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写作 七年级,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阴云密布的岁月,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面对,七...

写作

七年级,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阴云密布的岁月,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面对,七年级的你,好吗?请以“初一,一个            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例文: 初一,一个爱读书的我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只要是爱书的人,气质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华”起来。书也是我的最爱。我喜欢书如同喜欢华丽的幕布一般。 我爱书,更爱读书。升入初一后更是如此。因为书会丰富我们的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华丽我们的气质,和谐我们的社会。古人说过“书尤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愚钝的人读书,会变的聪明,聪明的人读书会变的明智。我爱读书也正是因为我的学习与生活。 书的种类繁多,而我最喜欢读的,便是科普书、童话书、与哲理书。我爱读科普书,就会如醉如痴地随着一条条介绍。一组组数据进入那个充满科学的境界中去。就如同沈复小时神游山林那样。我读科普书,迷醉其中经常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如饥似渴地读书。无论是什么人,都不能打断我读书的念头。有一回,我与爸爸去书店购买词典,买过之后,我和爸爸就到科普书区,我发现一本《天文的故事》,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抽出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爸爸发现一本新书,便喊我过去。叫我好几声,我却没有听见。于是,爸爸过来拉我,我这才知看得太入迷了。 尽管我已是一名初一的学生,但是我还是对那富有趣味、道理的童话书喜爱万分。尽管是已经“奥特”了的书籍,但是读起他们不但让我感到有趣,更多地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我有一次读《小猫钓鱼》,我对小猫“一会捉蝴蝶,一会捉蜻蜓”的动作感到有趣,也想起来小时候自己也一样做过如此可笑的事而发出笑声。 对于哲理小说,我更对其中的情节而感兴趣。其中的哲理我更是认真体会,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这就是一个爱读书的我。我希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希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希望“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爱读书。 【解析】 本题为半命题作文。采用了“引导语+半命题”的形式,引导语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分析引导语可知,题目中空白处填写的应是自己在初一发生的变化或在初一坚持的某种品质与习惯。比如:初一,一个更自信的我;初一,一个爱读书的我;初一,一个成熟的我;初一,一个保持童真的我……创作本文,应关注生活,立足自身。本题应创作一篇记叙文,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内心真实情感为主。可借鉴如下思路:补题为“初一,一个勇敢前行的我”,首段开门见山,直言自己升入了初一,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勇敢前行,无所畏惧!起到总领全文,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然后从自己在初一学习生活中选取几个片段,紧扣“勇敢前行”的主旨,几个片段要注意详略的安排,合理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末段展望前程,表现自己对于未来的期望和强烈的信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请就下面两部作品中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一写读书笔记,字数不少于150字。

①《朝花夕拾》

②《西游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掌心化雪

丁立梅

①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②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③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④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⑤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⑥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⑦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⑧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⑨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⑩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就像她当年得到的帽子、围巾、手套一样。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文的主要事件。

2.请分析⑩段中划线词语“安然”的表达效果。

3.文中的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来回答。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掌心化雪”的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 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哪些内容,请填写完整。

盼香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

3.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2)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3)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4)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6)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戴震难师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也?”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曰:“此非常儿也。”

(注)①先生:这里指戴震。②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③就傅:跟随老师。④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目/成诵 B.此朱文公/所说 C.朱文公/何时人也 D.几/二千年矣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日____________  ②去___________  ③应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4.塾师为什么把戴震评价为“非常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