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节选自刘基《工之侨献琴》)

(注)①太常:掌管宗庙祭祀及礼乐的官员。②国工:全国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③窾,同“款”,款式。 ④宕冥(dànɡ mínɡ):山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马者:

(2)马也:

(3)弦而之:

(4)岂一琴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B.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C.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D.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3.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

4.甲乙两篇文章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1.(1)通“饲”,饲养,喂养;(2)这,这样;(3)弹奏;(4)唯独,只是,仅是。 2.C 3.(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2)(把琴)装在匣子里并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把它挖出来。 4.托物寓意(借物喻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压制人才(人才不受重用) 【解析】甲文选自:《韩愈文选》 作者:韩愈 年代:唐 乙文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 作者:刘基 年代:明 甲文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文译文: 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做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于是离开了,到不知名的一座山中,谁也不知道他的去向。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食:通“饲”,饲养,喂养。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C项正确,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欲:想要。等:等同,一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一食尽粟一石      (2)之不以其道       (3) 执策而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B.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句,道出千里马境遇之悲,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似英雄无路。

C. 作者用“呜呼……其真不知马也”三句作结,把“无马”和“不知马”这一矛盾尖锐地摆了出来,极尽沉郁顿挫之致。

D.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遇不到能够赏识自己的伯乐,没有伯乐,千里马只能一直被埋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千里之马》)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不以其道           策:鞭打

B.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次食物。

C.天下必王为能市马     以:认为

D.于是不能期年           期年:第二年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B.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C.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D.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3.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乙文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B.两文都告诉我们君主必须珍惜人才善用贤臣,关心、善待人才,才是关键。

C.甲文运用托物寓意地手法,以“千里马”寓人才,以“食马者”寓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D.乙文中有人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头,返回去把此事回报国君,国君很生气严重处罚了此人。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而驰,其初若不甚疾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啖:吃。②介:披上战甲。③自午至酉: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④褫(chǐ):解除。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尽粟一石______

(2)才美不外    ______

(3)故常之      ______

(4)行百余里    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解/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B.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C.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D.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4.岳飞认为自己过去两匹马“奇”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甲乙两文作者都借论马来表达对__________的看法,他们都希望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三闾祠

(清)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注释:①三闾()祠:位于潮南汩罗。②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③岁时:节今。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死于糟枥之间_______                   

(2)马也_______

(3)鸣之而不能其意______                  

(4)湘兰沅芷年年绿______

2.翻译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京。

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1处)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平江远山极目回。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 问所从来,具答之。 B.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 孔子云:“何陋之有?”

5.“英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オ”这两句是化用屈原《离骚》中的“国无人英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请结合乙文,赏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6.甲乙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甲文指出因为(1)“_______________”的现实,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终被埋没,推残:乙文中,作者认为是(2)“_______________”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尝君传》)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②南面:指居于君主之位,君王座位面向南,故云。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才美不外______    (2)齐之强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一食尽粟一石______   

(2)之不以其道______

(3)之不能尽其材______   

(4)鸣之而不能其意______

(5)主故归之______       

(6)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4.两篇文章都谈到了哪一个共同话题?具体说说他们谈论这个话题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