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两部名著的“一句话书评”,请任选一题,并选择其中一位人物,结合其人生故事,说说你对“一句话书评”的理解。
(1)所谓名人,不过是意志强大的普通人。——评《名人传》
A.贝多芬 B.托尔斯泰 C.米开朗琪罗
(2)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评《平凡的世界》
A.孙少安 B.孙少平
我选第____题的____(人名),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典小说常以诗词作为开篇,用以总括整部书的思想,为全书定下一个基调。请阅读以下开篇诗诗词,完成相关题目。
小说 | 开篇诗词 | 题目 |
《儒林外史》 |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沈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 (1)以下哪个词语可称《儒林外史》一篇之骨? A.百代兴亡 B.功名富贵 |
《水浒传》 | 试看书林随处,几多悛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沧海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緣木,拟穷猿择木,又恐是伤弓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 (2)加点的语句概括了古往今来众多英雄豪杰一生行事的三种类型。请在《水浒传》中槪括一个典型的“逃名”的英雄事例。 |
《西游记》 |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 (3)“须看《西游释厄传》”中的“释”意为“化解”,请任选一项,结合具体的西游故事说明厄运靠什么来化解。 A.四圣试禅心 B.三大白骨精 |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班级组织了“甬城研学”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1.(史通天下)
甬城有悠久的历史,先民生于斯、长于斯,让我们(líng) 听宁波历史的声音,触摸宁波文化的脉(bó) :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宁波所在地区称为“鄞”;唐时称宁波为“明州”;明时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改称“宁波”。现全市划 分为6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新时代的甬城正在焕发全新的生机,四明山林氤氲灵秀,钱湖风光朝暮晦(A.明 B.暝),穿过岁月长廊,长歌依然回荡。
(1)加点字“划”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_______)
A.huá B.huà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líng)听______ 脉(bó)_____
(3)在括号内选一个恰当的字填入。(_______)
A.明 B.暝
2.(气贯长虹)
宁波人一直认真地传承着历代先贤的精神文化。请根据表格中的相关信息,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精神内涵 | 代表人物 | 出生地 | 主要事迹 | 相应诗文 |
不怕挫折 | 童第周 | 鄞州 | 苦学成才,人称“中国克隆之父”。 |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①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心系桑梓 | 包玉刚 | 镇海 | 出资2000万美元兴建宁波大学。 | “②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
不懈追求 | 屠呦呦 | 海曙 | 耗时几十年,成功提取“青蒿素”。 | “③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
坚贞不屈 | 殷夫 | 象山 | 以笔为剑,参与革命工作,英勇就义。 | ④_____,_________ |
为抗击2020年的新冠疫情,宁波派出三千多“最美逆行者”驰援湖北,体现了心怀天下、大爱无疆的精神,正如:“⑤______,_____。” |
3.(情系古今)
以下是南宋政治家史浩描写东钱湖的诗句:
游东钱湖(宋·史浩)
行李萧萧一担秋,浪头始得见渔舟。
晓烟弄树鸦还集,碧水连天鸥自浮。
十字港通霞屿寺,二灵山对月波楼。
于今幸遂归湖愿,长忆当年贺监游。
(1)这首诗歌的体裁应属(_______)
A.古体诗 B.律诗 C.绝句
(2)“晓烟笼树鸦还集”的“集”在诗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
(3)根据史浩诗所写的东钱湖景物特点,拟一副悬挂于景区大门两侧的对联,以下最合适的是(_______)
A.家酿满瓶书满架 山花如绣草如茵
B.万山合抱数峰青 一水平铺千顷白
C.四围翠嶂湖山处 千顷清波梦幻中
D.绿竹别具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城市,就是一部行走的编年史。此次“甬城研学”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甬城文化的厚重,体会到了甬城文化的魅力,真可谓生活处处有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作时,时常被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被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打动、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漂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不是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人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也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
2.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作简要概括。
4.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
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只有对所描绘的景物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才能创造别具一格的意境。
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开头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3.作者是如何论述“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这一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说明。
4.你如何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意。
5.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