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

下面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C 【解析】 C.有误,这里“恢弘”是动词,“发扬扩大”的意思。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陟罚臧否(善恶)/性行淑(平)/夜忧叹(早)

B.中道崩(死亡)/悉以之(询问)/此皆良实(善良、诚实)

C.平明之(治)/臣本布衣(平民)/以其咎(表明、显扬)

D.诹善道(询问)/引喻失(适宜、恰当)/危急存亡之也(时候)

 

查看答案

下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薄(fēi)    臧

B.阵(háng)   倾tuí)    钝(

C.zōu)    遗zhāo)   其jiù

D.益(bēi)    费)     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 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郎中]宫廷的侍卫。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长跪而之(    )           (2)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

(3)寡人矣(    )             (4)图而匕首见(    )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使毕使于前。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天下缟素_____________

(2)长跪而_____________

(3)寡人_____________

(4)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徒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

B.扶苏数谏故

C.大易小,甚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岂直五百里哉?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识破泰国野心,拒绝了秦王要求后,希望唐雎能去化解秦王的“不悦”。

B.秦王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接受“易安陵”。

C.秦王摆出一副施恩加惠的姿态,并指责唐雎竟敢在他面前“逆寡人”“轻寡人”。

D.唐雎申明“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

5.有人说:“根据史实,秦王能统一六国,成就大业,应该是个英雄。”你是怎样看待秦王这个人的?结合选文,发表你的见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选自《史记》,有删节)

[注] ①放勋:尧的名。②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③便章:治理。④百姓:百官族姓。⑤饬(chì):约束,整顿。⑥功:事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期年之后_______

(2)众功皆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仁如天/如土石何 B.就之如日/停数

C.九族/故人不独亲其 D.羲和/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敬 顺 昊 天 数 法 日 月 星 辰 敬 授 民 时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请写出齐威王和尧帝为使国家大治,分别采用了什么治国方法。

齐威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尧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实际生活中,逆耳的忠言很难被采纳。这就需要表达技巧,做到“忠言顺耳利于行”。假如你的好朋友谢明沉迷于上网,你该如何规劝他,并做到“忠言顺耳利于行”呢?(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