李明,你会说:       

 

查看答案

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_______。(《关雎》)

(2)青树翠蔓,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5)蒹葭萋萋,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6)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

(7)青青子衿,________。纵我不往,________?(《子衿》)

(8)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洞庭湖气势磅礴、雄浑壮阔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书事

(明)黄宗羲

初晴泥路觉蹒跚,听彻松涛骨亦寒。

莫恨西风多凛烈,黄花偏耐苦中看。

(注释)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明亡后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不仕。

1.一、二两句描写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2.请赏析诗句“莫恨西风多凛烈,黄花偏耐苦中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释)①忭(biàn):高兴,喜欢。②荐饥:连续饥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舍(治:修筑) B.既而弥月不(雨:下雨)

C.客而告之(属:叮嘱) D.而盗贼炽(滋:增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占为有年/可得耶

B.忧者喜,病者以愈/始旱而赐之

C.雨麦于岐山阳/以属客而告

D.古者有喜,以名物/五日不雨无麦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2)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4.本文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